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清明節是一個小長假 古人在清明節都會做些什麼

古代清明節是一個小長假 古人在清明節都會做些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代清明節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1100多年前,杜牧寫出了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如今時過境遷,詩人早已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但“清明時節雨紛紛”的這一幕,卻如同複製一般,在重複了上千次。

不僅如此,和現在清明小長假一樣,杜牧那時候也放假,而且他還放6天假,比現在人都多。因爲古人很重視寒食節,而寒食節和清明節相距很近,在清明節前1-2天,寒食節3天,清明節3天。

說杜牧放假六天,大部分人都得羨慕。甚至有些連人家放六天假幹什麼都想好了,肯定是喝酒,喝酒,喝酒啊,兼職寫詩!於是咱們就想到詩的下半段:“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感情這杜牧老師放長假先天天找地方喝酒?

錯了,古人清明節乾的事情多着呢!一起來領略一下古人的清明長假把!

(附:清明節一般是指春分後第15日,現在一般是每年的4月五日。寒食節是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1-2日)

古代清明節是一個小長假 古人在清明節都會做些什麼

掃墓祭祖(必須做的)

中國從古至今,清明祭祀先人,與其說是一種習俗,不如說早已成爲一種習慣。燒一疊紙錢,獻一束鮮花,理一理墳頭的雜草,以表達在繁忙生活中仍不忘先人的無限緬懷之情。不過在晴天掃墓一定要記得防火,今天這種下雨天的話,需要注意防滑,小心跌倒。

清明節將至,農村掃墓時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踏青

清明前後,是大地回春的時節,春暖花開,太陽逐漸往北迴歸線便宜,陽氣漸盛,萬物復甦。時至今日,清明踏春也是人們必須要做的事情,看到外面草長鶯飛,百花爭豔,讓我宅在家裏寫文章?不存在的。

插柳

古人說柳枝能辟邪,還說“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雖然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這句話我卻不喜歡,我更欣賞將“紅顏成皓首”作後半句。人們普遍理解的意思是,清明節不戴柳樹條,黑髮人會變爲白髮老人,但我覺得,清明不插柳,恐怕單身是遲早的事,因爲不會製造浪漫啊。所以大家清明節出去和愛人遊玩,一定要記得折一條柳枝,做一個帽子給她。(當然,不能給男的哦)

古代清明節是一個小長假 古人在清明節都會做些什麼 第2張

牽鉤

“牽鉤”就是咱們說的的拔河。熬過了寒冷的冬天,身體機能都開始復甦,需要適量的運動,出一些力氣,拉一拉韌帶。拔河的習慣在唐朝時期就已經形成風俗。

放風箏

想必在電線杆橫行鄉里的時代,想要放一次風箏也難找一塊“淨土”,許多人從小到大都沒放過風箏。但是古人清明節放風箏和平時不同,他們會將自己遇到的不好的事情或者煩惱、病痛寫在風箏上,放飛之後,將線剪斷。據古人說,這樣能將煩惱和病痛一併帶走。

原來我煩惱特別多,是因爲放風箏沒有把線剪斷?(玩笑)

盪鞦韆

盪鞦韆這項活動,可謂歷史悠久,可追溯年代大概有幾十年以上。那時候我們的祖先還是猿猴呢,他們攀爬本領高強,摘野果子的時候不免會扯着藤條,跨越於樹冠之間,遊蕩於羣山之上。這就是最早的鞦韆。

但是經過漫長的演變兩根繩子掛樹上,然後下面穿一個木板,自漢魏以來,成爲端午節、寒食節的遊戲。鞦韆,古代叫做千秋,據說皇宮裏的娘娘們都愛玩這個呢,絕非現在的“小孩子游戲”。所以,看到鞦韆就去蕩兩下吧!

古代清明節是一個小長假 古人在清明節都會做些什麼 第3張

射柳

這項活動目前很難玩到。據明朝相關資料記載,射柳是將鴿子放在葫蘆中,然後掛在柳樹上用弓箭射,射中後鴿子會飛出,以鴿子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求鴿子的心理影影面積)

蹴鞠

蹴鞠是一項多人運動,可以增進大家之間的協調能力,也是足球的前身。中國自從商代就開始踢蹴鞠,到北宋高俅時期發揚光大,趙匡胤踢足球就還留過一幅畫-《宋太祖蹴鞠圖》

據說唐宋時期的蹴鞠非常興盛,演變出許多規則和玩法,玩的人特別多,甚至經常出現“球終日不墜”、“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的情況,可惜現在少有文字記載蹴鞠的玩法。

古代清明節是一個小長假 古人在清明節都會做些什麼 第4張

鬥雞

古人看鬥雞的樂趣不亞於現在看打擂臺,每年的鬥雞遊戲都是從清明開始,一直到夏至,唐玄宗就特別喜歡鬥雞。

蠶花會

清明期間,蠶鄉的一種民俗文化活動,類似於現在說的廟會,被譽爲“廟中之王”。蠶花會期間,人特別多,有十幾個活動項目。(近幾年還有烏鎮蠶花會)

是不是感覺除了踏青、掃墓、盪鞦韆,其他的都沒幹過?不要低估古代人,古人的樂趣可一點不比現代人少,只是很多東西現代人不知道怎麼玩了而已。燈紅酒綠的都市,喧囂繁鬧的街道,是時候迴歸一下自然了,或許可以找回一個不同的你。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