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清朝的皇陵制度有哪些變化?爲何乾隆的地宮中有三個皇貴妃陪葬?

清朝的皇陵制度有哪些變化?爲何乾隆的地宮中有三個皇貴妃陪葬?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乾隆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一般來說,能和皇帝合葬的都是皇后,畢竟皇后纔是正妻,其他的只能算是妾,但和乾隆合葬的卻不只有皇后,還有皇貴妃,合葬的后妃加起來居然有五位之多,這是不是乾隆好大喜功的一個表現呢?其實還真不是乾隆首創的,始作俑者是乾隆的父親雍正帝。

清朝的皇陵制度在雍正時期出現了很多的變化,其一就是出現了清東陵和清西陵兩個皇陵區;其二就是准許皇貴妃與皇帝合葬。

出現兩個皇陵區的原因比較簡單,就是當初雍正帝在東陵區爲自己選擇了九鳳朝陽山作爲安息之地,但在皇陵的具體修建中發現土質不適合用來建皇陵,因此不得不另選它區,在距離其父康熙帝的景陵百里之遠的易州太寧山太平峪建泰陵。

正是泰陵的出現,將清朝的皇陵分爲兩個區,雍正開了這樣一個頭,倒是給兒子乾隆出了一個大難題,他經過很長時間的考慮,最終決定皇陵的營建以“父東子西、父西子東”的制度來進行,這就是“昭穆相間的兆葬之制”,因此他將自己的裕陵設在清東陵區,而將兒子嘉慶帝的皇陵設在清西陵,這就成了清朝的規制。

而說到皇貴妃準與皇帝合葬,同樣也是雍正帝的首創,當然真正施行可追溯到清景陵,康熙帝的景陵地宮中,除了康熙帝的棺槨,還有四後一皇貴妃。四位皇后與康熙帝合葬比較好理解,但還有一皇貴妃出現在景陵地宮中就顯得比較特別,而這種特別並不是康熙帝的意思,而是康熙的兒子雍正的意思,因爲這位皇貴妃正是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清朝的皇陵制度有哪些變化?爲何乾隆的地宮中有三個皇貴妃陪葬?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章佳氏,但她的兒子卻非常的有名,即康熙帝的第十三子胤祥、《雍正王朝》中著名的十三爺,他是雍正的堅實擁護者,是唯一被雍正看重的兄弟,在雍正年間成爲雍正帝的左膀右臂,功勞極大,因此很被雍正帝看重。

母憑子貴,作爲十三爺的生母,章佳氏這位已故的康熙帝妃子自然也很爲雍正帝看重。雍正帝即位後,立刻將章佳氏的母家合族從包衣彙總撥出,又將章佳氏追封爲皇考皇貴妃,並准許章佳氏從葬景陵,棺槨被擡進了景陵地宮。

這對章佳氏和十三爺來說是莫大的榮耀,要知道,章佳氏生前並不怎麼被康熙帝看重,雖然生下了一子兩女,但位分較低,即便是去世之後也僅僅是被康熙帝追封爲敏妃,要知道妃上面還有貴妃、皇貴妃和皇后。她也僅僅是位於大清后妃的第四檔,死後葬入景陵妃園寢。

不過,康熙帝雖然不看重她,但因爲胤祥的緣故,雍正帝卻極爲看重,因此不僅將章佳氏擡爲皇貴妃,更是准許她合葬景陵,她是大清首位與皇帝合葬的皇貴妃,這個先例一開,自然就成了定例。雍正帝的泰陵地宮中,除了雍正帝,還有孝敬憲皇后和敦肅皇貴妃(年羹堯的妹妹)。

而到了乾隆的裕陵地宮中,除了乾隆,還有孝賢純皇后、孝儀純皇后、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淑嘉皇貴妃,一帝二後三皇貴妃,這數量直追景陵中的一帝四後一皇貴妃了。不過有意思的是,根據記載,乾隆一生有三位皇后和五位皇貴妃,那爲什麼裕陵地宮中卻只有二後三皇貴妃五位后妃呢?

清朝的皇陵制度有哪些變化?爲何乾隆的地宮中有三個皇貴妃陪葬? 第2張

裕陵建於1743年,又於1752年竣工,竣工之後,首先被葬入裕陵的就是孝賢純皇后(1748年去世)、慧賢皇貴妃(1745年去世)、哲憫皇貴妃(1735年去世),而當初裕陵地宮中的設定,只預留了七個棺槨的位置,這一下子進去了三個,還有四個位置,再留一個乾隆的位置,剩下的還能容納三位后妃的棺槨。

1755年,嘉貴妃去世,被乾隆追封爲皇貴妃,其棺槨也進入裕陵地宮,此時只剩下了兩個名額,這兩個名額自然就比較珍貴了,根據乾隆的預想,其中之一是留給未來繼承人的生母的,另一個則是當時的皇后那拉氏,這樣名額就算是滿了。

也因此,雖然後來的純惠皇貴妃在生前就被封爲皇貴妃,但她1760年去世的時候,因爲裕陵地宮中已經沒有了名額,所以她也只能葬入裕陵妃園寢。爲此,乾隆特意下旨在這一年將妃園寢進行大規模的擴建,然後將純惠皇貴妃葬入了裕陵妃園寢。

但有意思的是,裕陵地宮中的名額是湊滿了,後來嘉慶帝的生母孝儀純皇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令妃去世後也進入了裕陵地宮。但皇后那拉氏卻並沒有和乾隆合葬。

那拉氏是弘曆還是寶親王的時候娶進府中的側福晉,等弘曆即位之後,她就被封爲嫺妃,後又進爲嫺貴妃。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孝賢純皇后去世之後,那拉氏又進爲皇貴妃,攝六宮事,再兩年後,被冊封爲皇后。

那拉氏做了十五年皇后,和乾隆的感情極好,但到了1765年正月,那拉氏伴隨乾隆南巡。這是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本來是極好的一件事,但兩人在南巡途中徹底離了心。二月初十,乾隆還爲那拉氏慶生,一週後的二月十八日,乾隆就派和碩和嘉公主的額駙福隆安從水路護送那拉氏回京。

清朝的皇陵制度有哪些變化?爲何乾隆的地宮中有三個皇貴妃陪葬? 第3張

等那拉氏回宮之後即被軟禁在翊坤宮中,不準見外人,後來那拉氏的皇后、皇貴妃、嫺貴妃、嫺妃共四份冊寶夾紙都被收繳,身邊伺候的宮女、太監基本都被遣散,雖然皇后的封號沒有收回,但形同廢后。

至於南巡途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似乎並沒有人真正知道其中的緣由,或者說乾隆有意隱瞞。他對外的說辭是那拉氏自行翦發,這是“國俗所最忌者”,因此乾隆很是生氣,才如此對待這位陪在身邊十五年的皇后。

他在那拉氏去世的第二天,曾有上諭,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歡洽慶之時,皇后性忽改常,於皇太后前不能恪盡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而乾隆自認對那拉氏仁至義盡,因此她的喪儀只能按照皇貴妃的規制來進行。

自然,這樣的那拉氏,乾隆是不可能讓她的棺槨進入裕陵地宮的,她被葬在了裕陵妃園寢。也正是這個原因,原本安排給那拉氏的位置空置了出來,而後來乾隆再未封誰爲皇貴妃,亦沒有追封過皇貴妃,因此,與乾隆合葬裕陵的就只有孝賢純皇后、孝儀純皇后兩位皇后以及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淑嘉皇貴妃三位貴妃。

至於乾隆五位皇貴妃中的另外一位貴妃即慶恭皇貴妃。她這個皇貴妃並不是乾隆追封的,而是嘉慶帝追封的。慶恭皇貴妃於1774年去世,當時只是慶貴妃,死後並沒有被乾隆追封爲皇貴妃,而嘉慶帝親政之後,因爲慶貴妃對他曾有撫育之恩,故追封爲慶恭皇貴妃,只不過此時,慶恭皇貴妃已經葬入裕陵妃園寢了,嘉慶帝並未將她重新葬入裕陵地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