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在古代的一些稱呼中,假節鉞與假節在權利上有何區別?

在古代的一些稱呼中,假節鉞與假節在權利上有何區別?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古代的一些稱呼或者詞的含義,大家應該都非常瞭解,很多都是和現代不一樣的。小編最近發現了一個詞確實是有點懵啊,那就是“假節鉞”,這個詞不知道大家見沒見過,或者說了解其中的意思。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古代的一些稱呼中,假節鉞與假節在權利上有何區別?

假節鉞(假節):

拼音:jiǎ jié yuè

假爲“借”的意思,代表短期代理,非爲真假之意。

譬如漢軍隊設置“假司馬”就是代理司馬,劉邦封韓信爲“假齊王”就是代理齊王,以有別於正牌的“司馬”及“齊王”。

節代表皇帝的身分,凡持有節的使臣,就代表皇帝親臨,象徵皇帝與國家,可行使權利。

鉞爲斧鉞,一種刑具,專屬於君王。《孔叢子·問軍禮》:“天子當階南面,命授之節鉞,大將受,天子乃東面西向而揖之,示弗御也。”

“假節鉞(或假黃鉞)”代表了皇帝出征,比如“帝徵孫權,以(曹)休爲徵東大將軍,假黃鉞”。“使持節”則可以在地方上自行誅殺二千石以下的官員。“持節”可以自行誅殺無官職之人,若在軍事中,則可以誅殺官員。“假節”可以殺犯軍令之人。

在古代的一些稱呼中,假節鉞與假節在權利上有何區別? 第2張

“假節鉞”代表皇帝的出行,凡持節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親臨,象徵皇帝與國家,可行使相應的權力。武將“假節鉞”的話,他在戰時狀態就不必左請示、右彙報,可以直接斬殺自己軍中觸犯軍令的士卒。

假節,假(通“借”)以符節,持節。是皇帝將節借給執行臨時任務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懾一方,當這個臣子臨時任務完成後,這個節將會被收回。古代使臣出行,持節爲符信,故稱。漢末與魏晉南北朝時,掌地方軍政的官往往加使持節、持節或假節的稱號。使持節得誅殺中級以下官吏;持節得殺無官職的人;假節得殺犯軍令者。

晉朝之前,假節、假節鉞是同等的地位,只是禮儀不同。例如,假節的辛毗可以依據皇命而約束假節鉞的司馬懿。

從晉朝開始,“假節鉞”成爲級別最高的君王授權方式。擁有了“假節鉞”的權力,不但可以隨意斬殺觸犯軍令的士卒,還可以代替君主出征,並擁有斬殺節將的權力。

在古代的一些稱呼中,假節鉞與假節在權利上有何區別? 第3張

漢朝使節沒有區分層級,不管是“假節”、“持節”還是“使持節”、“假節鉞(或“假黃鉞”)”,都是同等地位,表示代表皇帝不分大小。例如曹真在本傳爲「假節」,但在奏上尊號時列名「使持節」,連出土的曹真碑也是「使持節」;又如魏延在本傳爲「假節」,但在彈劾李嚴聯名上表時卻爲「使持節」。倒不是說虛名較高而實權較低,而是代表皇帝不分大小,所以孫慮「假節」開府,長期駐軍鎮守、統治一方,卻沒有短期代理之意。相反的,汲黯私自「持節」發河南倉粟以振貧民,本應爲「假節」,即臨時借用節杖而事後歸還,但是此行卻視爲「持節」。而前四史也沒有記載節將的分工,甚至於漢武帝在發兵收捕太子時,爲示區別(因爲太子亦擁有節),特意將節杖改色,這也左證節杖原來無高低之分,否則漢武帝直接明示「使持節」不就高於太子的「持節」或「假節」,何必擔心皇令與太子令相混淆。

晉朝使節開始區分層級,“假節”、“持節”和“使持節”、“假節鉞(或“假黃鉞”)”代表不同的權力和名望。

整理一下後來晉朝的持節都督權利:

(一)假節:平時沒有權利處置人,戰時可斬殺犯軍令的人。

(二)持節:平時可殺無官位之人,戰時可斬殺二千石以下官員。

(三)使持節:平時及戰時皆可斬殺二千石以下官員。

(四)假節鉞(或假黃鉞):可殺節將(含假節、持節、使持節)。

晉朝節將的開始時間可追溯曹魏時期,至於吳、則不一定照辦,因爲魏晉管轄跨州越郡,所以有假節刺史或持節都督出現,而吳所統寡州少郡,沒有分區統治的需要,悉數皆爲中央直轄。魏五子良將中於禁爲假節鉞,其餘四子爲假節;蜀將廖化、吳壹、張翼等人雖持節,但是真正軍事用兵卻得憑視大將軍姜維所舉止,但比較特別的是關羽卻是假節鉞,應有區別;吳將長江各督鎮守各地,也非人人持節──因此吳蜀節將的權力,不如魏晉節將來得大。吳蜀之節將,與其代表中央,更像差遣使者。

持節都督鎮守一方,也是後來割據地方的「節度使」之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