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揭祕:西夏是靠什麼存在了190多年?

揭祕:西夏是靠什麼存在了190多年?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夏可不是小國啊,西夏版圖最廣闊時東至陝西榆林黃河之濱,西抵甘肅敦煌,北達今中蒙邊界一帶,南到寧夏海原。可以說,整個大西北的主要富庶區域——內蒙古西部、河套、寧夏中部和北部、陝西北部、河西走廊都在西夏疆域之內。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宋史記載“夏之境土,方二萬餘里”,最強盛時西夏實控面積達83萬平方公里(大致相當於南宋的一半)、有人口300萬左右。別看西夏總人口不多,卻通過部落兵制實現了“全民皆兵”,常備軍(包括主力精銳和地方部隊)多達40萬之衆。

西夏主體民族爲党項羌人,他們世代以遊牧爲生,又地處強鄰環伺的“四戰之地”,因此養成了彪悍善戰的尚武風氣。1038年元昊稱帝建國後,西夏鑑於自身實力較弱(相對宋、遼、金而言)的現實情況,高度重視提高部隊戰鬥力和裝備水平,並且十分強調機動性(以便短時間內迅速集結大軍作戰,形成局部兵力優勢)。

揭祕:西夏是靠什麼存在了190多年?

所以我們看到,西夏軍隊無論甲冑、兵器還是戰馬都竭力追求精良。西夏冷鍛甲質量上乘,被宋代科學家、政治家沈括讚譽爲“堅滑光瑩,非勁弩可入”,他還舉了個例子——宋軍曾用強弩試射繳獲的西夏冷鍛甲,結果距離50步開外就很難射穿,雖然有一支箭射進甲冑中,但仔細一看只是碰巧射入了連接甲冑的鑽孔內,而且箭頭都被鑽孔邊緣刮彎,可見其硬度之高。

西夏所產刀、劍、強弓質量都很高,宋代大文豪陸游就作詩誇讚“金絡洮州馬,珠裝夏國刀”,西夏寶劍更是被譽爲“天下第一”的珍貴兵器,連宋欽宗都隨身佩戴、愛不釋手。西夏軍所用弓弩中最出名的當屬神臂弓,因其威力驚人(有效射程120至140米)後來還被南宋名將韓世忠仿造,命名爲“克敵弓”。

党項人原先生活在黃河九曲之地,本就出產良駒河曲馬、浩門馬,後來西夏版圖拓展至祁連山南北、河西走廊及內蒙古西部,這些地區所產甘青馬、西域馬(包括“汗血寶馬”雜交品種)、蒙古馬隨之開始爲西夏軍騎兵乘用。史載,西夏對官方牧場的戰馬飼養、培育極爲嚴格,因此西夏軍馬名揚天下,宋代學者讚歎其“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指宋朝)之馬不如也”。

憑藉優良武器和戰馬,西夏組建起一支強大裝甲騎兵“鐵鷂子”銳不可當、所向披靡,公元1082年西夏以“鐵鷂子”爲先鋒猛攻宋朝邊防要塞永樂城,結果宋軍迎戰很快被擊潰,永樂城也隨之陷落,宋軍陣亡達1.2萬餘人。

揭祕:西夏是靠什麼存在了190多年? 第2張

除了軍力強大外,西夏經濟實力也頗爲雄厚。除了繁榮的畜牧業外,西夏立國後大力發展農業生產,通過引入宋代先進農耕技術,西夏已能種植水稻、麥子、粟谷、青稞、豆類和各種蔬菜、瓜果,當時的銀川平原已成魚米之鄉,西夏官府窖藏糧食多至百萬石。西夏手工業門類齊全,冶金、釀酒、陶瓷、紡織、皮毛加工也都比較發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術均居於當時領先水平。而印刷業興盛,本身就是西夏文化繁榮昌明的象徵。加上扼守東西商道要衝,西夏對外貿易也相當興盛。

當然,西夏能夠立國近200年而屹立不倒,不僅有自身實力較強的因素,還與其“軟硬兼施、能屈能伸”的靈活外交手腕和地緣戰略密不可分。面對宋、遼、金等強大鄰邦,西夏一方面敢於武力抗衡、寸土必爭,另一方面也出於自身利益考量,不時放低身段座出一副稱藩納貢的“低姿態”,以此換取對方開設榷場(邊境貿易市場)、“賞賜”財物和典籍等重大利權。

比如西夏與北宋前後爆發5次大規模戰爭,時間跨度超過70年,雙方兵力損失都很大,但只要處於相對和平時期,西夏就主動向北宋進貢馬匹、駱駝以換取中原文化典籍,據不完全統計從1048至1094年,西夏就向北宋進貢了超過1000匹良馬和駱駝。

宋夏戰爭曠日持久,對於家底厚實的北宋倒沒啥,而對西夏可就是傷筋動骨了。因此雙方戰爭進入末期(1092年洪德之戰爲轉折點)後,西夏開始居於下風,特別是北宋“要塞線戰術”逐漸發揮效力,西夏疆土被步步蠶食、多次攻堅戰也遭挫敗,最終在1099年西夏遣使謝罪,雙方纔重歸和平。而在這一漫長過程中,西夏就沒少利用宋遼、宋金矛盾從中漁利——戰況不妙時就趕緊央求遼國“武裝調停”甚至假借遼國名義向宋請和。而在1127年金軍滅北宋後,“滿血復活”的西夏又猖獗起來,侵奪了宋朝西北大片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