首頁 > 經典國學 > 詩詞名句 > 《終南山》:既表現出終南山的幽靜遼遠,也蘊含着王維的隱士情懷

《終南山》:既表現出終南山的幽靜遼遠,也蘊含着王維的隱士情懷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王維的《終南山》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王維之詩自古有“詩如畫”之說,讀其詩似遊神州萬里江山,恢弘壯闊。詩中一句一詞,點點滴滴,盡是詩人豪情萬丈。王維《終南山》是其山水詩的點睛之作。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峯變,陰晴衆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終南山》:既表現出終南山的幽靜遼遠,也蘊含着王維的隱士情懷

起句“太乙近天都, 連山接海隅”直接描繪了終南山自西向東橫向態勢。頸聯“分野中峯變, 陰晴衆壑殊”以陰晴變化來突出名山的巍峨。頷聯“白雲回望合, 青靄入看無”都寫到了高山雲景。結尾 “欲投人處宿, 隔水問樵夫”則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 表現出終南山的幽靜遼遠和詩人的隱士情懷。

《終南山》是王維隱居期間的作品,全詩有一種虛實朦朧之感。以有聲襯無聲,以有人襯無人,似有若無、虛虛實實的意境,既寫出了終南山的遼闊,又寫出了終南山的幽靜,令人回味無窮,體現出詩人閒適悠然的隱士情懷。

《終南山》:既表現出終南山的幽靜遼遠,也蘊含着王維的隱士情懷 第2張

公元701年,王維生於山西祁縣。9歲父亡,14歲離開故土獨自赴長安城,期望有一番發展,20歲即進士擢第,開始做官。初出茅廬不知官場險惡,因得罪高力士的親戚高鳳城,被陷害貶官到濟州司倉參軍。在濟州五年,他隨刺史在濟水洪災的時候,立下赫赫功勞,組織抗災,安頓災民,因治水有功,上調回京。恰在此時,妻子劉氏,難產而亡,30歲的他從此心已若古井,未娶,亦無子嗣。後因張九齡賞識並受其牽連,被貶去邊塞,擔任涼州河西節度幕判官。

公元741年唐開元二十九年春, 王維回到長安後辭去官職,在京城的南藍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別墅,以修養身心,以期隱居。《終南山》一詩即作於此時,同時所作還有《終南別業》《白黿渦》《戲贈張五弟三首》《答張五弟》等。當時王維對仕途極感失望,決心棲身山林,以遂隱遁之志。

《終南山》:既表現出終南山的幽靜遼遠,也蘊含着王維的隱士情懷 第3張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

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長安城破,王維先被安祿山關進監牢,後被迫出任僞職。戰亂平息後,王維因此事被下獄,交付有司審訊,按投效叛軍判斬,後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縉平反有功請求,遂削籍爲兄贖罪,王維才得寬宥,降爲太子中允,後兼遷中書舍人,最後官終尚書右丞。

當走到人生暮年,回首大千世界和滾滾紅塵,王維將時光流逝的無奈之感化爲“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的一聲嘆息。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