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如果當初柴榮晚死幾年,趙匡胤是否還會發動陳橋兵變?

如果當初柴榮晚死幾年,趙匡胤是否還會發動陳橋兵變?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了兵變,七歲的周恭帝被迫退位,後周就此被大宋所取代。但是在一年前,趙匡胤還是一名忠心耿耿的將領。在柴榮病重的時候還乞求上天保佑他的皇帝,可是爲何在柴榮逝去僅僅一年,趙匡胤就迫不及待的稱帝了呢?如果當初柴榮晚死幾年,還有趙宋嗎?在討論柴榮不死是否能改變歷史之前,先來說說被趙匡胤取代的後周。

如果當初柴榮晚死幾年,趙匡胤是否還會發動陳橋兵變?

後周的太祖郭威本來是名低級兵校,投奔後漢,因其驍勇很快便出任高級將領,手握重兵,受到了皇帝的猜忌,受身邊大臣蠱惑,殺郭威全家。郭威聽聞,一怒之下起兵造反,殺回了都城。幹掉了仇人,手握廢立大權,本想自己稱帝,卻擔心名不正言不順,於是便立了一個小皇帝。後來京城風聞契丹進犯邊境,郭威便率大軍向北出發,大軍走到了一個地方,怎麼也不願意前進,衆將士非要擁立郭威爲帝,並在混亂中將一面黃旗子披在了郭威的身上,隨後郭威殺回都城正式稱帝,建立了後周。

而郭威此時所作的一切都被趙匡胤看在眼裏。要說趙匡胤實在是沒有創意,10年後,趙匡胤照着郭威這個劇本,將這臺大戲,重新演繹了一遍,建立了大宋。郭威建立了後周後沒幾年便死了,奪天下前,郭威的家人被後漢的皇帝全殺了,只有養子柴榮和他領兵在外得以倖免,因此只好將皇位交給了養子柴榮,好在柴榮勵精圖治、比郭威還要雄才大略。

柴榮徵南唐,北伐契丹,在即位短短五年的時間裏,將後周的疆域擴大了數倍之多,不但如此,柴榮還進行了很多改革,經濟文化大繁榮,後世稱柴榮爲“五代第一明君”。可以說趙匡胤的宋朝不但在疆域上繼承了後周,在施政上同樣是延續了後周的方法,踩在後周的肩膀上大宋幾乎沒費什麼力氣便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後世的很多人都在討論一個問題:如果柴榮不英年早逝,再給他十年的時間,會不會完成統一?趙匡胤是否還會在柴榮死後來一次兵變?先我們來看看趙匡胤敢兵變的兩大倚仗:

如果當初柴榮晚死幾年,趙匡胤是否還會發動陳橋兵變? 第2張

1、軍權在手

從後周太祖郭威起兵造反之後,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爲什麼中原王朝如此短命,能傳位三代的已經是比較長久的王朝了。郭威認爲這些王朝之所以如此短命,就是因爲武將的權力太高了,權力大的武將看皇帝不順眼,就起兵造反,取而代之,所以郭威在位期間一直致力於削弱武將的權力。

郭威死後,柴榮也一直想不能讓武將有太大的權力,但對新建立的後周來說,四周強敵環飼,這個時候削弱軍權,無疑是自斷一臂,柴榮必須要倚重各路將軍手中的兵將。這種情況下,柴榮無從選擇。高平一站,趙匡胤展露頭角,立下殊功,才得郭榮信重,在禁軍中緩步經營勢力。

2、主少國疑,人心惶惶

柴榮最大的問題,便是身後事的安排。自五代亂世以來,從來沒有少主能夠守住國家的先例。最大的威脅除了其他國家的虎視眈眈,還有國內各個將領,除了趙匡胤,郭威的女婿張永德、外甥李重進這些人,同樣對皇位蠢蠢欲動。

主少國疑,人心惶惶。是以孫策不傳子孫紹而傳弟,司馬師不傳嗣子司馬攸而傳弟,趙匡胤長期以趙光義爲實際儲君,等到親兒子長大成人後,趙光義羽翼已豐,尾大不掉,欲易儲已不可能,也是同樣緣由。郭榮重病後,爲保孺子皇位,費盡心思去打壓張永德、李重進,反讓和郭威毫無關係的趙匡胤輕易得了天下,是他眼光和胸襟不如他養父的地方。

但是如果上天能夠再多給柴榮10年的時間,一切都不一樣了。首先這10年即便柴榮完不成統一,但也基本上處於大局已定的情況,在這幾年,柴榮有足夠的時間去處理可能會對他兒子即位產生威脅的大將,比如張永德、李重進、以及趙匡胤等。而柴榮多了十年,小皇帝也長大了,主少國疑的狀況不復存在,即便他不如他的父親那樣雄才大略,但守成是沒有問題的。

可惜歷史沒有假設,有宋三百年,商品經濟發達、市民文化繁盛,如此不同過往各朝的獨具特色,當時世界第一大都會,古代史上繁華富庶無與倫比的汴京城,實爲周世宗郭榮這樣一個小販出身的帝王所奠基。郭威——柴榮——趙匡胤,這是一個承前啓後的整體。三代君王歷時近半個世紀後,才終於在李唐帝國的廢墟重建了一個昌盛的漢人王朝,結束了兵戈連綿、黎民饑饉的百年亂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