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宋仁宗尚且年幼,而劉娥的“垂簾聽政”具體要怎麼操作?

宋仁宗尚且年幼,而劉娥的“垂簾聽政”具體要怎麼操作?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娥開創了垂簾聽政的先河,在她之前並沒有這個先例。那麼劉娥是如何垂簾聽政的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宋仁宗尚且年幼,而劉娥的“垂簾聽政”具體要怎麼操作?

宋代士人以史爲鑑,唐朝因爲后妃干政,導致朝政紊亂。宋朝的官員又怎能不懼怕有能力、有手段亦有經驗的劉氏垂簾聽政。所以,劉娥怎麼聽政就成了難題。

而且大宋朝廷之前並沒有后妃聽政的先例。宋真宗死後,宋仁宗尚且年幼,必須要有輔政之人,養母劉娥因爲之前已有介入朝政的經驗,因此就成了最佳的人選。可是“垂簾聽政”具體要怎麼操作?

劉娥面對着暫時由自己掌握的皇權,有着過去代掌真宗朝的經驗,對她來說,或許並不算難以上手。然而,性別決定了她在面對外朝朝臣們時,會有諸多不便和困擾。這時候,能夠自由地在朝堂及後宮間走動的宦官,便獲得了在權力舞臺活躍的可能性。但是這樣宦官的權利是不是太大了呢?要知道,自古由於宦官干政,導致滅亡的朝代不少。要怎麼避免宦官干政,這也就成了一個問題。

雷允恭爲宦官,作爲可以出入禁中的入內內班院押班,在劉太后垂簾聽政時候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他作爲大臣與太后之間的“傳聲筒”,有結交大臣、交通內外的權宦其實,宦官是否可以大權在握,這取決於劉太后“軍國大事權兼處理”的方式。

由於劉娥是宋代第一位垂簾聽政的太后,過去宋廷並沒有相關案例來參考,所以在儀式、制度方面顯得捉襟見肘。但政務不能不處理,所以在面對真宗去世休朝、大臣們幾次上書請奏聽政後,劉娥仍舊得展開她的垂簾聽政。聽政的方式要這麼做呢,關於這一點,大臣們各自有不同的意見。

王曾提出效仿東漢的模式,五天在承明殿上朝一次,皇帝坐在左側,太后坐右側,並垂簾於前,聽取政務。

宋仁宗尚且年幼,而劉娥的“垂簾聽政”具體要怎麼操作? 第2張

而丁謂,他出於私心,希望自己能夠獨攬大權,把持朝政。所以提出皇帝僅每個月初一和十五日面見一次羣臣,重要事務則讓太后和皇帝直接召集宰輔執政大臣們決定,其他瑣碎小事交由雷允恭傳奏給劉太后,直接讓太后處理。

丁謂的建議,其實顯示了皇太后的地位和權力凌駕在皇帝之上。因爲皇帝參與的政務不多,小事基本都是太后決定。而大事皇帝又需要和太后及宰輔大臣們商討,一個月面見大臣的次數也僅有兩次而已。

所以,王曾當時就不同意,他認爲,如果按照丁謂的建議,宦官擁有的權力就太大了,兩宮和執政宰輔間存在宦官這個“中間人”,之後會造成禍端。但丁謂不予理會。

王曾就對劉太后上奏說:“宋王朝是太祖、太宗和先帝真宗的天下,而不是太后您的天下,爲何要讓皇帝和太后兩邊處理不同的天下政務?這不僅讓皇帝與大臣們之間有所阻隔,而事情上奏的權柄交由宦官內侍,更是天下大亂的前兆。”

然而,最後劉太后爲了能夠掌握更多政事,就選擇了丁謂的建議。

而在事實上,丁謂和雷允恭已經私下勾結。因此,丁謂擁有了比其他輔政大臣更大的權力,亦可先行得知政務機密

朝堂政務在決定太后如何垂簾聽政之後展開:“三月庚寅,初御崇德殿聽朝。皇太后設幄次於承明殿,垂簾以見輔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