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揭祕康熙朝的三大科技人才,他們分別是誰?

揭祕康熙朝的三大科技人才,他們分別是誰?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那麼,康熙朝的這三大科技人才究竟是誰?他們的人生之路又爲何會天差地別呢?帶着這樣的疑問,且讓我們回溯百年曆史風雲,跟小編去探究那埋沒在時光中的古老故事吧。

一、數學奇才

康熙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在位期間,他不但完成了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親征準噶爾等一系列壯舉,還在忙碌的政務之餘不斷學習。不管是天文曆法還是醫藥數學,都是康熙課程表中的絕對主角。

苦學西方科技文化之餘,康熙也有着自己的遺憾。因爲康熙身邊優秀的數學老師大多是外教,這難免讓康熙在無數個鑽研數學公式的夜晚,看着滿朝士子黯然神傷,最後喟然長嘆一聲知音難求。

誰知就在康熙苦覓知己的時候,恰好遇到了數學牛人梅文鼎。這位出身大清本土的數學家瞬間讓康熙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而梅文鼎也因此成爲了康熙朝科技人才中爲數不多的人生贏家。

揭祕康熙朝的三大科技人才,他們分別是誰?

原本自認爲是數學高手的康熙,終於在梅文鼎身上明白了強中更有強中手的道理。當康熙還在一衆外教輔導下照本宣科讀公式的時候,梅文鼎已經寫出了不朽的作品《方程論》。

在這部《方程論》中,梅文鼎總結中國傳統數學的精華,同時在元代《授時歷》的基礎上,融匯70餘家曆法,將中國數學的驕傲展現在世人面前。

此後,梅文鼎又先後撰寫了介紹西方的寫算方法的《筆算》,研究勾股算法的《勾股舉隅》以及探索三角學的《平三角舉要》和《弧三角舉要》等20多種數學著作。

著作等身的同時,梅文鼎還完成了大量對前人舊著的修訂工作,甚至一度爲了糾正《日食圖》中的錯誤,專門寫了本《交食圖法訂誤》。

在梅文鼎孜孜不倦的研究下,清代的數學水平不僅彌補了宋元明時期的不足,還達到了傳統數學前所未有的高度。近現代數學的高速發展,就在梅文鼎手中奠定了基礎。

梅文鼎去世後,康熙皇帝非常傷心。爲了紀念這位數學上的知音,康熙皇帝專門下旨讓江寧織造爲梅文鼎舉辦了一場隆重的葬禮。

或許,這道令朝廷官員安葬科技牛人的旨意是想告訴世人,我們的傳統數學同樣精彩,在浩淼的數學天空中,我們不但有圓周率、楊輝三角,還有的梅文鼎帶來的熠熠星光。

二、火器達人

有道是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梅文鼎功成名就之際,另一位科技人才卻在經歷着人生的至暗時刻。

這位倒黴的科技人才便是成功造出了“沖天炮”的火器專家戴梓。當初康熙正是靠着戴梓發明出的新式武器,才能成功平定噶爾丹的叛亂。

誰料成也“沖天炮”,敗也“沖天炮”。戴梓靠着“沖天炮”揚名立萬,卻引來了同事南懷仁的嫉恨。原來南懷仁早就在康熙面前吹牛說“沖天炮”只有比利時人才會做,但當康熙將製作“沖天炮”的任務交給南懷仁後,南懷仁卻前前後後花費了一年,用盡了各種方法始終不得要領。

眼見南懷仁束手無策,康熙便將製造“沖天炮”的重任轉而交給了戴梓。要說戴梓真不愧是火器專家,他接手任務後僅僅花了八天就啃下了“沖天炮”的硬骨頭。

“沖天炮”造好後,康熙親臨現場觀看試射,只見“沖天炮”威猛無比,銳不可當,康熙大喜之下,當即給此炮賜名爲“威遠大將軍”,還讓人將戴梓的名字刻在炮身上以示榮耀。

一時間,鮮花與掌聲將戴梓層層包圍,彷彿他就是明日之星,卻不見陰暗的角落裏,南懷仁正兩眼通紅地死死盯着戴梓,留下了一個瘮人的冷笑。

不久後,南懷仁勾結與戴梓有仇的陳宏勳等人,誣陷戴梓“私通東洋”。康熙一時不察,竟相信了南懷仁的話,盛怒之下將戴梓流放到盛京(今瀋陽)去了。

戴梓在天寒地凍的北國艱難生活了三十多年,期間他每天都盼着康熙明白自己的冤情,能夠赦免自己返回故鄉。

這個心願成爲了支撐戴梓活下去的勇氣,沒有錢,戴梓就靠賣字畫爲生;沒有食物,戴梓就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沒有衣物禦寒,戴梓就冬夜擁敗絮臥冷炕。

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就這麼過去了。康熙四十三年,戴梓終於等到了康熙的赦令,但那時戴梓已經是78歲的老人了。

戴梓收到赦令後,還沒來得及返鄉便在途中因病去世,徒留下一曲“人共惜之”的千古遺憾。

三、水利專家

戴梓的悲劇並不是孤例,與他同時代的另一位科技達人也曾經歷了這般的冷暖人生。

這位科技達人就是發明了“測水法”,堪稱清代鴉片戰爭前最傑出的水利專家陳潢。

揭祕康熙朝的三大科技人才,他們分別是誰? 第2張

康熙十年,陳潢與安徽巡撫靳輔相識於河北邯鄲,此後陳潢作爲靳輔的專職幕僚兼好友,隨着靳輔輾轉各地,等到靳輔擔任河道總督後,陳潢便成爲了靳輔背後的最強治河顧問。

靳輔擔任河道總督後,如何治理黃河的水患就成了擺在他面前的頭號難題。爲了儘快完成治河的重任,靳輔與陳潢常常親自登舟考察黃河的地勢和水情,等到晚上下班後又一起商量治河方案。

考慮到黃河泥沙量大的特點,陳潢別具匠心的提出了“放淤法”,將淤泥引到黃河兩岸固堤造田,又在前人“築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理論上,創造性的發明了“測水法”,通過計算河流橫截面積與水流速度,得出精確的工程數據,科學性治水固堤。

在陳潢的治理下,“河以治安者五十年”,黃河中下游的水患至此基本根除,無數百姓得以重返家園。

更爲重要的是,隨着黃河大治,清廷的漕糧運輸終於可以暢通無阻,南北商貿交往也日益頻繁,這也爲清廷後續對準噶爾長期作戰提供了物質保障。

黃河水患根除後,陳潢又開始治理淮河,誰料等到淮河水患退去後,河岸畔卻留下大片農田,這無疑成爲了官宦士紳眼中的一塊肥肉。

可惜陳潢一心撲在治水上,不懂豪紳們的心思,還拉着靳輔去跟康熙提議,將這些農田全部算作官田,以便增加治水的經費。

這一舉動徹底得罪了士紳階層,他們開始瘋狂打擊報復陳潢,最終陳潢被捕拿進京,憂憤而死,還被潑上了一盆“攘奪民田,妄稱屯墾”的髒水。

通過這三人的命運,我們可以看到,一直到十八世紀,中國的基礎科學並不落後,但是科學技術轉化環節以及兩位實幹型人才的遭遇,卻已經預埋了鴉片戰爭的慘敗。其中教訓,幾百年後依然讓人唏噓。惟願中華後世,再不會有下一個陳潢與戴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