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澠池之會的時候,秦國爲何沒有扣留趙王呢?

澠池之會的時候,秦國爲何沒有扣留趙王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想集中力量攻打楚國,爲免除後顧之憂,主動與趙國交好,約趙惠文王會於澠池。趙王害怕但又不敢不去。藺相如陪同趙王前往澠池。藺相如機智地保護了趙王的安全並且不被羞辱,使秦王毫無所得。

澠池之會的時候,秦國爲何沒有扣留趙王呢?

秦昭襄王因完璧歸趙一事惱羞成怒,於秦昭王二十五年,藉口趙國不與它一起進攻齊國,向趙進攻。取得趙茲氏等兩城。次年,攻取趙的離石。再次年,白起取趙代、光狼城。這時秦國大軍正欲南攻楚,爲安定東方的局勢,在秦昭王二十八年,與趙惠王相約在澠池相會修好。史稱“澠池之會”。

公元前279年,秦王派出使者約請趙王到西河外的澠池相會。趙惠文王害怕秦國有奸計,想要推辭不去赴會。藺相如卻對趙王說:“大王如果不去赴會,這必將顯得我們趙國軟弱、膽怯,而給秦國留下口舌,以後秦國將會更加驕橫。”於是趙王決定帶藺相如去和秦王相會,而讓將軍廉頗率軍在邊境接應。

趙王來到了澠池,與秦王相會,席上秦王在酒酣之時,突然對趙王道:“我聽說您非常喜歡彈瑟,而且彈得很好,煩請彈一曲給我聽聽。”趙王沒有辦法推辭,便在筵席上彈了一曲。秦國的史官當時便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在澠池與趙王會飲,並令趙王爲其彈瑟。”

藺相如看到這情景,心裏十分氣憤,於是便上前對秦王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演奏秦國的音樂,現在我獻盆缶,請秦王敲擊作爲娛樂。”秦王非常生氣,拒不答應,還下令要殺了藺相如。藺相如捧着盆缶說:“我距離大王不到五步,如果大王不答應我的請求,那我將以死相拼!”秦王無奈,只得勉強在缶上敲了一下。藺相如回頭叫趙國的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爲趙王擊缶。”稍後,秦國的羣臣說:“請趙王送十五座城池給秦王作爲獻禮。”藺相如馬上回答說:“那請秦王把國都咸陽作爲獻禮回贈趙王。”

直到酒筵完畢,秦國始終未能佔上風。由於趙國已在邊境部署重兵,時刻準備接應趙王,秦國便沒敢輕舉妄動,雙方以平等地位重修舊好。澠池之會後,藺相如以功授官爲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不服氣,以致於有後來的負荊請罪。澠池之會後,秦國、趙國間暫時停止了戰爭。趙軍立即出兵齊國,攻下高唐等地。

秦昭襄王完全可以像扣留楚懷王一樣,扣留趙惠文王,然後逼迫他割地求和。但是爲何在澠池之會,秦昭襄王不故技重施呢?原因有三:

第一:趙國有了楚懷王的前車之鑑,所以準備地十分充分。廉頗早已和趙惠文王約定,一旦有去無回,就立太子爲國君,斷了秦國的念想。其次在澠池周圍,趙國早已部署了大批軍隊來防備秦國,因而秦國也不敢有什麼舉動。

第二:當年秦昭襄王扣留楚懷王,是因爲他孤立無友,且楚國國力早已衰敗。公元前312年,秦國張儀欺騙懷王要其以斷絕齊國之交換取秦國割讓六百里商於之地,懷王中計,與齊國斷交後只得六裏地。懷王惱怒不已,發兵進攻秦國,被魏章大破于丹陽,懷王再召集全國的部隊,發動進攻,再慘敗於藍田,其後前311年秦國攻取召陵,三戰皆敗,韓魏趁機進攻楚國在中原的領土,楚國大國地位瓦解,從此走向沒落。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見楚國江河日下,身邊沒有盟友,便在武關將楚懷王扣留。

第三:趙國的軍事力量十分強大。前面我們說過,趙惠文王的父親—趙武靈王,他竟然制定計劃要滅掉秦國。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國力日盛,打遍山東六國無敵手。趙武靈王爲何會有滅掉秦國這個大膽的想法?實際上趙國也進行了變法,它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胡服騎射”。

變法之後,趙國周圍的遊牧民族紛紛投靠,獻上自己的武器、戰馬,甚至領土。趙國的軍事力量暴漲,滅掉了國中之國—中山國,還向北方的匈奴出擊,"攘地北至燕、代"。向西邊林胡、樓煩用兵,到達雲中。

而趙惠文王繼承父業,接手了一個強大的趙國,手下戰將如雲,廉頗、趙奢等。趙國的軍事實力足以做秦國的對手,而後來秦始皇滅趙國的過程,也是磕磕絆絆。

其次澠池之會之前,秦昭襄王是想集中力量攻打楚國 ,爲免除後顧之憂,避免兩線作戰,所以主動與趙國交好。所以澠池之會的秦昭襄王不想開罪趙國,以免趙國趁着自己進攻楚國,從而施行當年趙武靈王的策略,從雲中、九原向南直奔秦都咸陽,滅掉秦國。

然而隨着對歷史的瞭解,回頭再看澠池會,頓感疑點重重。

一、當時的秦國已經是天下第一強國,秦昭王可謂一代雄主,趙國也是除秦國之外的六國最強,爲什麼在澠池會中,雙方表現得如同小孩子一樣,只知道爭些口舌靈巧的便宜呢?二、接到秦王的邀請,趙王的第一反應爲什麼是怕有危險呢?三、文章最後提到趙國在邊境部好重兵,說明兩國關係其實十分緊張,既然如此,又爲什麼要進行這麼一場過家家一樣的會面呢?事情要先從秦昭王說起。公元前299年,秦昭王曾邀請楚懷王在武關會面和談,然而實際上,秦昭王根本沒去武關,而是命令一位將軍埋伏在那假稱是秦王。楚懷王一到,就封閉武關劫持楚懷王到咸陽,將其扣留要挾楚國索要城池。澠池會發生在公元前279年,秦昭王用同樣的理由邀請趙惠文王會面,趙王當然會聯想到二十年前楚懷王的前車之鑑,害怕有危險也就理所當然了。事實上,藺相如和廉頗勸趙王出發前,還安排了兩件事,一件是立好儲君,另一件就是在邊境部署重兵,防的就是秦昭王再上演一出綁架戲碼。澠池的和談會面,無論是對秦國來說,還是對趙國來講,都是必須要促成的。因爲就在澠池會前不久,發生了幾件事。首先是楚國,被秦國囚禁到死的楚懷王,有一個兒子叫熊橫,這時候已經是現任楚王。楚王熊橫召見了一位山林隱士,這位隱士對熊橫進行了一番洗腦,使得熊橫全然不顧國力衰弱,毅然決然策劃對秦國的報復性軍事行動,使得秦國的後院起了火,必須要保證和趙國的和平關係,以便騰出手來收拾楚國。趙國這邊也面臨着同樣的問題。就在幾年前,趙國參與了五國伐齊,齊國在短短一年內連失七十餘城,險些滅國,只剩下即墨城還在堅持。在澠池會前,齊國名將田單開始反撲,連戰連勝勢如破竹,對趙國這個老敵人構成了不小的威脅,最主要的是,田單最大的敵人樂毅,這個時候就在趙國。所以說,秦國要對付楚國,趙國要防備齊國,這兩國和談是大勢所趨。

澠池之會的時候,秦國爲何沒有扣留趙王呢? 第2張

然而從之後的歷史來看,“澠池之會”是趙國的戰略失誤。在“澠池之會”舉行的周赧王三十六年,東方六國已經沒有實力單獨與秦國抗衡,趙國也只是在軍事上能單獨抵擋秦國而已。在這種情況下,秦國的對外戰略也從爭霸天下逐漸轉變爲統一天下。要想達成統一天下的目標,秦國必須消滅相鄰的幾個大諸侯,即“三晉”和楚國,其中楚國的實力最強。於是秦昭襄王決定先進攻楚國,等把楚國基本打垮後進攻三晉,與趙國展開戰略決戰

爲了能集中力量進攻楚國,秦國要保證“三晉”在秦楚交戰時不會出兵攻秦或者救楚,特別是“三晉”中最強的趙國。正因如此,秦昭襄王纔會邀請趙惠文王在澠池會晤,想以此與趙國交好,從而放心地攻楚。對於趙國來說,正確的戰略決策應該是拒絕參加澠池會或者在澠池會上保持對秦國的戰略壓力並與楚國交好,讓秦國不敢集中力量進攻楚國。而只要楚國不被打垮,秦國也不敢對趙國發動大規模戰略決戰。

可是藺相如雖然在“澠池會”上爲趙國掙來了與秦國平等的面子和趙惠文王的安全,但卻讓秦國達到了與趙國交好從而全力進攻楚國的戰略目標。等到楚國被打垮後,趙國便孤立無援,最終也被秦國打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