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在歷史上有哪些國君是秦國發展的關鍵轉折點?

在歷史上有哪些國君是秦國發展的關鍵轉折點?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0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歷史上有哪些國君是秦國發展的關鍵轉折點?大家都熟知嗎?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帶來相關的文章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秦始皇能平定六國,統一天下,並非僅有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這六世之功。而在秦國上下五百餘年的歷史中,也有不少鮮爲人知卻處在關鍵轉折點的國君,正是因爲他們的長遠目光、深思熟慮,秦國才能在西陲邊塞崛起,一步步吞併天下。正值內憂外患之際,且看秦國這幾位國君如何轉危爲安,扭轉局勢。

在歷史上有哪些國君是秦國發展的關鍵轉折點?

一、目光長遠,位列諸侯

秦國並非一開始就是西周分封的諸侯國,因爲先祖是商朝貴族,在紂王之子武庚叛亂西周時也加入其中,導致部落差點被滅族。好在先祖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非子便以封地爲氏,號爲“秦嬴”,秦人有了自己的封地和氏,然而此時的秦國僅僅是西周的附庸。直到秦襄公時,秦國也僅爲“大夫”之職,還是得益於秦莊公拼命攻打西戎換來了。無論是商王朝還是周王室,秦人一直是抗擊西戎的得力助手,這份血仇延續到了秦襄公這一代。

但秦襄公並沒有和先祖一樣一上位就發兵報仇,而是在即位同年就做了一件令所有人都匪夷所思的事:“以女弟繆嬴爲豐王妻”,不是攻打西戎,而是通過和親拉攏西戎豐王。次年,秦襄公再度出手,將都城遷到汧邑。僅此兩件事,秦襄公就得到豐厚的回報,汧邑爲戰略要地,不僅離周王室較近,而且還是膏沃之地,秦國能夠安心發展,而和親也緩和了秦國與西戎的矛盾,雙方一度和好相處。正是有着秦襄公的長遠目光,秦國度過了這段艱難而有短暫的蟄伏時光。

在歷史上有哪些國君是秦國發展的關鍵轉折點? 第2張

與秦國的蒸蒸日上不同,西周王朝已日暮途窮,因爲周幽王的昏庸無能,西周最終毀在他的手上。當犬戎的軍隊進攻周朝都城鎬京時,秦襄公果斷出兵救援周室,作戰得力,立有大功。而在周室二王並立之時,秦襄公也倒向了周平王,因爲派兵護送周平王遷都有功,周平王封秦襄公爲諸侯,賜給他岐山以西的土地,“襄公於是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乃用緌駒、黃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秦國正式成爲諸侯國。

二、韜光養晦,邁步東出

周平王遷都後,周王室風光不再,秦國也失去束縛,在討伐西戎之戰中節節勝利,在秦武公、秦德公時,各項制度近乎完備,版圖一直推進至關中東端。秦德公之子秦宣公即位的同一年,碰上了周王朝的宮廷政變,周惠王被衛國、南燕國打敗,王子頹被扶立爲太子,這樣的局面一如當年秦襄公碰到的周幽王之殤而西周滅亡。秦宣公的近臣也因此力勸秦宣公以勤王的名義出兵,但被秦宣公否決,秦宣公認爲這是因爲周天子以大王之尊強搶臣子的土地,出兵勤王也不佔大義,而且王子頹自己也是周王室血脈,這算是周王室的家事,自己沒有摻和的必要。事實證明秦宣公按兵不動是正確的,王子頹沒有上位多久就被殺了,周惠王被重新送還歸朝,這件事鬧得不可開交,但秦國卻難得爲一片淨土,又安穩發展了四年。

然而好景不長,就在秦國穩步發展的時候,遇上了可以說是一生最強的勁敵——晉國,兩隻高速發展的猛虎互不相容,展現彼此的獠牙也只是時間問題。最終還是晉國忍不住了,先對秦國動武,晉獻公自恃實力強大數次入侵秦國,而秦宣公則採取防守之姿。秦人忍無可忍,數次請戰,但秦宣公都沒有應允。這是秦與位於東方諸侯國的第一次交鋒,除此之外秦國都是和西戎作戰,秦宣公沒有貿然迎戰,待摸清晉國底細後,秦宣公也明白此時的秦國是敗多勝少,但還是憑藉剽悍與血性擊敗了晉國,拉開了雙方常年互相征伐的序幕。首次大勝代表秦國能夠邁步東方,不再將目光僅限於西陲的蠻荒之地,正式打響了秦國東出的第一槍。

在歷史上有哪些國君是秦國發展的關鍵轉折點? 第3張

三、內憂外患,逆轉困境

在秦宣公之後,秦國迎來了另一位中興之主——秦穆公,但秦國也難以擊敗蒸蒸日上的晉國,這座無法跨越的大山死死紮根在秦國東出道路上,讓秦穆公、秦康公含恨而終。在“三家分晉”後,秦國的壓力不減反增,因爲從晉國分裂出來的魏國更強,在魏文侯的帶領下,魏國人才濟濟,以法治國,國力強盛,興起的魏國成爲戰國“首霸”。反觀秦國,國內動盪,國力疲弱,就連河西之地也被吳起奪去。秦靈公十三年(前415),秦靈公去世後,原本應該繼位的公子嬴師隰被叔祖父嬴悼子奪得君位。爲以防不測,年僅十歲的公子嬴師隰背井離鄉,開始了在魏國的二十九年流亡生涯。與秦國的頹然不同,在魏國,嬴師隰看到的是變法下欣欣向榮,爲了挽回秦國近乎亡國的局面,嬴師隰經過二十九的偷師學藝,決心要爲秦國帶來改變,回國奪位的想法也越來越劇烈。

在熬死了秦簡公和秦後惠公,嬴師隰等到了機會,即位的秦出公嬴昌年僅兩歲,由其母主持朝政,爲了鞏固政權,秦出公之母任用外戚和宦官,與公室之間的矛盾加劇,加上爲了籠絡他人而賞賜過多,導致國庫空虛,她又沒有生錢的門道,只有加重稅率以增加國庫收入,導致秦人憤慨,於是另立新君的呼聲越來越高。這對嬴師隰是個好機會,但並不只有他一個人看出來,魏國國君魏武侯因爲得罪了趙國,三晉間的同盟瓦解,再加上齊、楚的壓力,讓魏武侯想到扶持嬴師隰建立一個親魏政權。有強烈愛國之情和對魏復仇之心的嬴師隰拒絕了魏武侯的“好意”,隻身歸國。“出子二年,庶長改迎靈公之子獻公於河西而立之。殺出子及其母,沈之淵旁”。

在歷史上有哪些國君是秦國發展的關鍵轉折點? 第4張

奪回原本屬於自己的君位後,秦獻公嬴師隰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先是廢除了自秦武公起在秦國實行三百多年的活人殉葬制度,之後遷都地近河西地的櫟陽,不僅是向國人表明他要奪回河西之地重振秦國國威的決心,也是擺脫舊貴族的束縛。爲了推行中央集權,秦獻公建立縣制,將邊境地區改建成縣,由自己直接掌握,同時對工商業進行規範管理,增加國庫收入。在之後,秦獻公又建立了飽受爭議的“連坐”制度,但應對當時的情況卻是恰到好處,秦國的社會治安明顯好轉。正當國內欣欣向榮之時,秦獻公也將目光放到了國外,此時正值韓、魏兩國威脅周天子,正如當初秦襄公、秦簡公面臨的情況,這次秦獻公不懼魏國鋒芒,起兵勤王,並且打敗了韓、魏兩軍,得到周天子的讚賞。秦獻公二十一年(前364),秦獻公再度出兵,“戰於石門,斬首六萬,天子賀以襜霢”,秦國因此由衰轉盛。

面對囂張的西戎和底蘊猶存的西周,此時的秦國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稍不留神就屍骨無存,秦襄公左右逢源,讓秦國度過了這段最艱難的時期,還藉助周王室動盪的機會一躍而上。秦宣公韜光養晦的同時暗藏鋒芒,給予勢如破竹的晉國迎頭痛擊,同時也向諸侯們宣佈,秦國不再是居於西陲的蠻夷,而是能與中原一戰的西方強國。秦宣公隱忍三十年,歸心似箭的同時也不屈節折腰,讓魏武侯沒有可乘之機;回國之後,秦宣公僅憑一己之力逆轉頹勢,揭開秦國再度東出的序幕。三人的眼光決策都非常人,爲秦國的崛起立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