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歷史上的何蓑衣有什麼神奇之處?蓑衣先生的稱號事怎麼來的?

歷史上的何蓑衣有什麼神奇之處?蓑衣先生的稱號事怎麼來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蓑衣先生。

南宋有書《夷堅志補》中言,當時姑蘇街頭曾出現過一位奇人,此人常被後世人讚譽爲“蓑衣先生”。翻閱資料後,只知道他是淮陽朐山(現在江蘇連雲港西南)人,爲何姓,不知其名字,便常以其姓氏和打扮代稱爲“何蓑衣”,也是當時知名的一個道士。

歷史上的何蓑衣有什麼神奇之處?蓑衣先生的稱號事怎麼來的?

康王趙構建立起了南宋,且將京城改到了臨安(現在杭州)。在此之前,宋朝爆發靖康之變,遭遇奇恥大辱,全國上下無不受之影響,何蓑衣也不例外,因爲戰亂,他才從老家的舒適窩中逃了出來,並逃亡到了蘇州,暫定下來。

何蓑衣也是個奇怪的人,明明有手有腳,更重要的是他還很有頭腦,經常拉着身邊人談論國家大事,並且還說得頭頭是道,很有一番見解的樣子,有時候對國家未來走向的預測都會被事實證實。

但他卻從來不做苦力活來維持生活,或者參與科舉入朝爲官,反倒成爲了一個很有個性的乞丐。何蓑衣依靠乞討爲生,但時常會直接扔掉他人好心施捨給他的錢,行爲古怪而又顯得瘋瘋癲癲的,以至於當時的世人起初都覺着他定是曾經受過了不小的刺激,纔會得如此瘋病。

何蓑衣當然是窮的個叮噹響,在吃喝上都只是勉強,就更別提他的住和穿了。還做乞丐的時候,蘇州城門角落裏的一個小土洞就是他的家,這即是他的住所。而他的穿着打扮與一般乞丐一樣的衣衫襤褸,唯獨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乞討的裝備裏還有一頂斗笠和一件破破爛爛的草編蓑衣。這樣一身一穿便是三十四年,久而久之,蓑衣斗笠就成爲了他特有的的乞丐名片,這即是世人叫他“蓑衣先生”的原因所在了。

歷史上的何蓑衣有什麼神奇之處?蓑衣先生的稱號事怎麼來的? 第2張

姑蘇人一點兒也不討厭舉止古怪的何蓑衣,反倒認爲他是一個假癡不癲、大智若愚的道教高人!原因之一是他會高超的氣功。受氣候影響,城門外的土洞大多都陰冷潮溼,但久住於此的何蓑衣從來沒因此得病,反倒身體依舊倍兒棒,到了嚴寒的三九天,還會去河邊,就着冰水清洗蓑衣,有時候他甚至會把剛洗出來還溼噠噠的蓑衣直接披在身上,穿着回去。時人見之,給他留下了“氣出如蒸,露坐之處,雪不凝積。”的評價。

原因之二是他醫術高明。當時姑蘇城內,但凡有人生病尋他就醫,他都能馬上開出藥方,而且藥到病除,有時候甚至比專職做醫生的還高效。就這兩個原因,就足以被世人認爲是“活神仙”了。

很快,何蓑衣的名氣就被口口相傳,傳進了皇宮。宋孝宗趙昚對他也很是好奇,便馬上派人將他請進了皇宮。何蓑衣進宮的那一日,趙昚纏着他交流了整整一天,交談過後,趙昚心中已經對此人有了判斷。他認爲何蓑衣名聲不假,確實是有真才實學的一位道家的高人。想到這,便親賜何蓑衣以“通神先生”的道號,由此來表達自己對他的欣賞與肯定。馬上趙昚又覺得哪裏不妥,趕緊命人爲何蓑衣修建一座道庵,並且再賜匾額“通神”。不僅如此,他在送何蓑衣離開的時候,又讓他捎上了十件蓑衣和十頂斗笠。

當通神道庵修建完工,當地的百姓和道士熱情地擁護着何蓑衣,要他住進道庵裏去,就不要再在野外吃不好也睡不好了。但何蓑衣什麼也沒說,笑着看看忙活的衆人,最後大笑了幾聲自顧自地回到了他城牆下的土洞裏去了。在那之後,不論是何人前去勸說他改換住所,都被他打發了走。何蓑衣還有捏泥人的愛好,姑蘇人得知後都會請他捏個泥人,好讓他們帶回家中供奉,畢竟這可是出自於通神先生之手,定是能夠保佑一家老小平安的纔是。

歷史上的何蓑衣有什麼神奇之處?蓑衣先生的稱號事怎麼來的? 第3張

據說,何蓑衣早早便算出了他故去的時日,還特意向當時留宿的郭氏家主交代了。慶元三年(1197)農曆五月廿三他端坐而逝,身上穿着的依然是他那件幾十年沒換的破爛蓑衣,頭上也戴着那頂斗笠。在後人編撰的《集異新抄》中有一段關於何蓑衣仙逝後的記載,稱其肉身被當地人安置在了蘇州玄妙觀中,直到清朝時期,依舊完好無損,只是後來戰亂,人們要保命都難,就別提還照顧其遺體了,因此現如今可是沒有一睹高人模樣的機會了。

何蓑衣也許當真就是一個看破了紅塵,不慕榮華富貴的道士吧,所以纔會裝瘋賣傻地在人間遊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