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黃子澄:建議建文帝削藩,卻引發了靖難之變

黃子澄:建議建文帝削藩,卻引發了靖難之變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黃子澄,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最真實的歷史人物,探索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黃子澄,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大忠臣,但是治國平天下的視角而言,忠臣是不是能治國呢?這不一定。

但這個不一定在建文帝的心裏卻是非常確定,他非常堅信黃子澄是個大能人,能夠助他完成削藩大計。

但是,從後面的歷史看看,黃子澄不止沒有完成這個任務,反而在建文帝削藩之時屢出昏招,不止沒有幫助建文帝取得勝果,反而是間接的幫助了朱棣完成了帝王之路,像極了一個臥底。

在朱元璋駕崩之後,建文帝繼位,建文帝找到了黃子澄,正式開啓了削藩大計。

此時建文帝才繼位不過一月,此時削藩是不是最好的時機呢?

當然不是,按照朱元璋給建文帝定下的策略,新皇繼位先要施恩於諸王,讓諸王放下戒心,妥協隱忍,保證自身足夠強大,再對諸王進行節制消耗。

可是建文帝等不及,他認爲諸王過強,他放心不下,整日整夜睡不着,就怕幾個叔叔聯合起來把他趕下皇位。

黃子澄:建議建文帝削藩,卻引發了靖難之變

於是找到黃子澄,黃子澄洪武十八年會元,此後伴讀東宮,在建文繼位之後,黃子澄爲翰林院學士兼同參國政。

黃子澄早年就和建文帝談過諸王難制的問題,於是現在兩人一拍即合。

既然決定了要削藩,黃子澄便給建文帝出主意,咱們先易後難,先把勢力小的藩王給搞掉。

於是先是周王、然後是代王、泯王、齊王、湘王,這些藩王無一例外,手裏都沒有太大的實權,但這並不妨礙他們落得個被幽禁的下場。

選擇先易後難,這無疑給勢力強的藩王們一個緩衝的機會,當藩王們開始恐慌,便會着手開啓最壞的準備。

因爲建文帝削藩大計越來越明顯,朱棣開始不安決定造反,但此時朱棣有一個顧慮,自己三個兒子還在京都,自己如果造反,那三個兒子肯定沒了。

於是朱棣只能裝作表面屈服,稱病請求建文帝把自己的三個兒子送回來。

又到了命運抉擇的時刻,建文帝問大忠臣黃子澄,我們該不該把自己的三個堂弟送回去。

黃子澄:建議建文帝削藩,卻引發了靖難之變 第2張

黃子澄說當然該啊!送回去可以安撫朱棣,然後我們再趁其不備,以奇軍強襲之,削藩大計便可成功。

黃子澄這樣說,建文帝居然真的信了,此時早有諸王被囚禁被囚禁,被逼自殺的被逼自殺,建文削藩圖燕所有人都看得出,黃子澄還想以此來安撫朱棣,不得不說真的天真。

朱棣的三個兒子回到北平之後,朱棣如虎添翼,自此再無顧慮,朱棣和建文這對叔侄開始正式迎來歷史的交鋒。

建文帝在一開始,複雜的人格暴露出來了,此前大刀闊斧削藩,好幾位藩王被幽禁,按照道理來講,雙方已經兵戎相見了,那肯定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然而在出兵之時,建文帝卻喊出了一句:別傷害我叔叔!

於是朱棣靠着這句話,躲過去好幾次災禍,每當燕師不利之事,朱棣擋在前,一下子便讓王師失了魂,畢竟皇帝有命令,不讓傷他叔叔。

黃子澄:建議建文帝削藩,卻引發了靖難之變 第3張

而裏面有個重點,作爲建文帝的智囊,黃子澄有沒有覺得建文帝在出兵之際說這樣一句話不妥?既然覺得不妥,黃子澄爲何不提醒建文帝?而如果覺得妥當,說不定這句話就是黃子澄建議建文帝說的,一來彰顯建文帝大仁大義,二來並稱祖訓不要同室操戈,希望朱棣還有迴轉的餘地。

此後建文與朱棣的對戰更是一頓亂操作,臨陣換將,黃子澄的建議。

而換誰不好,偏偏換了一個幹啥啥不行,投降第一名的李景隆,五十萬大軍交給李景隆,而李景隆也交代得明明白白的,直接千里送人頭。

此後朱棣圍困南京,冷兵器時代南京易守難攻,怎麼也可以耗個一兩年,而遇到李景隆這樣的人,望着朱棣燕軍而來直接開城投了。

這就是黃子澄極力向建文帝推薦的大能人。

當然,黃子澄是個忠臣,太平盛世治世沒有問題,但削藩這種大計,不是光靠黃子澄這樣的忠臣就夠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