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忠於王室的鄭衆,是如何開啓宦官當政的先例的?

忠於王室的鄭衆,是如何開啓宦官當政的先例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鄭衆,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蹟。

鄭衆是東漢宦官,鄭衆他不依附外戚,一心忠於王室,因此得到了和帝的寵信。在鄭衆的幫助下,國家權力盡數收歸皇帝手中,結束了外戚干政的局面。因爲鄭衆有功封侯,從此宦官勢力開始得勢,掌握了朝政要職,東漢王朝統治者的危機遠遠沒有結束。

忠於王室的鄭衆,是如何開啓宦官當政的先例的?

宦官在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存在,因爲他要直接服務中國古代帝王的生活起居,所以深得皇帝寵幸。所以宦官專權和干政,成爲中國歷史上時常發生的事情。並且自古以來宦官專權,大多禍國殃民,被世人所唾棄。

特別是在東漢到明朝時期最爲嚴重,然而深入瞭解歷史我們會知道東漢歷史上第一個專權的宦官並沒有像趙高那般使得國家陷入危機,反而從某種程度上講他恢復了劉氏皇族的至高無上的地位。

這位東漢宦官第一個專權的人叫做鄭衆。鄭衆是河南人,出身到今天難以考證。有記載的是鄭衆成爲宦官之後,在宮裏掌管一些雜物,後來因爲人機警,便被派去伺候皇帝。鄭衆一生侍奉過五位皇帝,從漢明帝一直到漢安帝。

鄭衆入宮毫無背景,他從一位小宦官一步步做起,得到上級提拔,後來侍奉皇帝,後來開始參與朝政的決議,權利堪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歷史上像專政的宦官很多,他們的專政大都導致了一個國家的滅亡,所以許多朝的人代對宦官的是恨之入骨,宦官似乎是一個貶義詞。

鄭衆的厲害就在於這裏,他不像那些禍國殃民的宦官,鄭衆一生對東漢忠心耿耿。鄭衆收養的孩子,在他去世後被封爵爲侯,並在朝廷身居要職。有人評價鄭衆功績堪比霍光。

忠於王室的鄭衆,是如何開啓宦官當政的先例的? 第2張

謹慎機敏,步步高昇

在漢明帝永平時期,鄭衆進去了皇宮成爲一名打雜的小宦官曆史記載那時候的他,爲人勤勞,有心機,深得上級領導喜歡。後來就被舉薦去伺候漢明帝,漢明帝又覺得鄭衆爲人值得信賴,便讓他去照顧當時的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漢章帝。

漢章帝即位,鄭衆便被提拔爲內務府中常侍,然後鄭衆便參與到了帝國的決策當中。後來皇帝更是的許多決策都會聽取鄭衆的建議,間接的鄭衆就成爲了皇帝的顧問。在那個皇權至上的年代,一但的到皇帝青睞,就算身居很小的官職,由於能左右皇帝的決策,所以權力十分巨大。

到了漢章帝去世,之前的太子劉肇登上皇位,鄭衆再一次得到了提拔,直接負責皇宮採購採購和皇室成員的生活起居。並且他在漢和帝爲登基之前就一直照顧漢和帝,那時候竇式一族把握朝政,鄭衆成爲了漢和帝最信賴的人。

漢和帝登基的時候,年僅十歲。當朝的竇太后不願意還權給這位年僅十歲的帝王,借顧皇帝太小,不能正確處理政務爲由,繼續把握國家大權。

竇太后還臨朝監管朝政,將自己家族的人安排到帝國的重要位置之上,就比如她的哥哥被任命爲侍中,類似於丞相。而竇太后的弟弟,則被派去做了掌管皇城軍隊的統領。以至於那時候的天下與其說姓劉,還不如說姓竇。

鄭衆雖爲宦官,確也是漢臣,自然對竇太后的做法,十分反對。但是鄭衆那時候有是皇帝最信賴的人,自然不能表現出來。加之鄭衆那時侍奉過三朝皇帝,對權力的爭奪早已遊刃有餘。這時候的鄭衆告訴漢和帝要學會忍耐,纔能有機會多奪回政權。

計除外戚,歸政皇帝

竇太后一族掌權後,囂張跋扈,完全不將皇權放在眼中,經常胡作非爲,禍害百姓。竇太后的哥哥還強行奪取了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被賞賜的田地,沁水公主敢怒而不敢言。竇太后的弟弟更爲過分,當街侮辱婦女,搶奪民女,官府還不敢對其如何。

更甚的是當時的朝臣大多皆爲趨炎附勢之輩,暗地裏稱呼竇現爲萬歲,這可是皇帝纔能有的稱呼。幸好當時的朝臣還有對大漢忠心耿耿的,多次斥責其它人之後,這種稱呼才被止住。

有壓迫必然有反抗,竇式政權被幾個正直的大臣冒死上書,請求漢和帝懲治。可惜漢和帝爲知道竇式專權禍害無窮,奈何那時的漢和帝即無實權,也無兵權,要推翻竇太后一黨,談何容易。

後來竇憲企圖謀反,幸好鄭衆及時告知漢和帝,二人提前商議好了計策。鄭衆出謀讓漢和帝先下旨,在竇現遠征未回朝之前,另外封賜他一個更高的官職,趁機安排自己的人牢牢將皇城的軍隊把控在自己手中。

等到竇憲遠征回來後,漢和帝有悄悄下令皇城嚴禁車馬人員出入。傳詔讓竇現第二天早上入宮見駕。竇現以爲是漢和帝要表彰自己,便未起太大疑心。當天晚上,漢和帝有派禁軍不動聲息的捉拿歸附於竇式一家的大臣,並控制住了竇家的其它人員。

第二天早上,漢和帝立即下令收回竇現的軍事大權,改封爲侯。竇現突然間不知所措,就被扣押,就這樣一夜之間京城便徹底被漢和帝掌控。

漢和帝深知竇氏勢力深入帝國深處,根生地固。冒然將竇氏一族斬殺,必然引起竇氏集團的依附者,拼死反抗。所以漢和帝對外聲稱爲表彰竇氏對漢朝的巨大貢獻,賞賜他們封地,其實藉此來給自己消滅竇氏殘餘勢力製造充足的時間。

竇家兄弟到了各自封地,便有被鄭衆提前準備好的人,百般折磨,力圖使他們自殺,來解除後患。最終竇家幾兄弟,忍不住每日酷刑的摧殘,全部自殺身亡。竇太后一族徹底倒臺。竇太后便交出了所有權力,被禁足與深宮之中。就此東漢歷史上著名的外戚專權,被鄭衆出謀劃策之下,徹底解決。

忠於王室的鄭衆,是如何開啓宦官當政的先例的? 第3張

忠心輔政,開創盛世

這時的漢和帝才僅僅只有十四歲,收回權力的他,對處理朝政也並不熟練,大多還是要依靠鄭衆的幫助。這時的鄭衆可謂權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並且如果他想像竇太后那樣控制朝廷,輕而易舉,但是它並沒有這樣做。

鄭衆知道,自己雖然有野心,但自己是漢室家臣,漢和帝信賴自己已經是莫大的榮幸,其它事情想都不敢想。所以鄭衆便忠心耿耿的輔佐漢和帝,就這樣鄭衆,幫着漢和帝熟悉政務,幫助他決策國家大事。鄭衆也成了東漢第一個參與朝政大事的宦官。

漢和帝爲了表彰鄭衆,多次賞賜他金銀珠寶,高官厚祿,可是都被鄭衆拒絕了,只接受了一個官階並不高的職位,後來多次退讓不行,才接受了漢和帝封賜的鄛鄉侯爵位。

在鄭衆的幫助下,漢和帝逐漸能獨立且熟悉的處政務。並且漢和帝在鄭衆的教導下,體恤百姓,整頓朝政,凡事親力親爲,不敢怠懈半步。漢和帝在位時還改革用人制度,招賢納士,不問出身,在全國範圍內徵召有才之士。

後來黃河水患,鄭衆有幫助漢和帝開倉賑災,救濟難民,幫助他們重建家園,恢復耕田。這些舉措使得漢和帝十分受到民衆愛戴。沒幾年東漢王朝又迎來了再一個盛世,國泰民安,經濟政治穩定。可惜天妒英才,這樣一位勤政愛民的皇帝,年僅二十七歲就駕崩了,之後鄭衆又輔佐年僅十三歲的漢安帝,直到去世。

鄭衆雖然開啓了東漢宦官參政的先河,但他卻因協助和帝親政、開創"永興之隆"而受到後世稱道。他的子孫也世代爲官。鄭衆死後,他的養子鄭閎襲封鄛鄉侯,鄭閎死後,其子鄭安又襲封鄛鄉侯。鄭安死後,侯位才被除。但桓帝時,鄭衆的曾孫又被封爲關內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