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文化名家 > 周邦彥的一落索主要內容是什麼

周邦彥的一落索主要內容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落索》是一首周邦彥爲女子所作的詞,全篇寫的都是女子的樣子和感情,是一首閨情之作,據說是周邦彥年輕時結識了一些歌妓,爲他們所寫。

周邦彥的一落索主要內容是什麼


上闋寫這位女子的眉毛是如此的秀美,彷彿可以和春天的青山競爭,可惜現在時常愁眉不展。美女有一對美麗的柳眉,可是天天皺眉自然也不糊好看。所以詞人勸她,不要讓淚水滴到花枝上打溼花瓣,擔心花兒因此也像人那樣消瘦。原來女子內心的愁苦已經是她面容消瘦,這三句裏的“花”其實就是女子本人,說是不要流淚落在花上,其實是在說女子不要哭泣。而拿花的消瘦來襯托人,是詩詞中常見的手法,比如李清照的“人比黃花瘦”。

下闋,女子已經很久沒有吹奏玉簫了,她那清潤的簫聲也不復存在,因爲世上懂她的知音太少。這就暗示着過去女子是有知音的,而如今這般景象也肯定是那位知音不在的原因。如果想知道女子爲何天天都倚着欄杆發愁的話,那不如就去問問那亭子前的那顆柳樹吧。“柳”在古詩詞中一直是離別的象徵,更是離愁別緒哀傷的化身。在這首詞裏,欲知女子的愁苦要問柳樹,這大概是因爲她曾經和那位知音就是在此處分別的吧,而她天天倚着欄杆,想來也是在等着他回來的那一天。

這首詞寫女子的閨情,寫到了女子的寂寞悽清,也寫到了她的離愁和思念,但好就好在她思念的不止是愛情,還有知音,這是歌妓的獨特經歷和感情。

周邦彥的夜遊宮主要內容是什麼

《夜遊宮》是周邦彥所作的一首抒發相思之情的詞作。整首詞上闋幾乎全部寫景,之後也在描寫詞人的動作,情緒已經在醞釀,但一直沒有點破原因,直到最後一句,解釋清楚的同時也把感情一下子宣泄出來。

周邦彥的一落索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2張


前三句寫,斑駁的斜陽透過樹葉照在水上,這是一條江,此時的江水翻着浪花,正流向千里之外的遠方。可見詞人當時所處的正是江邊,而時間是夕陽西下的黃昏。但具體位置還不清楚,詞人立馬就在下一句解釋,原來是在一座橋上。橋上的風是寒冷的,吹得人眼睛刺疼發酸,詞人已經在那裏佇立良久,他看着黃昏過去,街市上開始亮起燈火。“酸風射眸子”化用的是李賀的詩句,也正好烘托出傷感的情緒。

上闋是室外,而下闋主要是室內,大概是詞人站久了回到了家。屋子破舊,詞人在窗子底下,聽到外面井邊有幾片梧桐葉飛落在地上。詞人不貪戀這被窩,三番兩次地起身,他如此輾轉反側不只是因爲被子單薄不夠溫暖。而是因爲一封書信。這裏的“蕭娘”指的就是詞人的愛人,不過並不是說對方就姓蕭,這只是當時女子的泛稱。原來是愛人來了一封書信,詞人看了不甚思念,所以又是在江邊久立,又是在牀上輾轉,就是難以入眠。

整首詞寫的是對愛人的思念,但它好就好在環境是層層推進的,從江水到橋上再到家裏,而感情也是,先是用環境烘托,再是詞人的行爲,最後是點明的愛人的書信。

周邦彥清真詞有哪些

周邦彥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著名的詞人,他不僅是宋詞之中婉約派的代表作家,被後世的婉約詞人長期尊稱爲“正宗”,而且他還是格律派詞人的創始人,對於當時的詞壇影響巨大。他被人稱爲宋詞的集大成者,又因爲他的號爲清真居士,於是他的詞被後人冠以了“清真詞”的稱呼。從古至今,清真詞一直以來都是衆多的學者重點研究的對象。

周邦彥的一落索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3張


清真詞首先一個特點就是善於融化舊詩,而且渾然天成,絲毫沒有雕琢之感。這種發展在詞的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典範意義,周邦彥成功地完成了詩句和清真句之間的轉換,取得了令人驚歎的藝術效果。周邦彥融化舊詩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時善於融化詩句,二是融化詩意。例如在《驀山溪》中的“鳥度屏風裏”就唐代有“詩仙“之稱的李白的詩作《清溪行》中的“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裏”一句,這就是屬於融化詩句。而屬於融化詩意的有《瑞龍吟》中的“不管桃花人面,舊曲翻新耳”就來源於唐代詩人崔護的名詩《題都城南莊》。

清真詞的第二個特點則是十分注重研詞煉字,例如在他的詞作《蘭陵王·柳》中,就有這樣一句“斜陽冉冉春無極”,我國近代著名的學者梁啓超曾經評價這一句“在綺麗中被有悲壯的味道,使得全詞精神振起”,這一句在全詞中具有極爲關鍵的地位,蘊藏了十分豐富的內涵。

周邦彥能夠寫出如此精妙的“清真詞”靠鄂絕不僅僅是天賦,更重要的是善於總結和吸納他人的優點,然後再此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才造就了千古流傳的清真詞。

周邦彥的拜星月慢賞析

《拜星月慢》這首詞詠誦的是情感,出於作者的幻想,讓讀者能夠感到他勾畫出來的一副靚麗女子的形象。

周邦彥的一落索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4張


上片寫的是詞人第一次跟情人相見時的情景,是多麼的清幽,以及自己內心極其高興的情懷,在他細膩的描繪下,顯得生動。下片的前半段繼續寫往日詞人跟情人在一起的歡悅,中間僅僅是用“苦驚風吹用”一句,輕描淡寫的交待出了之前的只不過是在回憶,把實景變爲了虛景,以及在結尾的幾句對環境的描寫中,讓人感受到詞人內心的悽苦和對情人思念的難耐之情。

上片不惜篇幅,通過大量的辭藻刻畫,描繪出佳人的美,是如此的不同尋常,最後用“總平生稀見”一句話總結自己對她的愛慕,平生、稀等詞再次突出了佳人的美,這是詞人至今爲止見到最美的。“笑相遇”之後的幾句,寫出了初見佳人被她的驚豔所吃驚的感受,根本不用多餘的辭藻刻畫,就能夠從側面敘寫,達到虛處傳神的奇效。還寫到了見到佳人之後,對其格外的傾慕,加倍地寫出能夠看見佳人一面的難能可貴。反而在下片中,詞人的感情敘述上有很大的起伏,“哭驚風吹散”一句道出了詞人當時的內心是多麼的苦楚,其相思之情足以斷腸,所有的感情就在“苦”字當中足以表達。

在整篇詞當中,其結構上是將虛實相結合來描寫,通過一虛一實的描寫,達到傳神的地步,讀起來讓人感到餘韻悠悠。

北宋詞人周邦彥齊天樂賞析

《齊天樂·綠蕪凋盡臺城路》是北宋著名詞人周邦彥的代表作品。這首詞通過描寫秋天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故人的思念和客居在外的憂愁之情。這首詞的創作的地點應該是在金陵即現在的南京,時間則是在作者當溧水縣令的前後。當時的周邦彥正滯留在金陵。此時朝廷中新舊兩黨之間的鬥爭十分激烈,這對於他的仕途生涯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於是作者便借這首詞來緬懷故友和遲暮之情。

周邦彥的一落索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5張


這首詞一共分爲了上下兩闕。我們先來看上闕的內容:秋風蕭瑟,秋景蕭條,我的心情也跟着孤寂寥落,就好像被雜草所掩埋遮蔽的臺城一樣。身處異鄉有恰巧是晚秋,不禁悲從中來。傍晚的時候寒意四起,蟋蟀的叫聲就像在勸人織布,時斷時續地聽到了閨房中的女子正在趕製禦寒的衣服的聲音。暑去涼來,撤去了花簟,鋪上了羅裀。即使夏天所用的都已經收藏起來了,但是卻還留着當時的清夜聚集了螢蟲用來照着我讀書的綀囊。上闋主要寫的是秋意漸漸重的惆悵之感。

然後是下闕:在荊江逗留的時間越久,和老友碰面並離別之後的思緒便越悠長,登臨高處,只求一醉,用來消除憂愁。忽然看見夕陽下沉,縱然酩酊大醉一場,但仍逃不過憂愁的包圍。下闕主要寫的是對故人和往事的追憶。

縱觀整首詞,我們可以看到詞人借秋天蕭瑟淒冷的景色抒發自己對友人無盡的感懷和獨自漂泊在外的那種孤寂悵惘之情。

周邦彥六醜的故事

《六醜》,詞牌名。作者是北宋著名詞人周邦彥所創作的“中呂調”曲。據周密在《浩然齋雅談》一書中所說,邦彥曾對宋徽宗雲:“此犯六調,皆聲之美者,然絕難歌。昔高陽氏有子六人,才而醜,故以比之。”一百四十字,前片八仄韻,後片九仄韻。例用入聲部韻,諸領格字並用去聲。

周邦彥的一落索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6張


關於《六醜》的由來可以根據南宋詞人周密在所著《浩然齋雅談》中瞭解到,在書中曾記載了這樣一件事,他說:在北宋末年間,汴京有個著名的妓女叫做李師師,有一回在徽宗皇帝跟前唱了一支曲子,曲子很動聽,可是連精於音樂的這位皇帝也不知道是一支什麼曲子。他就問她:是誰人寫的?李師師就回答說:這叫《六醜》,曲的作者是周邦彥。後來,徽宗皇帝特意爲此事召見了周邦彥,問他曲子的名字爲什麼叫《六醜》?週迴答說:因爲它犯了六個宮調,那都是最好聽的章段,所以才取名《六醜》;可是要唱得好聽卻是不容易的。

《六醜》是周邦彥自己創造的一個新調,也是宋詞發展到燦爛時期的一個珍貴的產兒。關於這首新調《六醜》中最典型的詞作就是彭元遜所寫的《六醜·楊花》。在《六醜·楊花》這首詞中,作者藉助楊花寫身世,寄託故國之思。其特色在於不寫楊花之形與神,而是用一些可以通過楊花產生聯想的語彙營造境界,來引導讀者進行想象和聯想。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