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北宋初期,趙匡胤爲何想要遷都?他有什麼目的嗎?

北宋初期,趙匡胤爲何想要遷都?他有什麼目的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趙匡胤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1127年4月,北宋都城開封被金軍攻破,北宋王朝宣告滅亡。從軍事地理的角度來看,開封地處平原地區,是四戰之地,周圍無險可守,並非是都城的最佳選擇。宋朝爲了都城安全,只能增加軍隊數量,結果造成了嚴重的“冗兵”問題。其實在宋朝初年,趙匡胤曾提出過遷都,若成功的話,或能改變北宋命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話說開寶九月三月,趙匡胤以“郊祀”爲名,率領文武羣臣前往洛陽。對於趙匡胤而言,洛陽就是他的故鄉, 927年趙匡胤出生在洛陽夾馬營,他在這裏度過了童年、青年時期,此後戎馬征戰半生,一直沒有機會回來。趙匡胤到洛陽後非常高興,他發現“洛陽宮室壯麗,甚悅”,並嘉獎了洛陽的留守官員。

北宋初期,趙匡胤爲何想要遷都?他有什麼目的嗎?

完成祭祀活動後,趙匡胤並沒有回開封的意思,反而提出了一個讓所有人吃驚的計劃,遷都洛陽,“上生於洛陽,樂其土風,嘗有遷都之意”。皇帝一發話,並沒有人響應,反而遭到了羣臣的反對,比如起居郎李符上書,說遷都有八項困難,其他文武羣臣也紛紛表示反對。

但趙匡胤不管這麼多,“上不從,既畢祀事,尚欲留居之,羣臣莫敢諫”。這時候一個人站出來了,他就是趙匡胤的弟弟、晉王趙光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趙光義說:“遷都未便。”趙匡胤卻說:“遷河南未已,久當遷長安。”之後趙光義跪在地上,磕頭苦諫。趙匡胤這時才說出了自己遷都的目的!

“吾將西遷者無它,欲據山河之勝而去宂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也。”

北宋初期,趙匡胤爲何想要遷都?他有什麼目的嗎? 第2張

趙匡胤是武將出身,他想遷都並非心血來潮,而是有他的道理的。趙匡胤在消滅割據政權的過程中,先後數次對北漢用兵,但是北漢在契丹的支持下,最終沒有能夠消滅北漢。趙匡胤已經意識到,來自北方遊牧政權的威脅,終將成爲成爲北宋的心腹大患。而開封無險可守,宋朝“冗兵”問題嚴重,遷都是最好的應對方法。

作爲武將出身的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已經發現“冗兵”問題的嚴重性,軍隊數量龐大,但戰鬥力不高,且消耗大量國力。相比於開封,洛陽“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如果將都城遷到洛陽,則可以依靠洛陽有利地理條件,改革軍隊,解決“冗兵”問題,真正實現北宋的富強。

北宋初期,趙匡胤爲何想要遷都?他有什麼目的嗎? 第3張

不過趙匡胤的計劃落空,這時候趙光義搬出了一句名言“在德不在險”。這句話是名將吳起說的,意思是說如果國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爲敵國也”。之後趙匡胤沒有在說話。趙光義退下後,趙匡胤對身邊的人說出了自己的擔憂:“晉王之言固善,今姑從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

無奈之下,趙匡胤只得下詔返回開封,幾個月後猝然離世,趙光義繼承皇位。應該說趙匡胤確實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意識到了都城的問題,也準確預測了北宋王朝的命運,在“冗兵”等問題的困擾下,北宋“積貧積弱”,最終被遼國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