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清朝紙幣上有哪些人的頭像?晚清的貨幣亂是怎麼回事?

清朝紙幣上有哪些人的頭像?晚清的貨幣亂是怎麼回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晚清的貨幣介紹,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雖說晚清發行紙鈔,是從1895年纔開始,但和世界各國的鈔票頭像一樣,“准入門檻”都無比高。放在晚清年間,也只有慈禧太后李鴻章等重量級人物,纔有機會在鈔票上露臉,作爲慶親王家的寶貝兒子,僅僅是清末“農工商部尚書”的載振,真的也在上面亮了相?還真是!

這印有載振頭像的鈔票,正是1907年,上海信成銀行發行的“橫式銀元票”。這版紙鈔分爲一元至百元五種面值,是“奉商部批准有發行鈔票之特權”發行的鈔票,只在天津北京上海三地流通。整個鈔票的印製,由日本印製局來完成,做工十分精美。而其主畫面上,左側爲銀行的三層樓,右側就是載振的頭像,下面還有一行小字“大清國商部尚書固山貝子衛鎮國將軍載公振”——不止露臉,還被隆重介紹了一番。

那爲什麼要讓載振“露臉”呢?信成銀行的創始人周舜卿也解釋了:“蒙貝子尚書頒給肖像謹敬摹寫印入鈔票,以增信義而杜僞仿,系銀行中之有發行鈔票之權者”。一是載振這位“貝子爺”,跟信成銀行的關係非同一般,當然要藉此標榜一下;二是載振的“貝子尚書”身份,那也是金字招牌,風風光光印上去,就能給鈔票保值。確實,直到今天,在很多收藏家眼裏,這款別緻的鈔票,依然是收藏界的珍品。

清朝紙幣上有哪些人的頭像?晚清的貨幣亂是怎麼回事?

但是,這精美鈔票的背後,卻依然有很多發人深思的疑問。上海信成銀行,雖然有着“中國第一家儲蓄銀行”的美譽,但這是一家純粹的民營銀行,怎麼能堂而皇之的發行國家官方鈔票?其實,這事兒才戳中了晚清一大毛病:混亂的貨幣發行。

自從鴉片戰爭一聲炮響起,晚清王朝隔些年就挨頓揍,挨完揍後又挨宰,國家權益早給“宰”得差不多,尤其被列強鑽了空子的,就是紙幣發行。晚清的最後半個世紀裏,英國麗如銀行、渣打銀行、法國東方銀行、美國花旗銀行、比利時華比銀行等“金主”紛紛在中國搶灘登陸,他們除了發行本國貨幣,還擅自發行各種“銀兩票”。1895年以前,各國列強的銀行,就已在中國發行了價值兩千萬兩白銀的“銀兩票”,摟走鉅額財富。

也正因如此,紙幣也就漸漸成了晚清各界政要名流眼裏,一塊油水十足的大肥肉。待到晚清政府回過神來,也開始發行紙鈔了,各路勢力也就一擁而上。1895年,北洋鐵路局開始發行“銀元票”,之後的十六年裏,不止大清的戶部銀行在發行鈔票,內務府等衙門,都有自己的“銀錢號”和“官票局”,各省也有各自的紙幣發行機構。民間的錢莊銀號也一擁而上。可以說,那時手裏有點權的,都能在大清印錢。

清朝紙幣上有哪些人的頭像?晚清的貨幣亂是怎麼回事? 第2張

如此一來,大清境內的紙鈔,也就徹底氾濫。而熟悉經濟規律就知道,這些五花八門的鈔票,絕大多數都沒有準備金。亮相的時候牛氣哄哄,面值說貶就貶。還有一些鈔票,比如當時“中國通商銀行”“大清銀行”“交通銀行”發行的鈔票,只限於在北京廣州上海流通。另外各省“官票局”的鈔票,也只能關起門來自己用,一出省就是廢紙。此外每年未經清政府批准流通的鈔票,總額更在五百萬兩以上。晚清王朝的經濟狀況,閉着眼就可以想。

所以,上海信成銀行“民營銀行印鈔票”的奇特現象,放在晚清年間,根本不算個事。而且就操作來說,這都算是晚清花花綠綠的鈔票裏,十分良心的一款。

如此亂象,晚清政府就沒覺察到?其實他們自己也門清,更想過法子改革。1909年時,清政府曾頒佈《通用銀錢章程》,規定了各省發行紙幣的限額,次年又頒佈《兌換紙幣則例》,但看看晚清當時的經濟狀況,就知這些只是小修小補,治標不治本。

清朝紙幣上有哪些人的頭像?晚清的貨幣亂是怎麼回事? 第3張

因爲晚清的貨幣亂,並不止亂在紙幣一家,毛病更是多如牛毛。要知道,從“康乾盛世”時代起,貨幣發行就是清朝各級官員的肥肉,通過“火耗”等空子,大小官員們早就撈夠了油水。到了清末時,別看國家風雨飄搖,可是這混亂的貨幣,依然是各級官員勾搭連環的食物鏈。改哪一條,都是牽一髮動全身。

所以,1904年時,晚清的總稅務司赫德(英國籍),就提出了《中國幣制改革案》,美國“會議貨幣專使”傑瑞荷也提出了《中國新圜法覺書》。這都是全面消除陋規的改革思路,卻因爲牽涉了各方利益,最終不了了之。只能小修小補的晚清紙幣,也就陷入了不可救藥的境地。直到隨着辛亥革命的一聲炮響,徹底結束了使命,變成了這段歷史的特殊見證

大清的落後捱打,積貧積弱,只看這款紙幣,就可看到太多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