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爲什麼包拯要繼任三司使?包拯爲何不避嫌?

爲什麼包拯要繼任三司使?包拯爲何不避嫌?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包拯爲什麼繼任三司使,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包拯連續彈劾掉兩任三司使,使仁宗皇帝頗爲惱火。而仁宗皇帝也實在找不到合適的人選繼任三司使,而由於包拯長期擔任過州郡知州和轉運使,還曾任過戶部副使,有經驗有能力。於是,仁宗皇帝便任命包拯繼任三司使的職務,包拯也沒有推辭,就準備上任了。

這也使得包拯遭到朝廷大臣們的非議。當時的士大夫們都極其講究避嫌。所謂“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避嫌是當時士大夫的信條之一。

於是,就在包拯的任命剛剛下達的時候,翰林學士歐陽修便立即上疏《論包拯除三司使上書》向仁宗皇帝彈劾包拯。歐陽修在奏疏中說:“包拯彈劾掉前兩任三司使,自己取而代之,是很不妥當的。就像有人牽着牛糟蹋了你家地裏的莊稼,這固然是不應該的,可如果你趁機就把別人的牛牽到自己家去,這就更不妥了。包拯這樣做了,就算他很自信,這不是自己的意願,可是別人又怎麼會相信呢?所以,包拯應該避嫌。”

爲什麼包拯要繼任三司使?包拯爲何不避嫌?

歐陽修在肯定了包拯性情剛直、爲人正道的同時,也批評了包拯赴任三司使的考慮不周之處。他還指出:“北宋言官們敢於諫言、批評,正是因爲仁宗皇帝‘至聖至明’,能夠看出言官們諫言不是爲了一己私利而是爲了國家,而包拯也應該作爲表率,不能讓別人誤會。”

雖然有的人認爲,這是歐陽修太過注重形式,過於嚴厲了。但遭到彈劾的包拯沒有對此做任何爭辯,而是坦然接受了歐陽修的批評,回到家中靜候仁宗皇帝的處置。可是,此時的仁宗皇帝正在爲三司使一職究竟由誰繼任而焦頭爛額,因而並沒有採納歐陽修的意見。還是選擇讓包拯出任三司使之職。

嘉祐四年三月(1059年4月),作爲一種妥協,仁宗皇帝將包拯由御史中丞提升爲樞密直學士、權(暫任)三司使,包拯開始掌管全國的財政大權。

包拯任三司使後做出了許多政績,他通過各種方法“開源節流”,增加國庫收入,同時減免不必要的支出,減輕百姓的負擔。

淮南轉運使張可久利用職權,販賣私鹽達一萬多斤。案情揭發後,張可久被送到大理寺審理。按照當時的法律,販賣私鹽的罪行輕重,是依照查獲私鹽的數量多少來定刑的。而張可久作爲轉運使,熟知律法,他每次販賣私鹽,雖然數量雖多,但是都立馬轉手,所以被查獲的私鹽數量並不多。

爲什麼包拯要繼任三司使?包拯爲何不避嫌? 第2張

大理寺在判刑時,也無計可施。包拯就主張,張可久身爲轉運使,竟然目無法紀,公然販賣私鹽,如果按照所查私鹽的多少判刑,肯定獲刑不重。所以,包拯要求大理寺對張可久嚴厲處罰,將他流放到荒蠻之地去。.

當時開封西面的唐、鄧兩州,連年乾旱,人煙稀少。就有官員提議將兩州改爲縣制。時任唐州知府的趙尚寬則認爲,只要大力開墾,這裏的潛力還是很大的。包拯對此十分認同。於是,趙尚寬大力開挖渠道,並吸引流民,答應爲其分配耕地,購買耕牛。三年後,曾經的荒蕪之地就變成了良田千畝。趙尚寬也因此得以留任知州,爲民謀福。

還有一次,河北都轉運使李參下令裁減軍中年老體弱者一萬餘人。被裁員的士兵都十分憤恨。被裁掉的驍騎士兵張玉就懷疑是三司使包拯爲了節省國家財政開支,支持李參裁減士兵。憤恨之下,張玉直接闖到了三司衙門,當衆破口大罵。張玉便被擒送到了殿前司。皇城司查明事實真相後上報朝廷,宋仁宗下令開封府審理此案。言官們都上疏指責張玉目中無人,當衆辱罵大臣,不得不殺。開封府依律判處了張玉死刑

爲什麼包拯要繼任三司使?包拯爲何不避嫌? 第3張

包拯在三司使任上,整頓稅收、裁減冗員、選賢任能、發展生產,爲北宋的發展做了很大的貢獻。仁宗皇帝就曾讚揚他“使官員都謹守自己的職位,百姓都能夠安居樂業,沒有加重百姓的負擔,而國庫收入卻得以大大增加”。

嘉祐六年四月八日(1061年5月8日),仁宗皇帝將包拯升任爲正三司使,去掉了之前的“權”字。

而歐陽修卻因爲其耿直上疏,被貶滁州。歐陽修在此依然保持着其“完美主義”的性格,逍遙其間,在醉翁亭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醉翁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