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文化名家 > 唐代文學家楊炯簡介:他的詩在內容和藝術上有什麼特色?

唐代文學家楊炯簡介:他的詩在內容和藝術上有什麼特色?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炯生平經歷了哪些事件?楊炯最後的結局怎麼樣?楊炯是怎麼死的?楊炯是個怎樣的人?人物評價怎麼樣?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楊炯簡介:

楊炯(約650-約693),華州華陰(今屬陝西)人,唐代文學家,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楊炯自幼聰敏博學,唐顯慶四年(659年)應童子舉及弟,翌年待制弘文館,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補祕書省校書郎,唐永淳元年(682年)擢爲太子(李顯)詹事司直,唐垂拱二年(686年)被貶爲梓州司法參軍,唐如意元年(692年)任盈川令,約如意二年(693年)卒於任上。

楊炯文學才華出衆,善寫散文,尤擅詩。現存詩30餘首,以五言見長,多邊塞征戰詩篇,所作如《從軍行》《出塞》《戰城南》《紫騮馬》等,氣勢軒昂,風格豪放,表現了爲國立功的戰鬥精神。在藝術上,對仗工整,音韻合律,既有律詩的嚴謹之風,又有樂府詩的明快特色。

唐代文學家楊炯簡介:他的詩在內容和藝術上有什麼特色?

其他唱和、紀遊的詩篇則無甚特色,且未盡脫綺豔之風。另存賦、序、表、碑、銘、志、狀等50餘篇。楊炯反對宮體詩風,主張"骨氣"、"剛健"的文風。他的詩在內容和藝術風格上以突破齊樑"宮體"詩風爲特色,在詩歌發展史上起到承前啓後的作用。明代童佩輯有《楊盈川集》十卷。

楊炯生平經歷介紹:

楊炯幼年時就非常聰明博學,文采出衆,唐顯慶四年(659年),應弟子舉及弟,被舉神童。唐顯慶五年(660年),楊炯時年十一,待制弘文館,待制十六年。剛進弘文館的時候,楊炯因爲年輕,對出仕與否還不太經意。有了"予出身"的待遇,能在弘文館"待制",心裏已經感到滿足。但隨着年歲的增長,閱歷和學識的加深,"學而優則仕"的信念強烈地萌動起來,期間楊炯創作了《青苔賦》和《幽蘭賦》表達自己渴望仕途,卻懷才不遇的情志。

在弘文館待制十六年後,楊炯於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在京應制舉,補祕書省校書郎。據《新唐書·百官志》二載:祕書省有"校書郎十人,正九品上,正字四人,正九品下,掌讎校典籍,刊正文章。"心懷經國理想的楊炯,年近三十,才獲得一個"讎校典籍"的九品小官,對自己仕途上的這種蹇滯不暢,楊炯心裏很鬱勃不平,期間創作了《渾天賦》,以示自己的情志。

唐儀鳳年間(676-679),太常博士蘇知己上表朝廷,建議公卿以下冕服制度重新議定。皇帝下令有司審議。楊炯寫了《公卿以下冕服議》,回顧了古代典制,指出蘇知己的建議爲不經之論,使其建議未能得到皇帝的採納。唐永隆二年(681年),經中書侍郎薛元超推薦楊炯爲崇文館學士,永淳元年(682年),楊炯被擢爲太子(李顯)詹事司直,充弘文館學士,掌太子東宮庶務。

唐代文學家楊炯簡介:他的詩在內容和藝術上有什麼特色? 第2張

楊炯從祕書省裏過了六七年鬱沉歲月後,終於從九品末僚一躍而成爲太子詹事司直,而且還充任聲望甚隆的崇文館學士,開始了仕途上的一大騰躍,據《新唐書·百官志》載:東宮詹事府有"司直二人,正七品上,掌糾劾官僚及率府之兵。"詹事司直是太子的貼心官員,掌管東宮內務,職務頗爲重要。面對這樣一次仕途飛躍,楊炯的內心是興奮的。期間創作了《庭菊賦》等文以表達自己喜悅的心情。

唐永淳三年(684年)九月,楊炯伯父楊德干的兒子楊神讓,跟隨徐敬業在揚州起兵討伐武則天。事件平息之後,楊德干父子被殺,楊炯受到株連,於垂拱二年(686年),楊炯被貶到四川梓州(今四川三臺縣)擔任了司法參軍,結束了他在長安長達二十六年的安定生活。唐天授元年(690年),楊炯秩滿回到洛陽,武則天詔楊炯與宋之問分直習藝館,掌管教習官人書算之類的工作。他雖因官職不高,心中抑鬱,但卻對武則天仍盡情頌揚。

楊炯是怎麼死的?

如意元年(692年)7月15日,宮中出盂蘭盆,設齋分送各佛寺,武則天在洛南城門樓上與羣臣觀看。楊炯獻上《盂蘭盆賦》,稱頌武則天"周命惟新",並希望武則天作爲"神聖皇帝"能夠"任賢相,悖風俗、遠佞人,措刑獄,省遊宴……捐珠璣,寶菽粟,罷官之無事,恤人之不足",成爲帝王的楷模。唐如意元年(692年)冬,楊炯出任盈川(今浙江衢州)縣令。約如意二年(693年),楊炯卒於任上。

楊炯赴盈川令時,張說贈有《贈別楊盈川箴》,因歷代史學家對《贈別楊盈川箴》的理解不同,造成楊炯任盈川令後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楊炯爲政殘酷,據《舊唐書》載:"炯至官,爲政殘酷,人吏動不如意,輒榜撻之。又所居府舍,多進士亭臺,皆書榜額,爲之美名,大爲遠近所笑。"

另一種說法是楊炯親政愛民,浙江省衢州市盈川村(原盈川故址),村邊建有楊公祠一座,內有楊炯塑像,楊公祠內舊有對聯:"當年遺手澤,盈川城外五棵青松;世代感賢令,潑水江旁千秋俎豆。"說明當地百姓,千百年來都是把楊炯當作"賢令"來奉祠的。如楊炯爲政殘酷,卒後不會有此賢名。

唐代文學家楊炯簡介:他的詩在內容和藝術上有什麼特色? 第3張

楊炯的人物評價怎麼樣?

唐代崔融:"王勃文章宏逸,有絕塵之跡,固非常流所及。炯與照鄰可以企之,盈川之言信矣。"唐代張說:"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於盧,亦不減王,'恥居王後'信然,'愧在盧前'謙也"。唐代宋之問:"伏道孔門,遊刃諸子。精微博識,黃中通理。屬詞比事,宗經匠史。玉璞金渾,風搖振起。聞人之善,若在諸子。受人之恩,許之以死。惟子堅剛,氣凌秋霜。行不苟合,言不苟忘"。

唐代裴行儉:"稍似沉靜,應至令長。"明代詩人張遜業:"炯之賦,詞義明暢,若庖丁解牛,自中肯綮,而《渾天》考蕨,更見沉深,推歷氏今猶擇焉。五言律工緻而得明澹之旨,沈、宋肩偕。開元諸人,去其纖麗,蓋啓之也。諸作差次之。五言古詩,唐人各自成家,備一代制可也;然以漢魏鏡之,人人懸絕矣。"明代胡應麟:"盈川近體,雖神俊輸王,而整肅渾雄。究其體裁,實爲正始。然長歌遂爾絕響。"

明代徐獻忠:"楊生神明內穎,卓起少年,詞華秀朗,爲時令慕,與子安之徒並稱傑子,芝含三秀,風耀四靈,豈不蔚然觀美哉!其詩三十卷,不盡傳,今傳二卷。五言律體,長於他作。"明代胡震亨:"盈川視王微加澄汰,清骨明姿,居然大雅。"明代許學夷:"四子才力既大,風氣復還,故雖律體未成,綺靡未革,而中多雄偉之語,唐人之氣象風格始見。……然析而論之,王與盧、駱綺靡者尚多,楊篇什雖寡,而綺靡者少,短篇則盡成律矣。"

明代丁儀:"(炯)所爲詩雄奇奔放,文質兼備,雖未逮盧之古雅、駱之蘊藉,以較子安,實爲勝之。'盧前''王后',宜彼不爲屈也。"清代宋育仁:"古章殘佚,不見本原,唯《西陵》一首,蒼健立幹,有任、範之體。律詩工對,其源蓋出陰鏗。才氣無前,自謂'恥居王後',第藻浮於質,時有衰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