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發動陳橋兵變,趙匡胤真的是被迫的嗎?真相是什麼

發動陳橋兵變,趙匡胤真的是被迫的嗎?真相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960年正月初一(1月31日),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宰相範質等未辨真僞,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衆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爲皇帝。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很多人說趙匡胤的皇位來得容易,他是從孤兒寡母手中,搶來的江山,對比那些白手起家的皇帝們。比如劉邦、朱元璋、劉裕等人,趙匡胤的上位之路的確比較容易。但這只是相對而言,趙匡胤能結束五代亂世,打下北宋疆域,這絕非常人可比。

公元960年(顯德七年),北漢、契丹入侵後周邊境,趙匡胤奉命前去禦敵,到了陳橋驛這個地方, 衆人一致通過要立趙匡胤爲天子。

史料記載:

發動陳橋兵變,趙匡胤真的是被迫的嗎?真相是什麼

“遲明,逼寢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爲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衆皆羅拜,呼萬歲,即掖太祖乘馬。”

第二天天剛亮,衆將領身披鎧甲手持利刃,到了趙匡胤門外,大聲到:

“軍隊沒有主人,我們願立太尉爲天子。”

趙匡胤還沒有迴應,衆人一擁而上,用黃衣披在了趙匡胤身上,衆人跪倒,皆呼萬歲。陳橋兵變一氣呵成,如此這般,趙匡胤率軍回到開封,即位天子。

那麼趙匡胤爲了這次陳橋兵變,究竟做了哪些佈局呢?

一、點檢做天子,輿論謎團

顯德六年,趙匡胤跟隨世宗柴榮北伐,到了瓦橋關,敵將領姚內斌投降,擊退敵軍。在行軍的路上,柴榮審批各地的奏摺,卻發現了一個皮口袋,裏面有三尺長的木牌子,上面刻着幾個字:

“點檢作天子!”

點檢是個軍中要職,是爲殿前都點檢,禁軍的最高指揮官,當時這職位是由張永德擔任。這牌子是誰做了不得而知,是誰送來的也不清楚,很明顯,這牌子是有人故意讓柴榮看到的。張永德本就是柴榮親信,但由於這個牌子,柴榮心有懷疑,回到京城,就將張永德免職,任趙匡胤爲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

趙匡胤是因此升了官,而且當時柴榮已經身有病患,身體狀況是一天不如一天。而趙匡胤正是他眼前的紅人,和最信任的人,否則他也不會將如此重要的職位交予趙匡胤。策劃這個小木牌子的人我們不得而知,但受益最大的就是趙匡胤。

有了這個牌子之後,點檢做天子這句話,就傳了出去。衆所周知,在古代,要想當皇帝,那就得爲自己造勢,而利用鬼神之說最爲好使。所以說不論是誰策劃的這場事件,都應該跟趙匡胤有關係。

二、製造羣衆基礎

史料記載:

“匡胤掌軍政六年,得士卒心,數從世宗征伐,屢著功績,爲人望所歸。至是主少國疑,將士陰謀推戴。”

不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策劃得多麼完美,唯一難以策劃的就是軍中威信,哪怕這場戲演得再好,如果大家不擁護,一切都白搭。然而,趙匡胤在軍中服役多年,立下無數軍功,是後周軍中頭號勇將,正由於衆望所歸,趙匡胤纔有可能被大家擁立。

後漢隱帝劉承祐即位之後,便想殺掉大將郭威,郭威因此發動政變,取代後漢,建立後周,而當時趙匡胤就在郭威左右。趙匡胤的這一套流程,很多都是跟着郭威學來的,郭威帶兵在外,控制軍權,等到時機成熟,殺回開封,再密謀將衆大兵們和他捆綁在一起,最後大家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於是政變成功。

發動陳橋兵變,趙匡胤真的是被迫的嗎?真相是什麼 第2張

趙匡胤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策劃的這場政變準備更充分,效果更好。趙匡胤同樣學郭威,以防禦契丹的名義出兵,之後在行軍路上安排着一出接一出。

大軍到了陳橋驛,軍中的“天文學家”苗訓,招呼門吏楚昭輔看太陽,苗訓道:

“你看見沒有,太陽下面還有個小太陽。”

楚昭輔回話:

“是啊,大家快來看,太陽下面還有個太陽!”

太陽就有一個,當時怎麼會出現兩個太陽呢?

在古代,天生異相,人們總會跟下面的人聯繫在一起,比如君主無道,比如要改朝換代,星象都會有所變化。具體有沒有那個小太陽我們不得而知,但正是由於苗訓、楚昭輔的一些列對話,將天有異象的這條消息,傳到了軍中,大家心有靈犀,預感到有大事發生。

利用天相還是不夠的,趙匡胤還需要幾個靠得住的親信,幫其將前奏準備好,這幾位親信便是趙普、趙光義、李處耘等人。那天晚間,衆將士商議,要立趙匡胤爲皇帝。作爲代表李處耘將此事上報給了趙普、趙光義。

而當時趙匡胤在做什麼呢?

如此重要的時刻,趙匡胤必須當作什麼都不知道,那天夜晚,趙匡胤喝了不少酒,吃飽喝足就呼呼大睡去了。李處耘剛剛將衆將士的意思傳達,一幫將領就衝到了進來。

這場大戲就此開始,老謀深算的趙普早就準備好了臺詞,衆人說要立趙匡胤爲太子。趙普的第一次回答:

“太尉忠赤,必不汝赦。”

意思就是趙匡胤忠於朝廷,必然不會同意你們這麼做。

衆將領一時激動,拔出刀槍:

“我們都已經定決議,就得這麼辦,如果此事不成,必定沒有好下場。”

趙普繼續二次迴應:

發動陳橋兵變,趙匡胤真的是被迫的嗎?真相是什麼 第3張

“現在外敵壓境,我們應該先要抵禦敵人,此事就此作罷!”

造反從來就沒有小事,哪裏有中途停滯的道理,衆人不依不饒,繼續要求立趙匡胤爲皇帝,並要求先立了皇帝,再說抵禦外敵的事。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趙普把火候掌握得極爲準確,在第三次的時候,趙普通過了衆人的提議。於是衆人在第二天直接動手,在趙匡胤起牀後,直接給他披上了黃袍。

軍中重要人物,已經做了相應安排

史料記載:

“皆許諾,乃共部分。夜,遣衙隊軍使郭延贇,馳告殿前都指揮使浚儀石守信、殿前都虞侯洛陽王審琦。”

趙匡胤的這次出征是有意爲之,所以他早就做好了相應的佈置,比如將李重進外調揚州,再比如安排石守信、王審琦擔任內應等等。這些事情在趙匡胤出兵之前就已經安排好了,但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還是人心,只要人心所向,事情就能辦成。

所以在我看來,趙匡胤花了大量心思去統一軍中思想,其次纔是行動,只要統一了想法,政變才能水到渠成。

我們也從這場政變發現,趙匡胤是個可怕的天才,不論從細節還是宏觀,都將戲份演得爐火純青、盡善盡美,運籌帷幄之間贏得帝王的寶座。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