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經濟文化巨人的宋朝,爲何卻是"軍備戰力的侏儒"?

經濟文化巨人的宋朝,爲何卻是"軍備戰力的侏儒"?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代很奇怪,一方面經濟發達,科技文化藝術成就璀璨奪目,是經濟文化的巨人。另一方面,宋朝軍力戰力羸弱,對外疲軟,北宋兩任皇帝都被女真人擄走,后妃公主淪落浣衣院,南宋也是偏安一隅,實在讓人不解也不齒。如此"經濟文化的巨人"和"軍備戰力的侏儒",宋朝實在是一個既奇葩又悲催的朝代。

宋朝無論北宋南宋,經濟上都很發達。宋朝人口最多時突破1億,遠超盛唐時的5千多萬。北宋都城東京(開封)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城市,人口150萬左右,而同期歐洲最大的城市倫敦、巴黎、威尼斯等人口均不超過萬人。宋代商業發達,稅收豐厚,即便是失去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高達1億貫,約合白銀1億兩,是300年後明代財政收入的25倍。現在史學界比較公認的看法是,宋朝的國民生產總值佔當時世界的50%以上。可以說:宋朝人經濟上當時就像現在的美國人,比較富、比較讓人羨慕。

經濟文化巨人的宋朝,爲何卻是"軍備戰力的侏儒"?

清明上河圖

宋朝人有錢更有才,科學藝術文化方面的成就光彩奪目。中國人引以爲傲的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印刷術、火藥,這三項都是宋代的科技成果。特別是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廣泛用於傳播知識,推廣文化,使宋朝人讀書更容易,文明更普及。宋朝極其重視文教,學術文化的成就極高。皇帝帶頭,羣星璀璨。宋徽宗趙佶一手好畫好字,"瘦金體"獨步江湖。蘇軾之豪放、清照之婉約,將宋詞成就推至巔峯。

還有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沈括、辛棄疾、朱熹、李清照、柳永、陸游、黃庭堅、米芾、范寬、張擇端等,這一大批文人騷客,將宋朝打造成了詩詞海洋、書畫天堂。米芾狂草演繹宋人天馬行空之瀟灑,張擇端之《清明上河圖》盡展宋時繁華鼎盛。除了這些高雅的,民間文化也蓬勃發展,滑稽劇、雜技、傀儡戲、皮影戲、"四妓"文化、茶文化、玉文化、馬球文化等等,琳琅滿目,情趣盎然,把人們對生活的極致追求和享受演繹得無比絢爛。正如著名史學家陳寅恪所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遺憾的是,宋朝"富國沒有強兵",就像一位富家公子,腰包充足,文質彬彬,風流倜儻,能說會道,可就是不善武力,遇到幾個強盜,就斯文掃地了。不幸的是宋朝當時恰恰強敵環伺,遼、西夏、金國個個蠻力十足,虎視眈眈,後來的蒙古人更是橫掃世界,此等環境下沒有強大的武力肯定是要被動挨打。

有些人說宋朝是"重文不重武",小編卻以爲是"非常重視武,到了怕武"的地步,宋朝軍事上的所有制度設計都是"防備武人作亂",爲此不着調的奇葩制度挺多。樞密院是宋代的最高軍事行政機構,最高長官叫樞密使,一般由文臣出任,武將要當樞密使必須先解除兵權,這是宋代一貫堅持的以文制武政策的體現。宋代的軍隊叫禁軍,分爲殿前、侍衛馬軍、侍衛步軍三個衙門,鼎足而立,互相制衡。三衙的將領時常調換,平時只負責訓練,對外作戰的時候,由皇帝另派將領統帥軍隊。軍隊實行"更戍法",駐屯地點每幾年調動一次,而將領卻不隨之調動,這樣造成"兵無常將,將無常帥","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從而將不得專兵"。而且軍隊佈防重點也是"先內後外",力量最強的部隊都在京師附近,邊境只有少量禁軍。

經濟文化巨人的宋朝,爲何卻是"軍備戰力的侏儒"? 第2張

宋太祖趙匡胤

如此制度安排,出發點就是防止武人作亂,內部發難,奪了皇權。宋太祖說得明白:"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奸邪無狀,若爲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此!"在宋太祖看來,內憂比外患嚴重的多,要擺在第一位處理。他對養兵也有一套自己的理論,說:"荒年百姓造反,軍隊不會反;豐年軍隊造反,而百姓卻不會反"。因此一遇荒年,他就大量募兵,強壯的作禁軍,不合格的作廂兵,這樣,起義的力量就變爲鎮壓起義的力量。此等深沉權謀、帝王心術,導致的就是兵員膨脹、冗兵日多。

可以想象到,外敵入侵、戰事一起,我們大宋朝的軍隊由風花雪月、不懂兵事的文官老爺率領着,帶着一羣他一點不熟悉、一點不瞭解,有可能是放下鋤頭就當兵的部下去跟強敵作戰,想打個勝仗那一定是相當費事、相當困難的。當然也有會打仗的文官,像范仲淹,畢竟太少。名將也有,像宗澤、岳飛、韓世忠、狄青等,奈何朝廷防着,始終受文官節制,處處掣肘,不能由着自己的想法來。大英雄狄青戰功赫赫,可後來硬是讓一羣文官給罵死了。如此軍情軍備軍力,皇帝公主讓人擄走也就不奇怪了。

宋朝的境遇讓我們知道:文武必須兼修,不能失衡。發展經濟的同時,一定要保持強大的軍力武力,來保衛我們的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