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春秋戰國時期爆發過農名起義嗎?國人暴動是農民起義嗎?

春秋戰國時期爆發過農名起義嗎?國人暴動是農民起義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春秋戰國時期的農名起義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要說到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應該都是秦朝末年的大澤鄉起義吧,後來歷朝歷代幾乎都會發生農民起義的事件,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的居多,但也是農民們爲爭取自己的生活的一種抗爭方式了。不過既然大澤鄉起義是第一次,那麼也就是說,在此之前是沒有發生過農民起義的事件的,秦朝之前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紛爭不斷,爲何還沒有爆發過農民起義呢?當時的農民們又是如何生存的呢?

春秋戰國時期爆發過農名起義嗎?國人暴動是農民起義嗎?

1、爲何春秋戰國沒有農民起義

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發生在大澤鄉。確切來說這應該算是兵變,但教科書說是農民起義就算是吧。起義的主體是九百名由駐地調往邊疆換防的士兵,陳勝、吳廣是屯長,屬於基層幹部。按秦朝的法律,未按時換防是要殺頭的。由於暴雨導致道路阻斷,部隊被迫在大澤鄉駐紮,不太可能按時到達了。陳勝、吳廣藉機煽動士兵,殺掉了帶隊的三個領導,發動起義,並最終導致秦朝滅亡。

我們來看下陳勝、吳廣煽動士兵的理由。“按照法律,延期要被殺,就算有幸不被殺,鎮守邊疆的死亡率起碼百分之六七十,不如反了吧。”並且喊出了頗具煽動性的口號“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威逼加利誘下,士兵已喪失自我判斷,於是就起義了。

在這裏想吐槽下秦朝的法律。既然法律規定是必死的,怎麼會存在有幸不被殺的可能呢?在被煽動前,士兵也不認爲延期必死,可見潛規則是一直存在的。以難以履行的嚴苛法律讓人戰戰兢兢,又留下解釋和操作空間便於掌控。看來秦朝的依法治國也不過如此,百姓怕的不是法律,而是掌控法律的官員。

士兵是被鼓動的,那陳勝、吳廣呢?他們作爲基層幹部接這個任務本來是有獎賞的,結果延期了。賞是肯定沒有了,還要面臨問責,廢力不討好。於是本該鎮撫士兵的他們做了煽動者。他們去占卜,然後裝神弄鬼蠱惑士兵,又借扶蘇、項燕之名起事,一切都是精心策劃的。而隨後響應起義的,也多是原六國境內,被苛刻的任務和問責所苦的基層幹部,如身爲亭長的劉邦。而真正的百姓,在一統天下的秦朝難道會比征戰不斷的戰國還苦嗎?如果沒人煽動,他們會是永遠的順民,他們的期望值很低,活着就行。不安分的是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爲什麼會在秦末爆發呢?春秋戰國時期,他們在各國間如魚得水,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他們要煽動的是君主。樂毅在趙國做官,看燕國待遇好,就去幫燕王差點滅掉齊國,後來被猜忌了,又回到趙國,顯赫一時。而幫齊國復國的田單由於不被信任也去了趙國,照樣顯貴。蘇秦更是配六國相印,輾轉騰挪,混的風生水起。他們哪有心思煽動百姓,風險大,與投資回報率不成正比。到了秦朝,他們已沒有選擇的權力,貴族富戶都被遷往咸陽。財富都去了秦地,六國的中產並不好過,還不時被秦人欺辱,與當年的風光不可同日而語。最終導致他們轉而煽動百姓,意圖改變現狀。於是在大一統的秦朝,大範圍的農民起義爆發了。

春秋戰國時期爆發過農名起義嗎?國人暴動是農民起義嗎? 第2張

2、春秋戰國的國人暴動是農民起義嗎

在春秋戰國之前,除了國人暴動之外,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但國人暴動,實際上很難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農民起義,因爲當時所謂的“國人”,並不是我們今天所謂的平民,也不是今天我們所理解的古代農民,而是居住在城邑之中的貴族。國人暴動與其說是農民起義,不如說是周厲王的倒行逆施,激怒了當時的貴族們,他們聯合發動叛亂,驅逐了周厲王。

而我們所說的後來的農民起義,其實秦漢時期的農民起義和宋明的農民起義也不一樣。秦漢時期的農民起義並不是現在我們所說的農民,而是一些破落小地主或者莊園主、貴族以及遊俠之類的人爲骨幹,率領他們自己的奴客發動的起義。比如劉邦,在陳勝起義之前,就已經因爲送伕役到咸陽,失期當死,就落草爲寇,在芒碭山成爲所謂的“羣盜”,其實也就是脫離了秦朝政府管理的盜賊。

陳勝吳廣起義的情況與劉邦相似,他們所押送的同樣是伕役,但這些伕役並不是完全的自耕農,大多數是莊園經濟下的奴客。而且,他們之所以起義,同樣不是因爲像後來的破產農民那樣,活不下去了,而是因爲他們和劉邦一樣,在去服勞役的路上遇到持續下雨,無法按照規定的時間到達服役地點,同樣要被處死,爲了活命才被迫起義的。這和後來的農民起義也不是一個概念。

黃巾起義的情況也與此類似。參與黃巾起義的並不都完全是破產的自耕農,大量的實際上是信了張角兄弟創立的太平道的莊園農奴主,他們率領各自的莊園農奴以及依附於他們以逃避國家賦役的奴客,參加了張角兄弟發動的起義。而這些莊園農奴主本身都是各地的豪強大戶,他們也並不是真的因爲民不聊生,活不下去了,而是因爲他們本身就是張角兄弟的信衆,想脫離朝廷的管理體系。

春秋戰國時期爆發過農名起義嗎?國人暴動是農民起義嗎? 第3張

所以,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大亂,戰爭連綿,死亡枕藉,道路相望,但卻沒有發生多少真正的農民起義,而是出現了大量的地方性塢壁,也就是地主土圍子,或者是在所謂的流民帥的率領下,向南方遷徙和逃亡,仍然是以血緣宗族爲基本的聯繫紐帶的。當時衣冠南渡的大量北方名門士族,都是攜家帶口,幾百幾千人一起逃亡到江南一帶,尋找地方落腳的。

東晉時期的孫恩盧循起義同樣是,一方面是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的影響,另一方面,真正激發起義的事件也是因爲主持朝政的司馬元顯要徵發江東八郡“免奴爲客者”,充當兵役,才激起了江東地區已經免奴爲客的農民的不滿,在五斗米道領袖孫恩的率領下起義。而在起義中充當主體的所謂免奴爲客者,也就是指剛擺脫了莊園奴隸地位,通過租佃地主土地等方式獲得相對獨立性的“奴客”,仍然不是後來說的農民。

而我們現在習慣上說的農民起義,其實主要是指自耕農,尤其是在朝廷政策失當,賦稅比較重,加上天災人禍,大量的自耕農陷入破產境地,成爲流民,爲了生存而不得不團聚起來,發動的起義。這就是說,在社會生產方式上,大量自耕農的存在,是發生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的前提。沒有自耕農,就不會有大量破產農民變成流民,也就無所謂農民起義了。比如唐朝的黃巢起義、李自成起義,就都是這種破產的自耕農爲主體的流民。

春秋戰國時期爆發過農名起義嗎?國人暴動是農民起義嗎? 第4張

3、爲何會爆發農民起義

爲什麼會出現這個情況呢?原因很簡單,因爲莊園農奴制其實是集體經濟,農奴們只是在莊園地主的統一組織和領導下勞動,生息繁衍,他們的生老病死都是由莊園地主負責的,不用他們自己獨立承擔。而這種莊園農奴經濟的好處就是,內部實際上是高度計劃經濟的,生活必需品統一配給,剩餘都歸屬於農奴主。所以,這種幾百幾千人的莊園農奴經濟體實際上抗風險能力是比較強的,遠遠高於後來單家獨戶的自耕農。

但從普遍的莊園經濟向自耕農爲主的小農經濟轉變,這個過程是比較漫長的,差不多相當於從戰國時期一直到隋唐時期才最後完成,春秋戰國時期的自耕農數量還非常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且,到東漢時期,當時的自耕農農民爲了逃避國家賦役,還主動依附於莊園主,成爲所謂的奴客,也就是出現了倒退。而這個過程的完成,恰恰是因爲南北朝時期的大動盪、大混亂,原來的經濟組織體系才徹底衰敗了,變成了自耕農爲主的小農經濟。

所以,在小農經濟還非常不發達的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國家之間的戰爭非常頻繁,但農村基層的組織體系相對來說卻是比較穩定的,是不太可能出現大規模的流民的,當然也就不可能出現後來那種性質的農民起義。

這當然不是說,莊園經濟就比小農經濟更好。莊園奴隸的人身權利是沒什麼保障的,莊園主殺死農奴不用承擔責任,一直到劉秀當皇帝,才強制要求殺死農奴也要負責。從莊園農奴制到自耕農爲主的小農經濟,這當然是歷史的進步,至少自耕農在人身權利上是獨立和完整的。這裏想說的只是,小農經濟天然就是比較脆弱的經濟模式,抗風險能力非常低。而且,家庭規模越小,抗風險能力也越低。因此,農民必須要組織起來,纔有出路。

這也就是爲什麼宋朝的時候,宋儒一直在討論重建鄉村秩序的問題,就是因爲這時候農村已經變成了自耕農爲主的小農經濟,而他們的抗風險能力又比較低,因此需要重新建立一個組織體系,至少是能夠建立一個相互幫助的體系。宋儒最後給出的方案,也就是提倡各種鄉約民規,鼓勵鄉賢主導鄉村秩序,形成村落爲單位的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