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戊午科場案是怎麼回事?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

戊午科場案是怎麼回事?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戊午科場案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科舉制是古代選取官員的考試製度,許多人寒窗苦讀十年,就只爲了今朝能夠中榜,這也被稱爲是古代最公正的考試製度,但不論是任何制度,都總是會有人做偷雞摸狗之事,在這個清水當中混入一點墨水,使整條河流都因此有了污點。

對於這些考生來說,科舉考試就是他們改變人生軌跡的重大事件,這意味着他們是否能飛黃騰達,這些人有的是貧寒弟子,這場考試對他們來說意義非凡。因爲在古代那樣封建的大環境中,階級差異嚴重,貧苦人家就指望着這場考試翻身。

所以每年的科舉考試,就像是如今的高考一樣,受到全國人的重視。一旦出現舞弊現象就是不得了的事,在清朝時就曾出現過一場大案,也就是1858年的戊午科場大案。

戊午科場案是怎麼回事?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

這一年也就是咸豐八年,所有考生在放榜這一天都圍在順天府前查看排名,烏壓壓的一片人,他們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對於自己能夠中榜的期待與渴望。

他們都十分緊張的查看着榜單,結果卻在榜單上看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也就是中榜的第七名,戲子平齡。

他們對此爲什麼會感到訝異?也許這就是人家努力出來的結果。但其實令他們驚訝的原因不是這個,而是當時的社會環境就決定了他不應該得這麼高的排名。

古代是封建社會,到清朝時也依然如此,等級制度森嚴,社會中存在着非常明顯的階級差異,而他們是存在一條鄙視鏈的,戲子恰好就位於鄙視鏈的末端。

平齡不是漢族人,是滿旗人,他還是有一點名氣的,因爲他是戲劇院的常客,本來就很喜歡聽戲曲,很多人都在戲劇院見過他,而且有時候他還會登臺演出,唱兩嗓子,既然都能夠表演了,那麼他的技藝肯定是已經達到了專業演出的水平。

戊午科場案是怎麼回事?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 第2張

但是根據當時的規定,別說中榜了,他這樣的身份是都沒有資格參加考試的,所以這讓學子們感到十分奇怪。當時順天府所在地就是清朝的首都,也就相當於如今的北京,在這樣的地方新聞是發酵的很快的,所以這件事情很快就傳遍了全城,讓許多人都感到十分憤怒,認爲這裏面一定有黑幕。

事情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官員就已經不能坐視不管了,在這件事情已經發展到第20天的時候,羣情依然高漲,所以有一名御史就把這件事情上報了朝廷。他給咸豐帝上奏說明了這裏的情況,還專門提到了平齡,說他的卷子與譽抄以後的卷子在很多地方都不一樣。

當時的科舉制就是爲了防止有人與改卷的官員串通好,所以才決定先用東西把考生的名字給糊住,然後由官員用紅筆重新抄錄一份一模一樣的卷子,再送去批改,以此保證公平。

但是平齡的兩份卷子居然不同,這裏面一定有貓膩。看到這樣的上奏,咸豐帝非常憤怒,當時的他上位時,清朝已經在走下坡路了,所以他一直都想把自己的江山整治好,結果居然出現了這麼惡劣的事情。

咸豐帝立馬下旨要求成立專案組去調查這個事情,他們抓住了平齡,他說自己只是客串,並不算是職業的戲子,所以可以參加考試,但是對於兩份卷子不一樣的事情,他卻不肯開口。

但是平齡原來的卷子不僅有很多錯句,而且還有23處錯別字,可新卷子被改了7處,問了主考官,說是錯的很奇怪,以爲是譽抄時錯了。

於是這個事情就一直被調查下去,沒想到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平齡的事情只是一個開端,最後發現居然有50多名考生的卷子都有嫌疑。

事情的嚴重性遠遠超過了咸豐帝的想象,所以他下旨把所有考官暫時革職,在調查之下,又有兩個案子浮出了水面。

戊午科場案是怎麼回事?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 第3張

一個是主考官柏葰受感情深厚的僕人浦安的委託,將羅鴻繹的考卷與其他考生的換了,不過柏葰只是出於情誼,沒有拿任何好處。

另一個是發現副主考官程庭桂在考場中燒條子,那時作弊都是給委託的考官一個條子,有可能是因爲程庭桂記不住那麼多名字,於是就帶進了考場。

雖然這些遞條子的人都沒有中舉,但是這件事情傷了許多苦讀學子的心,他們努力了這麼多年,卻被別人一句話就調換了人生,令人寒心。

最後咸豐帝決定把程庭桂革職,投入監獄,對於柏葰,雖然他非常賢能,皇帝也捨不得,但是爲了安撫民心,最終還是下旨斬立決。

這種事情會發生,也體現了清朝這時的官僚風氣已經爛到了什麼程度,從選官就開始有問題,出來的官員又能多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