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乾隆三位皇后爲何只有兩位陪葬?乾隆的皇后簡介

乾隆三位皇后爲何只有兩位陪葬?乾隆的皇后簡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相傳乾隆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風流天子”,一生風流,他還有一個稱號“十全老人”,尋歡作樂一世。乾隆一生有三位皇后,有兩位皇后是生前加封的,還有一位即嘉慶帝的母親,是追封的。在地宮中陪伴乾隆的是第一位皇后(即孝賢皇后)和嘉慶帝的母親,那麼那位沒福分追隨這位“風流天子”進入裕陵地宮的皇后是誰呢?

在祖父康熙和父親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25歲登基的乾隆勵精圖治,將清王朝的統治達到強盛的頂點。正所謂盛極必衰,乾隆朝也是清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更是封建君主集權社會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相傳乾隆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風流天子”,一生風流,他還有一個稱號“十全老人”,尋歡作樂一世。乾隆一生有三位皇后,有兩位皇后是生前加封的,還有一位即嘉慶帝的母親,是追封的。在地宮中陪伴乾隆的是第一位皇后(即孝賢皇后)和嘉慶帝的母親,那麼那位沒福分追隨這位“風流天子”進入裕陵地宮的皇后是誰呢?

先說說在地宮裏的皇后吧!首先要說先入裕陵的孝賢皇后。乾隆帝與皇后的感情很好。史料記載:富察氏死後,乾隆異常悲痛,連續九天,每天都在皇后靈柩前三次擺上供品。並用富察氏生前所希望的“孝賢”二字,作爲她的諡號。在孝賢皇后富察氏的靈柩安放在裕陵地宮的四年裏,乾隆皇帝竟爲她祭奠了100多次,而且多次飲酒作詩,字裏行間流露出無限緬懷的內疚之情。其實,孝賢皇后之死,也是衆說紛紜,謎團重重。

乾隆三位皇后爲何只有兩位陪葬?乾隆的皇后簡介

孝賢皇后富察氏,在美貌丰姿的二八年華嫁給了弘曆作福晉。夫妻兩人相親相愛,如膠似漆,富察氏先生一女,兩歲便夭亡了。後來富察氏生一子,雍正帝大喜,親自爲此皇孫命名“永璉”。二字隱示將來承繼皇位之意。乾隆帝繼位不久,便將親自書寫的“永璉爲皇太子”的密告放置在“正大光明”匾後。然而,這位十分受寵的皇子,九歲早殤。令乾隆和孝賢皇后異常悲痛。三年後,皇后又生了皇子永琮。琮者,古之玉器,形方中孔,多於禮地,乾隆帝又打算立這位嫡出的皇子爲太子。不料永琮剛滿兩歲,竟死於天花。皇后承受不住連續失去兩個親生的皇子給她帶來的精神上的沉重打擊。於永琮死後第二年春天,隨同乾隆帝東巡時在途中染上傷寒,病重身亡。

也有人說,孝賢皇后是在與乾隆東巡時,從濟南迴京時,不慎落入水中而死的。還有人說,孝賢皇后是在永琮死後的第二天晚上死於風寒。

在裕陵地宮中另一位皇后魏佳氏,最初爲貴人,後依次晉爲嬪、妃、貴妃,生下皇十五子顒琰即後來的嘉慶帝,在乾隆四十年病故。之所以被葬於地宮,是因爲乾隆的愛屋及烏,此話怎講?很簡單,因爲魏佳氏是由第一位皇后所教養成的,所以乾隆允許一併埋葬地宮。乾隆六十年,以顒琰爲皇太子,令追贈其母爲皇后。魏佳氏沒有看見兒子登基,更沒在生前當上皇太后。死後能破格封爲皇后,也算是托兒子的福。

還有一位沒有進入裕陵地宮的皇后,與民間“乾隆休妻”的傳說有關。乾隆的第二位皇后是烏拉那拉氏,是佐領那爾布之女。乾隆還是皇子的時候,烏拉那拉氏被冊封爲側福晉。她不僅深得皇帝寵愛,而且頗討皇太后喜歡。乾隆登基後,封爲嫺妃。在皇后富察氏死後不久被冊封爲皇后。乾隆三十年年初,皇后陪皇太后和乾隆第四次下江南。在途中,皇后剛過48歲生日,不知出了什麼事或是出了什麼問題,傳說被乾隆打入冷宮,削髮爲尼,民間便盛傳“乾隆休妻”。若干年後,那拉皇后染疾病故,乾隆帝命按皇貴妃禮葬皇后烏拉那拉氏,葬於裕陵西側的裕妃園寢明樓後的大寶頂內。

那拉氏皇后到底因爲什麼原因而觸怒乾隆,以至於將其打入冷宮,老死不相見呢?正史沒有記載,然而皇后惹惱皇帝的事情肯定存在。只有當事人纔會知道到底是什麼事情讓皇上突然將寵愛多時的皇后打入冷宮,此事必然惡劣非常,傳出去有損皇家威嚴,以至正史都不敢記錄。我們知道的是,乾隆皇帝在其後30餘年的帝王生涯中,再也沒有立後了,也許就是因爲這件事使他下定決心擺脫後宮的干擾。看來民間的“休妻”一說,不是全無道理。究其原因,實在讓人疑惑。

乾隆皇帝的三位皇后:

清朝的后妃,到了康熙年間纔有了定製,共分八個等級。即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在同一個時間內,只有一位皇后、一位皇貴妃、兩位貴妃、四位妃、六位嬪,常在、答應無定數。因爲乾隆皇帝在位時間比較長,一生中他身邊共有四十一位后妃,其中有:三位皇后、五位皇貴妃、五位貴妃、六位妃、六位嬪、十二位貴人、四位常在。

第一位孝賢皇后富察氏是乾隆皇帝十分鐘情的皇后。 她是滿洲鑲黃旗人,爲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協辦大學士傅恆之姐。生於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1712年3 月28 日)。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乾隆皇帝弘曆,在他身居皇子位時,奉雍正皇帝賜冊富察氏爲其嫡福晉,時年十六歲。雍正六年十月初二日子時生皇長女,兩歲即殤。雍正八年六月二十六日申時生皇二子永璉。九年五月二十四日生皇三女即和敬公主。弘曆登極之後,於乾隆二年(1731年)十二月初四日以金冊、金寶立富察氏爲皇后,時年二十六歲。後性節儉,平居冠通草絨花,不御珠翠。歲時進帝荷包,唯以鹿羔氋絨爲燧囊,仿先世關外之制,寓不忘本意。 乾隆三年十月十二日巳刻皇二子永璉亡。乾隆十一年四月初一日子時皇七子永琮生,因患痘兩歲即殤,諡悼敏皇子,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復追封哲親王。乾隆十三年二月乾隆帝奉皇太后率皇后東巡,駐趙北口,至曲阜,謁孔林。至泰安,詣岱嶽廟,登泰山。三月駐濟南,幸趵突泉,侍太后閱兵,幸歷下亭。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1748年4 月8 日)迴鑾,至德州登舟,皇后崩,時年三十七歲。事出之後,皇太后親臨看視,悲慟良久。乾隆帝命莊親王允祿、和親王弘晝恭奉皇太后御舟緩程回京。乾隆帝自留德州,親視殯殮完畢,扶櫬回京。皇后梓宮經由通州抵京,由東華門入蒼震門,奉安於長春宮,後移至景山,停在觀德殿,以後又遷至靜安莊。直至乾隆十七年十月十三日辰時,才移梓宮至直隸遵化州清東陵。十月二十七日孝賢皇后梓宮奉安於勝水峪地宮。皇后崩後不斷被加諡,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諡爲: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后。

孝賢皇后之死,衆說不一。有喪子痛心、憂鬱而死之說;有微感寒疾、病重亡身說;亦有失足落水、喪命汪洋一說,真是莫衷一是。

乾隆三位皇后爲何只有兩位陪葬?乾隆的皇后簡介 第2張

喪子說:孝賢皇后居潛邸福晉時,於雍正八年生皇二子。雍正皇帝親自爲皇孫命名“永璉”,隱示承繼皇位之意。所以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初二日乾隆帝就密定皇儲,親自書寫了“永璉爲皇太子”的密旨,放置在正大光明匾後。可惜,這位十分受寵的永璉,只活了九歲就早亡了。乾隆三年十一月,皇二子永璉死後一個月,乾隆帝告知各官員:

永璉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皇考命名,隱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極後,恪守成式,親書密旨,召諸大臣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榜後,是雖未冊立,已命爲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祀用皇太子儀注行。

繼而又爲皇太子永璉加了“端慧”諡號,專門在薊縣朱華山修建了端慧皇太子園寢。乾隆八年十一月初六日葬於端慧皇太子園寢地宮。 乾隆帝、後失去愛子,十分悲痛。事隔三年,於乾隆十一年四月初一日,皇后又生了皇七子,取名“永琮”,乾隆帝又打算立這個嫡出的皇子爲皇太子。不料,永琮剛滿兩歲,竟被天花奪去了生命。永琮死後三個月,乾隆帝又道出他內心的苦衷:“先朝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獲之福,此乃朕過耶。” 這位皇七子儘管沒被立爲皇太子,但由於乾隆帝的鐘愛,他死後的喪儀仍高於一般的皇子,賜諡爲“悼敏”,也入葬在朱華山端慧皇太子園寢之中。皇后連續失去兩個親生皇子,精神上受到了沉重打擊,在皇七子死後的第二年春天,她隨同乾隆帝,奉皇太后東巡,在歸途中崩逝。這與她心情憂鬱、喪子痛心有着極重要的關係。

病重說:乾隆帝曾降諭昭告天下說:

皇后同朕奉皇太后東巡,諸禮已畢,忽在濟南微感寒疾,將息數天已覺漸愈,誠恐久駐勞衆,重廑聖母之念,勸朕迴鑾,朕亦以膚苛已痊,途次亦可將息,因命車駕還京,今至德州水程,忽遭變故。言念大行皇后,乃皇考恩命作配朕躬,二十二年以來,誠敬皇考,孝奉聖母,事朕盡禮,待下極仁,此亦宮中、府中所盡知者。今在舟行值此事故,永失內佐,痛何忍言。昔古帝王尚有因巡方而殂落在外者,況皇后隨朕事聖母膝下,仙逝於此,亦所愉快。一應典禮至京舉行,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乾隆帝對皇后之死無比悲痛,他給禮部的諭旨:

皇后富察氏,德鍾勳族,教秉名宗,作配朕躬二十二年。正位中宮一十三載,逮事皇考克盡孝忱,上奉聖母,深蒙慈愛。問安蘭殿,極愉婉以承歡;敷化椒塗,佐憂勤而出治。性符坤順,宮廷肅敬慎之儀;德懋恆貞,圖史協賢明之頌。覃寬仁以逮下,崇節儉以褆躬。此宮中府中所習知,亦億人兆人所共仰者。茲於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崩逝,睠惟內佐,久籍贊襄。追念懿規,良深痛悼。宜加稱諡,昭茂典於千秋;永著徽音,播遺芳於奕禩。從來知臣者莫如君,知子者莫如父,知妻者莫如夫。朕作賦皇后輓詩,有“聖慈深憶孝,宮壺盡稱賢”之句,思惟“孝賢”二字之嘉名,實該皇后一生之淑德。應諡爲孝賢皇后,所有應行典禮,爾部照例奏聞。

皇后在這次東巡時,確實在濟南微感寒疾,可是經過數天將息已漸愈,是在德州舟上忽遭“變故”。乾隆帝又稱皇后之死爲“事故”,可見這變故或事故都說明皇后不是病故,而是有其他原因的。落水說:皇后爲落水而死,這是廣爲流傳的說法。除皇家修史之外,也有人寫些清代歷史,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二月帝奉皇太后及皇后東巡至德州,皇后崩。是月,帝奉皇太后及皇后東巡,駐趙北口,至曲阜,謁孔林。至泰安,詣岱嶽廟,幸歷下亭,迴鑾至德州。帝在舟中夜宴,後在他舟聞之,恐滋事變。後素性嚴重,雖在行次,不忘永巷之規。是日至帝舟,因事進諫,語頗激切。時帝已被酒,怒後頗加詬誶。後羞忿返,失足蹈水死。帝醒乃大悔,命莊王、和王,奉太后緩程回京。自留德州,親視殯殮畢,扶櫬回京,飾終之典,視他後獨隆。

乾隆三位皇后爲何只有兩位陪葬?乾隆的皇后簡介 第3張

也有的書中記載:

高宗孝賢皇后,傅文忠公恆之妹也。相傳傅恆夫人與高宗通,後屢反目,高宗積不能平。南巡還,至直隸境,同宿御舟中,偶論及舊事,後誚讓備至,高宗大怒,逼之墜水。還京後,以病殂告,終覺疚心,諡後號孝賢。

另有野史小說,也談及高宗與傅夫人之事 。雖然這些野史不足爲證,然而孝賢后忽遭“變故”,稱其死爲“事故”,其中是有隱情的。乾隆帝對孝賢皇后之死耿耿於懷,多次酹酒作詩。詩句的字裏行間,都流露着乾隆帝無限內疚的心情。

第二位烏喇那拉皇后,是乾隆帝對之絕情的皇后。烏喇那拉皇后,滿洲正黃旗人,爲佐領那爾布女,生於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1718年3 月11 日),比乾隆小七歲,爲雍正帝所賜皇四子側室福晉。乾隆即帝位,於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日命協辦大學士禮部尚書三泰爲正使,內閣學士岱奇爲副使,持節冊封庶妃那拉氏爲嫺妃。由於她性情溫順,頗受皇太后喜愛,乾隆十年十一月晉升爲嫺貴妃。乾隆十三年皇后死於德州舟次,皇太后選中嫺貴妃接替皇后主持六宮。乾隆十三年七月一日諭旨:

朕躬攬萬幾,勤勞宵旰,宮闈內政全資孝賢皇后綜理,皇后上侍聖母皇太后,承歡朝夕,純孝性成,而治事精詳,輕重得體,自妃嬪以至宮人,無不奉法感恩,心悅誠服。十餘年來朕之得以專心國事,有餘暇從容冊府者,皇后之助也。茲奉皇太后懿旨,皇后母儀天下,猶天地之相成,日月之繼照,皇帝春秋鼎盛,內治需人。嫺妃那拉氏,系皇考向日所賜側室妃人,亦端莊惠下,應效法聖祖成規,即以嫺貴妃那拉氏繼體坤寧,予心乃慰。即皇帝心有不忍,亦應於皇帝四十歲大慶之先,時已過二十七月之期矣。舉行吉禮,嘉兒嘉婦行禮,慈寧始愜予懷也,欽此。……朕以二十餘年伉儷之情,恩深誼摯,遽行冊立,於心實所不忍,即過二十七月,於心猶以爲速,但思皇后大事,上軫聖母懷恩,久而彌篤歲時令節,以及定省溫情,朕雖率諸妃嬪及諸孫問安左右,而中宮虛位,必有顧之而愴然者。固宜亟承慈命,以慰聖心。且嬪嬙內侍掖庭之奉職,待理者甚衆,不可散而無統。至王妃、命婦等,皆有應行典禮。久曠不舉亦於禮制未協。冊立既不忍舉行,可姑從權制考之。明太祖淑妃李氏、寧妃郭氏相繼攝六宮事。國朝順治十三年冊立皇貴妃,皇曾祖世祖章皇帝升殿,命使翌日頒詔天下,典至崇重。今應仿效前規,冊命嫺貴妃那拉氏爲皇貴妃,攝六宮事。於以整肅壼儀,上奉聖母,襄助朕躬,端模範而迓休祥順,內治有厚望焉。所有應行典禮,大學士會同禮部、內務府詳議具奏,欽此。

乾隆十五年(1750年)八月初二日,命大學士傅恆爲正使,大學士史貽直爲副使,持節齎冊立攝六宮事皇貴妃那拉氏爲皇后。乾隆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寅時生皇十二子永璂。十八年六月二十三日寅時生皇五女,三歲殤。二十年生皇十三子永璟,三歲殤。皇十二子永璂於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醜刻卒,年二十五歲,嘉慶四年三月追封貝勒,葬朱華山十二貝勒園寢。

乾隆三十年正月隨乾隆奉皇太后南巡。二月初十日,在途中爲皇后慶賀生日。閏二月十八日,至杭州蕉石鳴琴處進早膳,皇帝賞給皇后等膳品。

“蕉石鳴琴”爲浙江名勝,在丁家山,當湖之西,上有岡阜,俯瞰全湖,與北岸之鳥石峯、棲霞嶺相拱揖,奇石林立,狀類芭蕉,題曰:“蕉石山房”。其下有池,泉從石罅出,虢虢作琴築聲,磴道之南,有石壁高丈許,卓立如屏,遂稱蕉屏。屏內庋石牀、石几,瑩潤無滓,時攜焦尾作梅花三弄,古音疏越,響入行雲。當日奉旨派額駙福隆安扈從皇后由水路還京。乾隆帝至四月二十日才還京。

乾隆曾想病廢皇后那拉氏,侍郎阿永阿出於忠心,要進諫勸阻,又怕連累高堂老母。其母深明大義,勸阿永阿:“盡忠不能盡孝,忠孝不能兩全。”阿永阿灑淚而別,慨然上路。乾隆見阿永阿上書,勃然大怒:“阿永阿,覺羅近臣,乃敢蹈漢人惡習,博一己之名。”召九卿議罪,閣臣陳宏謀、託庸依違其間,刑部尚書錢汝誠獨陳己見:“阿永阿有母在堂,盡忠不能盡孝。”乾隆怒斥:“錢陳羣老病居家,汝爲獨子,何不歸家盡孝?” 皇后那拉氏沒被廢除,而阿永阿卻被戍黑龍江,錢汝誠被斥歸養家中。 乾隆三十年五月十日將那拉皇后夾紙冊寶四份,即皇后一份、皇貴妃一份、嫺貴妃一份、嫺妃一份,全部銷燬。皇后手下使用女子只存二名。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1766年8 月19 日)未刻皇后薨逝,年四十九歲。當時由皇后之子永璂前往木蘭圍場報喪。乾隆不但沒回京爲皇后料理喪事,還命永璂回京並帶回自己的手諭指責:

乾隆三位皇后爲何只有兩位陪葬?乾隆的皇后簡介 第4張

據留京辦事王大臣奏,皇后於本月十四日未時薨逝。皇后自冊立以來,尚無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歡洽慶之時,皇后性忽改常,於皇太后前不能恪盡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因令先程回京,在宮調攝,經今一載有餘,病勢日劇,遂爾奄逝。此實皇后福分淺薄,不能仰承聖母慈眷,長受朕恩禮所致。若論其行事乖違,即予以廢黜,亦理所當然。朕仍存其名號,已爲格外優容,但飾終典禮不便復循孝賢皇后大事辦理,所有喪儀止可照皇貴妃例行,交內務府大臣承辦。著此宣諭中外知之,欽此。

皇后喪儀以皇貴妃禮葬,在宮廷內引起強烈反響。御史李玉鳴上疏,請爲那拉皇后行三年喪。這個進諫不但沒被採納,反而引起一場風波。乾隆三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內閣奉上諭:

御史李玉鳴奏內務府辦理皇后喪儀,其上墳滿月各衙門應有照例齊集之處,今並未聞有傳知,是否遺漏等語,實屬喪心病狂。去歲皇后一事,天下人所共知共聞,今病久奄逝,仍存其號,照皇貴妃喪儀,交內務府辦理,已屬朕格外優恩。前降諭旨甚明。李玉鳴非不深知,乃巧爲援引會典,謂內務府辦理未周其意,不過以仿照皇貴妃之例猶以爲未足,而又不敢明言,故爲隱躍其辭,妄行瀆擾,其居心詐悖,實不可問。李玉鳴著革職鎖拿,發往伊犁,並將此曉諭中外知之。

此事經大學士傅恆、尹繼善處理,在木蘭圍場給留京辦事大臣指示,將去年封存在內閣的處理阿永阿的諭旨拿給李玉鳴看,讓他表態,再行發落。留京大臣允祕、弘晝等接旨後立即行動,李玉鳴看了處理阿永阿的諭旨

“理屈詞窮”,只得領罪,竟被用九條鎖鏈鎖住,發往新疆去了。

事過十多年,於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東巡時,錦縣生員金從善又上書,首爲建儲,次爲立後。乾隆閱畢上書,十分惱火,馬上召集羣臣商議。乾隆帝諭:

乾隆十三年孝賢皇后崩,那拉氏本朕青宮時皇考所賜側室福晉,位次相當,遂奏聞聖母,冊爲皇貴妃攝六宮事,又越三載乃立皇后,其後蹈獲過愆,自行剪髮,國俗所最忌,而彼悍然,朕猶曲予優容,嗣因病逝,但令減其儀文,貫未削其位號,仁至義盡,復何所爲,而欲朕下罪己之詔乎?又復請立皇后,朕春秋六十有八,豈有復冊中宮之理?況現在妃嬪中既無克當斯位之人。若別爲選立,則在朝滿洲大臣及蒙古扎薩克諸王公,皆朕兒孫輩行,其女更屬卑幼,豈可與朕相匹而膺尊號乎?此更可笑,不足論矣。

行在大學士、九卿會同嚴番定擬具奏,尋議請照例凌遲處死。得旨:“金從善著從寬,改爲斬決。”

乾隆三位皇后爲何只有兩位陪葬?乾隆的皇后簡介 第5張

烏喇那拉皇后,在宮中生活了三十多年,爲皇帝生過三個子女,也曾被皇太后所賞識,曾譽爲“性生婉順,質賦柔嘉,端莊惠下,秀毓名門,祥鍾世德”,到頭來竟因“性忽改常、跡類瘋迷”結束她的一生。她當了十六年皇后,因南巡失寵,死後竟以皇貴妃禮入葬妃園寢。在地宮中,她的金棺停在純惠皇貴妃金棺的東側。由於乾隆皇帝對她已絕情,所以她每年清明、中元、歲暮、冬至均無享祭,是一位被遺忘的皇后。

第三位孝儀純皇后,是一位受偏愛的皇后。她生前只是個皇貴妃,她死後二十年,因爲兒子顒琰(即嘉慶皇帝)繼承了皇位,才被追封爲皇后。孝儀皇后魏氏,本爲漢軍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族入滿洲鑲黃旗,稱魏佳氏。爲內管領清泰之女 。雍正五年九月九日(1727年10 月23 日)生。初入宮爲貴人,乾隆十年十一月十七日命工部尚書哈達哈爲正使,內閣學士伍齡安爲副使,持節冊封貴人魏氏爲令嬪。乾隆十四年四月十五日晉爲令妃。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寅時生皇七女。二十二年七月十七日午時生皇十四子永璐,四歲殤。二十三年七月十四日戌時生皇九女。二十四年二月晉貴妃。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丑時於御園“天地一家春”生皇十五子顒琰(即嘉慶皇帝)。二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丑時生皇十六子,四歲殤。三十年六月隨乾隆四次南巡歸來,晉皇貴妃。三十一年四十千秋,五月十一日子時生皇十七子永璘。四十年正月二十七日乾隆視皇貴妃疾,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1775年2 月28 日)皇貴妃薨逝,著稱令懿皇貴妃。年四十九歲。金棺初移吉安所,二月初五日移靜安莊。四十年十月二十三日辰時,葬清東陵勝水峪地宮。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帝於勤政殿宣示,皇十五子嘉親王顒琰爲皇太子,十月追諡令懿皇貴妃爲孝儀純皇后。自嘉慶四年至道光三十年屢加諡爲: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