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西晉爲什麼三個多月就滅了東吳?真相是什麼

西晉爲什麼三個多月就滅了東吳?真相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小編一起走進了解東吳的故事。

三國時期,後魏蜀吳三足鼎立,三方維繫着微妙的平衡,但是天平越來越向魏國傾斜。魏將鄧艾奇襲陰平,直搗蜀都,迫使後主劉禪投降,只用了三個月。

晉咸寧五年至六年,也就是公元279年至280年,晉六路大軍齊發,突破吳國所依仗的長江天險,直取建業,一舉滅吳而實現全國統一。

因爲蜀國有扶不起的阿斗,再加鄧艾的奇襲,魏攻蜀之戰迅速分出勝負可以理解。但是比蜀國更強一些的吳國,被滅的過程也只用了三個多月,着實讓人有些意外,畢竟晉滅吳之戰並非奇襲,而是正面對決。那是什麼原因造成吳這麼快敗亡呢?

西晉爲什麼三個多月就滅了東吳?真相是什麼

公元272年,晉武帝與羊祜商討伐吳之策,羊祜認爲伐吳應借上流之勢,武帝頗以爲然遂命王濬在益州建造戰船、訓練水軍,爲伐吳做準備。實際上,在此之前的269年,晉武帝已經開始爲總攻吳國而做軍事部署了:尚書左僕射羊祜鎮守襄陽,都督荊州軍事;徵東大將軍衛瓘鎮守臨淄,都督青州軍事;東莞王司馬伷鎮守下邳,都督徐州軍事。

公元276年,認爲時機已到的羊祜奏請伐吳,並獻平吳方略,但是羊祜278年病故,因此沒有機會親自參與實施自己的方略。

公元279年11月,晉武帝以羊祜生前所提方略,下令出兵伐吳,總兵力20多萬,分六路,水陸並進。太尉賈充爲大都督駐襄陽,節度諸軍,後來隨着戰事進展移駐項縣(今河南沈丘)。

公元280年1月,大軍開動,王濬、唐彬率巴蜀水師7萬,沿長江東出巴蜀;杜預則自襄陽南下,目標江陵(荊州);胡奮率軍南下,取公安;王戎率兵取江夏;王渾率兵從壽縣出發向東南攻橫江(今安徽和縣南)。司馬伷率軍南下直逼建業(今南京)。

西晉爲什麼三個多月就滅了東吳?真相是什麼 第2張

要知道前秦攻東晉的淝水之戰,苻堅大帝出動的兵馬比這場戰爭多好幾倍,但是就因爲攻擊的重點在江淮戰場而非荊州,水軍遲遲打不開局面,最終兵敗亡國。

關於江陵(荊州)的重要性,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一定深有體會,整個三國史實際上就是一部圍繞荊州的爭霸史。

當初劉表主荊州之時,蒯越曾這麼說過“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諸葛亮也曾說過“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也”。荊州爲東吳命脈,若沒有荊州,則東吳無以立國。

然而,就是這個關乎國家命運的戰略要地,東吳孫皓卻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防守非常薄弱,幾乎毫無抵抗就丟了,使得晉軍沿江而下,直逼建業的戰略能夠順利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