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文化名家 >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裏 曾子的後人是誰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裏 曾子的後人是誰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曾子生於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歲,春秋魯國人。十六歲的時候認識了孔子,拜在其門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奮好學,孔子死後將衣鉢傳給了曾子。他一生都在踐行着仁義禮智信的儒家觀點,被後世稱爲宗聖先師。他提出齊家治國平天下,內外兼修。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裏 曾子的後人是誰

曾子的孝道主張對華夏子孫的價值觀產生了積極影響,並且具有社會意義和實用意義。是現如今建立和諧社會思想的源頭,他參與編纂了《論語》,並且自己主編了《孝經》,後人爲了紀念他的成就爲他建了宗聖廟堂,地位幾乎與孔廟齊平,讀書人經常前去祭拜。

曾子喜歡讀書,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他還是艱苦學習,跟隨父親讀了很多聖賢書。他十六歲的時候拜在孔子門下,曾子23歲的時候,顏回病故,曾子成了孔子最主要的學生,陪他出門遊學。沒過幾年,孔子也病故,死前將孫子子思託付給了曾子。

三十歲的時候,守孝期滿,孔子門下人認爲曾子具有孔子的品質,紛紛來請他接替師傅的位置。但是曾子沒有同意,他認爲孔子的光環就像太陽,他就是一個螢火蟲,怎麼能因爲樣貌相似就妄加揣測。

曾子特別孝順,在母親和父親死後堅持爲他們服喪,經常哭的昏過去,水米不打牙,內心充滿悲痛。他認爲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給的,就要恭恭敬敬的服侍,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曾子故里

曾子又叫曾參,是春秋末年魯國人,山東作爲孔孟之鄉,人文色彩濃厚,曾子也是山東省嘉祥縣人,這點從史記和建築遺蹟上都可以看出來。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裏 曾子的後人是誰 第2張

明朝時期曾經就曾子故里位置進行了考證,關於他的故鄉是嘉祥縣的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第一次由政府確認是在明朝的明世宗嘉靖年間。

嘉靖十二年,有一個在朝的吏部官員叫做顧鼎臣,他一直對曾子很敬佩。但是歷史上曾子的榮譽很少,曾子曾經向顏回、子思傳道,但是顏回、子思都成了博士,唯獨曾子沒有什麼名號。於是他就給皇帝上了一份奏摺,要求對曾子進行加封,皇帝同意了,於是派人進行論證,但是由於年代已久,經歷了七朝皇帝之後在山東嘉祥建立了曾子宗祠,香火制度什麼的都和顏回、子思一樣。從此,曾子故里在家鄉已然成了定論。

後人在嘉祥縣境內發現了大量關於曾子的標註物,有遺址、遺蹟等,這些都是不可磨滅的證據。山東省政府組成的考古隊對嘉祥縣南城進行了考察,在南武山有一座曾子墓,從明朝弘治之後還進行了多次修葺擴建。相傳曾子曾經在南武山大柴爲生。

曾子墓前有着一個牌匾寫着“宗聖公之墓”,林邊有石人等做裝飾。左右對稱的佈局,三進三出,已經有了孔孟宗祠的規模。

明朝末年,曾經有個叫王雅量的提出不同意見,認爲曾子故里在平邑,這遭到了明清以來很多學者的斥責,他們舉出了大量證據進行論證。

  曾子後人

曾子的故居是山東嘉祥縣,如今曾子的曾經生活在這個村子裏,後來因爲戰亂等原因遷徙到了江西更樓鎮澤河村。這個村子安靜祥和,山清水秀,有種濃厚的文化氛圍,曾子的後人來到這裏後便一直定居到現在,開枝散葉。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裏 曾子的後人是誰 第3張

這個村子山光水色,風景迷人,但是生活水品相對貧瘠,村裏的年輕人和其他很多村子一樣,都外出打工以謀生計,但是也有外地的人來這裏種田,這個基本上保持着最古老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規律。他們喜歡這種生活,沒有煩惱,怡然自樂,很多老人都不會踏出這片土地,他們享受這田間生活。

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的祖先是“宗聖先師”曾子,他們爲自己有這樣一種身份引以爲豪,爲自己有這樣的祖先感到驕傲。

村裏人研究自己的家族史書,他們特地整理了曾氏一族的遷徙歷史資料。以前有電視臺採訪問他們關於祖先的事情,他們很多答不上來,感到無比慚愧,後來便開始着手,向每家每戶分發自己編輯的《給曾氏家族的公開信》,並希望他們能夠崇尚好學之風,學習儒家傳統文化思想的精華部分。

村裏有很多孩子從小就開始在村口的祠堂裏學習《孝經》等,知道百善孝爲先,然後尊老愛幼。增資給這個村子留下的不僅僅是一個姓氏,還有一種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讓他們時刻明鑑自身的正誤,三省吾身。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