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在古代,戰爭取勝的重要因素是什麼?

在古代,戰爭取勝的重要因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古代,戰爭取勝的重要因素是什麼?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自從炸藥被髮明出來後,冷兵器再無用武之地,想要在看古時候戰爭的場面已經是完全不可能的了。現代戰爭勝利的天平是科技。但在古代,戰爭取勝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人數越多,取勝的概率就越大。

但有時,並不是人數越多,獲勝的概率就越大。當有一方豁出性命的時候,人數就不再是取勝的決定因素。所以,古時候纔有那麼多以少勝多的戰爭實例。

在一場戰爭中,想要以少勝多,意外因素有很多。在天時地利的配合之下,纔有勝利的可能。

例如赤壁之戰,東吳聯盟就是佔據了長江天險,才能據曹軍於門外。因爲天時的配合,曹軍纔會被周瑜一把火燒了個精光。如果沒有這些優勢,曹軍率領大軍,長驅直入,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東吳根本抵擋不住,更不用說將曹軍打敗。

在古代,戰爭取勝的重要因素是什麼?

但有兩次以少勝多的戰役卻完完全全是靠着一股狠勁才取得勝利:項羽破釜沉舟之鉅鹿之戰;韓信背水一戰。這兩次經典的戰役都發生在秦漢之交,不可謂不經典。

項羽殺了宋義之後,即將面對數倍於己方兵力的秦軍,在沒有任何的優勢下。項羽命人將煮飯的釜打破,將船鑿沉,每人只帶三天口糧,不成功便成仁。

項羽軍完全沒有了退路,面對數倍於己方兵力的秦軍完全就是取死之道。在明知必死的情況下,項羽軍隊自然是想着能多殺幾個陪葬就多殺幾個。

正所謂橫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這麼多不要命的人呆在一起,他們的氣勢可謂是一往無前,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剛開始時,雙方陣亡的數量都差不多,反正都是一窩而上,一刀換一劍的。

時間久了之後,不要命的項羽軍隊不會在意自己這邊死亡的數量,本就是抱着必死的心態。但秦軍可不一樣,他們想活着,看着自己這方死了這麼多人,士氣一下子崩潰,之後就是止不住的潰逃。

兩軍對陣,被殺死的士兵其實並不多,但只要一方逃跑,另一方在後面掩殺,潰逃的一方勢必會發生踩踏現象。很多士兵都是在潰逃的途中,活生生地被人踩死。當項羽軍獲得勝利的時候,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當時就是抱着必死的心態去的,卻沒想着活着回來了。

所以,在兩軍對陣時,決勝的絕對因素不是人數,而是雙方軍隊的士氣,士氣越高的那一方,獲勝的概率越大。

在古代,戰爭取勝的重要因素是什麼? 第2張

韓信背水一戰和破釜沉舟差不多,甚至來說,背水一戰比鉅鹿之戰還要慘烈,還要困難。當時韓信以萬餘兵力對戰二十萬,相差十倍。

韓信故意將軍隊設置在背水一地,與趙軍展開決戰。韓信士兵完全沒有退路,只能拼命往前衝,雙手像機器一般揮砍。如此不要命的打法趙軍何時見過,被嚇懵了一陣。

韓信把握住了這個時機,埋伏在兩旁的騎兵衝了過來。趙軍以爲這一切都是埋伏,士氣一下只低落到了極點,於是,潰逃就開始了。

韓信最終也完成了以一當十的壯舉,這次戰役與當時項羽的破釜沉舟被稱之爲最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試想一下,如果背水一戰與破釜沉舟碰到一起,誰能取得勝利呢?最大的可能應該是同歸於盡,或者只剩下項羽一人活着。

如果說破釜沉舟與背水一戰是正面例子,那麼垓下之戰時的四面楚歌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

當時劉邦已經基本取得勝利,項羽被圍困在垓下。但當時的劉邦根本就不敢進攻,就是怕重現鉅鹿之戰時破釜沉舟那一幕。那樣的項羽軍隊沒有任何軍隊能抵擋得住,包括被稱之爲兵仙的韓信。

於是,爲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張良就想出了四面楚歌這個辦法。當四周都響起陣陣楚地鄉音時,項羽軍隊的思鄉之情已經蓋過了他們的士氣。劉邦就趁着這樣的時機,衝殺了過去。項羽開始潰敗,一直逃到烏江,最後力竭自刎烏江旁。

在古代,戰爭取勝的重要因素是什麼? 第3張

可見,在一場戰役之中,士氣是有多麼重要。士氣越強,以弱勝強不是問題;士氣越弱,強者敗逃也屬於正常現象。

所以,在古時候,爲了加強軍隊的士氣,雙方都會默契地進行一場鬥將。鬥將勝利,軍隊士氣就會上升,勝利方也往往都是鬥將勝利的一方。

所以,也纔有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的說法。將軍最能帶動軍隊士氣,將軍強勢,軍隊也就強勢。

因此,除了一些特殊情況,古代戰爭能夠取勝的決定因素就是兩個字,士氣。士氣越高的那方,獲勝的概率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