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詩詞名句 > 《送魏萬之京》原文是什麼?該怎樣賞析呢?

《送魏萬之京》原文是什麼?該怎樣賞析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送魏萬之京

李頎 〔唐代〕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裏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樹 一作:曙)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譯文

清晨聽到遊子高唱離別之歌,昨夜薄霜剛剛渡過黃河。

懷愁之人實在不忍聽那鴻雁哀鳴,何況是那與故鄉遙隔千山萬水,身在旅途的異鄉客。

潼關晨曦寒氣越來越重,天氣愈來愈冷,京城深秋搗衣聲愈接近傍晚愈多。

請不要以爲長安是行樂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寶貴時光消磨。

註釋

《送魏萬之京》原文是什麼?該怎樣賞析呢?

魏萬:唐肅宗上元元年進士(760年)。嘗居王屋山,號王屋山人,後改名魏顥,是盛唐詩人李頎的晚輩朋友。

遊子:指魏萬。

離歌:離別的歌。

微霜:薄霜,指秋意已深。

初渡河:剛剛渡過黃河。魏萬家住王屋山,在黃河北岸,去長安必須渡河。

“鴻雁”二句:設想魏萬在途中的寂寞心情。

客中:即作客途中。

關城:指潼關城。

樹色:有的版本作“曙色”,黎明前的天色。

催寒近:寒氣越來越重,一路上天氣愈來愈冷。

御苑:皇家花苑,代指長安。

砧聲:搗衣聲。

向晚多:愈接近傍晚愈多。

“莫見”句:勉勵魏萬及時努力,不要虛度年華。

蹉跎:此指虛度年華。說文新附:“蹉跎,失時也。”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被送者爲詩人晚輩。此詩意在抒發別離的情緒。首聯用倒戟法落筆,點出出發前,微霜初落,深秋蕭瑟;頷聯寫離秋,寫遊子面對雲山,黯然傷神;頸聯介紹長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長留;末聯以長者風度,囑咐魏萬,長安雖樂,不要虛擲光陰,要抓緊成就一番事業。詩人把敘事、寫景、抒情融合在一起,以自己的心情來設想、體會友人跋涉的艱辛,表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深切的友情,抒發了詩人的感慨,並及時對友人進行勸勉。全詩自然真切,情深意長,遣詞煉句尤爲後人所稱道。

首聯“朝聞遊子唱離歌”,先說魏萬的走,後用“昨夜微霜初渡河”,點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筆法,極爲得勢。“初渡河”,把霜擬人化了,寫出深秋時節蕭瑟的氣氛。

《送魏萬之京》原文是什麼?該怎樣賞析呢? 第2張

“鴻雁不堪愁裏聽”,是緊接第二句,渲染氛圍。“雲山況是客中過”,接寫正題,照應第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歸,飄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聲,從天末飄來,使人覺得悵惘悽切。而抱有滿腹惆悵的人,當然就更難忍受了。雲山,一般是令人嚮往的風景,而對於落寞失意的人,坐對雲山,便會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傷。他鄉遊子,於此爲甚。這是李頎以自己的心情來體會對方。“不堪”“況是”兩個虛詞前後呼應,往復頓挫,情切而意深。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是詩人對遠行客作了充滿情意的推想。從洛陽西去要經過古函谷關和潼關,涼秋九月,草木搖落,一片蕭瑟,標誌着寒天的到來。本來是寒氣使樹變色,但寒不可見而樹色可見,好像樹色帶來寒氣,見樹色而知寒近,是樹色把寒催來的。一個“催”字,把平常景物寫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動,傍晚砧聲之多,爲長安特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然而詩人不用城關雄偉、御苑清華這樣的景色來介紹長安,卻只突出了“御苑砧聲”,發人深想。魏萬前此,大概沒有到過長安,而李頎已多次到過京師,在那裏曾“傾財破產”,歷經辛酸。兩句推想中,詩人平生感慨,盡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個字相對,暗含着歲月不待,年華易老之意,順勢引出了結尾二句。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純然是長者的語氣,予魏萬以親切的囑咐。這裏用“行樂處”三字虛寫長安,與上二句中的“御苑砧聲”相應,一虛一實,恰恰表明了詩人的旨意。他諄諄告誡魏萬:長安雖是“行樂處”,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寶貴的時光,輕易地消磨掉,要抓緊時機成就一番事業。可謂語重心長。

這首詩以長於煉句而爲後人所稱道。詩人把敘事、寫景、抒情交織在一起。如次聯兩句用了倒裝手法,加強、加深了描寫。先出“鴻雁”“雲山”——感官接觸到的物象,然後寫“愁裏聽”“客中過”,這就由景生情,合於認識規律,容易喚起人們的共鳴。同樣,第三聯的“關城樹色”和“御苑砧聲”,雖是記憶中的形象,聯繫氣候、時刻等環境條件,有聲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字,更見推敲之功。

創作背景

魏萬後改名魏顥。他曾求仙學道,隱居王屋山。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寶十三載),因慕李白之名,南下到吳、越一帶訪尋,最後在廣陵與李白相遇,計程不下三千里。李白很賞識他,並把自己的詩文讓他編成集子。臨別時,還寫了一首《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的長詩送他。魏萬是比李頎晚一輩的詩人,然而兩人像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李頎晚年家居潁陽而常到洛陽,此詩可能就寫於作者晚年在洛陽時。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