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唐宋以前外戚專權到底有多嚴重?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唐宋以前外戚專權到底有多嚴重?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外戚專權,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外戚,主要是指帝王的母族和妻族,歷史上外戚專權的情況雖然時常發生,但卻呈現出一個奇怪的特點,即兩漢魏晉南北朝最爲嚴重,唐宋以後卻少有發生。之所以會形成這種情況,則與外戚專權的原因息息相關。那麼,造成外戚專權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家天下的統治方式,外戚成爲助力的同時又造成威脅

中國古代王朝的典型特點便是世襲君主制,這便形成了家天下的獨特統治方式,即帝王將國家當作一傢俬產,從而世代相傳。而這種世襲君主制最爲重要的,便是確立皇位的穩固,爲了做到這一點,歷代王朝曾做過各種嘗試。

唐宋以前外戚專權到底有多嚴重?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宗室雖然能夠一定程度壯大皇室的權勢,但宗室權力的擴大,卻又往往會對皇帝的位置產生威脅。皇帝爲了皇位的穩固,以及皇位的順利傳承,勢力強大的外戚,便往往成爲了皇帝的一大助力。

縱觀兩漢魏晉南北朝,皇帝爲太子娶妻,往往選擇都是豪門世家之女,其根本原因便是外戚可以幫助皇帝穩固皇位。即使皇帝的妻族出身平庸,皇帝也往往會通過加封提拔外戚來幫助自己穩固皇位。

然而,外戚卻是一把雙刃劍,在皇權較爲強勢時,它的確可以幫助皇帝穩固皇位,可一旦皇權闇弱,外戚又往往會反過來壓制皇權。此外,而權臣爲了穩固權力,也往往會選擇與皇室結親。

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主要源於皇帝母族和妻族往往都是豪門大族,在成爲外戚之前便擁有極大的權勢。這種情況直到隋唐時期大舉推行科舉,門閥制度逐步退出歷史舞臺纔有所改善。

光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弊端,導致外戚專權變得更爲簡單

自丞相制度建立以來,君權與相權之爭便始終存在,東漢建立之後,光武帝劉秀曾採取了種種措施來加強皇權,而其中最爲重要的便是官制改革。

東漢王朝雖然仍然保留了“三公”(司徒、太尉、司空)職位,但卻不在掌管具體的事務,更多成爲了一種榮譽官銜,而具體的職權,卻逐漸轉移到了尚書檯。“尚書”本是少府下轄機構,漢武帝時才以“尚書”爲基礎,設置了與外廷相對立的“內朝”,從而作爲自己掌管朝政的助手,自此外廷權力開始逐漸轉向內廷。

唐宋以前外戚專權到底有多嚴重?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東漢建立之後,劉秀將“尚書”的職權進一步擴大,並最終形成了尚書檯。雖然尚書檯的官員品秩並不高,例如尚書令也不過千石,而尚書僕射則僅爲六百石,但尚書檯卻是典型的職微權重,不僅朝廷中的各類事情無所不掌,且直接聽命於皇帝,而這種“官小權大”的配置毫無疑問更利於皇帝掌握。

劉秀這種加強皇權的措施,在東漢初期雖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於東漢小皇帝實在太多,尚書檯利於皇帝控制這一特點,卻成爲了外戚、宦官掌握尚書檯提供了便利。而這種情況,直到官制再度全面改革,即三省六部制的全面推行,纔得到進一步改善。

皇后嫡正地位的確立,以及長期以孝治國的理念

雖然由於豪門士族的瓦解,以及官制改革使得權力分化的原因,唐宋以後外戚專權現象少有出現,但太后臨朝稱制掌控朝政的現象卻仍然時有出現。而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便源於皇后的嫡正地位,以及以孝治國的理念。

漢朝以前,王后、皇后在後宮除了地位較爲超然以外,卻並不具備相應的嫡正地位,直到漢朝確立了皇后的嫡正地位,才使得在皇帝年幼、懦弱、昏庸或皇嗣中斷時,皇太后可以監護人的身份監督、選立嗣位人,以至臨朝稱制。

唐宋以前外戚專權到底有多嚴重?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此外,自漢文帝確立以孝治國的理念之後,以孝治國幾乎貫穿了整個封建歷史,一旦遇到極爲強勢的太后,皇帝受傳統“孝道”觀念的影響,往往處於劣勢,這使得皇太后很容易凌駕於皇權之上。而太后又常常只能依靠外戚來鞏固權力,這又給了外戚崛起的機會。

綜上所述,外戚專權產生最重要的原因,便在於皇室選擇較爲強勢親家維護皇權穩固,以及朝廷權力的過度集中,而隨着這兩點因素在唐宋以後逐步瓦解,使得唐宋以後雖然屢有權臣出現,也曾出現皇太后臨朝稱制的現象,但卻少有外戚專權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