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這個時候後周朝臣在幹嘛?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這個時候後周朝臣在幹嘛?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這個時候後周朝臣在幹嘛?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後有朱溫篡唐引發天下大亂,五代更迭。到了後周第二任皇帝柴榮執政之時,自安史之亂以來的割據現象也即將告一段落。柴榮繼位之初便擊潰了北漢和契丹的來犯,迎來了北方短暫的安寧,隨後將目光轉向了南方。

當時的南方之中吳越和南唐實力最強,雙方爲爭奪福建而戰火不斷,最終吳越將其收入囊中。南唐眼見戰爭失利,轉頭吞併了相鄰的馬楚。後周以南由此僅剩後蜀、南唐和吳越三股勢力了。當後周柴榮大軍南征之時,吳越錢氏秉承了一貫的做法,供奉中原王朝爲尊主,而後蜀地處天府,短時間內難以攻克。因此南唐就成爲柴榮的主要針對目標,一番戰爭後南唐的領土完全退回到長江以南。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這個時候後周朝臣在幹嘛?

在這一次南征的戰爭中,趙弘殷、趙匡胤父子表現卓著,開始了他們的政治發家之路。當時的中原混沌不堪,趙弘殷卻屢屢站隊陣營,並最終成爲郭威手下親信,而其子趙匡胤更爲詭譎,竟比父親投奔郭威還要早,並在抵禦北漢和契丹的戰爭中立過大功,這父子倆在柴榮的禁軍中同時身居高位。

南唐三國的實力顯然不如契丹,然而急切期盼攻下幽雲十六州的柴榮於公元959年親率禁軍北伐。契丹騎兵雖強,但水軍缺陷明顯,於是後周大軍水陸並進,相互策應以壓制契丹軍隊。當時的中原軍隊在禁軍統帥張永德的指揮下只用了一月有餘,便收復了三關三州十七縣,眼看着就要到達幽州。可就在此時,柴榮身患重疾且危及生命,不得不班師回朝。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這個時候後周朝臣在幹嘛? 第2張

可就在柴榮班師回朝的途中,趙匡胤的機會來了。當時的柴榮查出了一個神祕的木牌,這個牌子上赫然寫道:點檢做天子。點檢正是禁軍首領,也就是北伐戰爭中戰功赫赫的張永德。此事導致柴榮廢黜了張永德,轉而將禁軍統領之權轉交給了趙匡胤。柴榮病故之後,大權由此掌握在趙匡胤手中。不過身爲後周國公的張永德本就與趙匡胤交好,趙在禁軍之中的晉升很多都是由張永德提攜舉薦的,故而在宋朝立國之後他依舊收到極大的禮遇。到了後來宋真宗時期,契丹來犯之時,張永德不僅被皇帝召入宮中問策,甚至還曾被授予留守都城的重任。由此可見柴榮看見的那個牌子,不論真假都會促使皇權落入同一個利益集團。

不過手握重兵的趙匡胤顯然並無絕對把握篡權,因爲不同於五代前期的混亂,周朝開國以來勢頭一直很好,天下安寧而武將尊貴。不論是民衆還是軍隊其實都沒有如同五代前期那樣的兵變動力了。趙匡胤雖作戰勇猛,卻並無組織能力和政治策劃的謀略,然而他身旁的謀主趙普卻對此十分擅長。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這個時候後周朝臣在幹嘛? 第3張

在唐朝末年到五代更迭的那段戰火飛揚的年代裏,武將尊崇而文人羸弱。即便許多將領會任用文人謀士也大多當作一種簡單的行政配置中的必需品使用。但是趙匡胤不同,武將出身的他對謀略心馳嚮往,自己不擅此道也招致其對趙普愈加敬重,並言聽計從。

士爲知己者死,趙普私下裏一直爲趙匡胤串聯奔走,一個以趙匡胤爲核心的利益集體在禁軍內部緩慢成型。趙普的本意或許只是爲了將趙匡胤推的更高,然而周世宗柴榮的突然病逝,留下的卻是弱子嬌妻,天予良機啊!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這個時候後周朝臣在幹嘛? 第4張

不過柴榮一代雄主,縱然病故突然,又讓趙匡胤拿下了點檢之位,卻也還是有所防備的。他託孤遺命給宰相範質等人,囑咐他們提攜王著爲宰相,與他們一同照看好大周。王著本爲柴榮幕府謀士,在士林之中頗有人望。此人曾在柴榮治國嚴打期間因爲好酒而誤事,周世宗爲了保護他而無奈將其雪藏。在即將離世之時,柴榮意圖將其提拔並與範質等形成制衡之勢,以策萬全。

周世宗想法雖好,但這封遺命卻並未發出去。範質根本就不願意王著出來分攬自己的權利,在他看來柴榮一命嗚呼之後便是自己大權獨攬的天賜良機。趙普洞察人心,他策動趙匡胤配合範質隱瞞了遺命,並暗中達成利益瓜分。簡單來說就是範質把控文官而趙匡胤制約武將,文臣武將被二人掌管後,架空小皇帝。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這個時候後周朝臣在幹嘛? 第5張

不過範質顯然是不知道槍桿子裏出政權的道理,此後趙匡胤頻繁調動禁軍系統,將自己的黨羽分發到關鍵部位,而調走與自己不對付的人。需要說明的是,趙匡胤的調動並非將自己黨羽提拔而將異己貶斥那麼簡單,因此具有極強的隱蔽性。不過局勢的變動依舊引發了殿中侍御史鄭起的懷疑,鄭起貽書給範質要求防範趙匡胤,可貪戀權位卻目光短淺的範質顯然沒將他的話當一回事兒。

事情到了這一步,對於趙普趙匡胤等人來說那便是萬事俱備,只欠一身皇袍了。就在這時契丹人再次南下,不過冬季南下入侵周土的行爲怎麼看都覺得詭異無比。畢竟遊牧民族在冬天糧草短缺戰力不強,因此往往會選擇夏秋時節南下掠奪。所以我們只能認定要麼是這一年的漠北發生了大面積饑荒,契丹被逼無奈只能出此下策,要麼就是趙普等人同契丹達成了政治交易,讓契丹人爲趙匡胤兵變創造條件,畢竟強勢的後周內亂還是爲契丹所樂見的。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這個時候後周朝臣在幹嘛? 第6張

就這樣,趙匡胤開始了三步走計劃。一方面調出河北藩鎮這股禁軍之外的最大軍閥勢力北上抵禦契丹;一方面藉助手中兵權掌管京城防務;最後更率領一支精簡武裝抵達陳橋,在確定契丹退兵之後,演了一出粗制濫造的把戲。

之所以說陳橋兵變的把戲太過粗糙,主要是因爲當時趙匡胤之心早已路人皆知,京城的百姓都知道的事情卻並不被宰相範質所相信。所以當趙匡胤重返京師之時,範質幾近崩潰的說道:倉悴遣將, 吾輩之罪也。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這個時候後周朝臣在幹嘛? 第7張

隨後的事情便水到渠成了,趙匡胤向皇帝和太后表達了自己的無奈,並許諾禪讓之後必會善待周室,隨後便正式登基稱帝了。因趙匡胤是宋州節度使,故而國號被定爲大宋。宋朝雖得位不正,但繼續南征北戰,延續後周的事業結束了中原和南方的格局局面。然而後周在針對契丹最強勢的時刻發生兵變導致武將被排除打壓,趙匡胤更因自身經歷和五代實例而顧忌武人,開始從政策層面打壓武將。

正因爲陳橋兵變和宋建立後的自我閹割,導致有宋一朝軍隊羸弱,始終未能在同北方王朝的爭霸中佔據上風,甚至還數次鬧出將大敗當作大勝來書寫和宣揚的笑話。後世有史學家感嘆過,如若柴榮能多活幾年,歷史或許又將是一番另情景。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