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武舉始創於武周時期,那麼它在明代又有着怎樣的發展?

武舉始創於武周時期,那麼它在明代又有着怎樣的發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相對於文舉來說,武舉雖然也能成爲朝廷官員,但兩者的地位卻相差了很多,尤其是在宋朝以後,而且武舉時而被廢,時而恢復。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始創於武周時期的武舉在明代有着怎樣的發展?

武周時期,武則天昭告“天下諸州宣教武藝”,並要求兵部每年爲天下的武者舉行一次考試,是爲武舉,而且考試合格者就能被授予武官的職位。雖說第一次武舉還是草創,但考試科目已經有了很多,比如馬射、步射、平射、馬槍、負重、摔跤等。但可惜的是,這個時期的武舉比較重視武技,也就是馬上槍法。

武舉始創於武周時期,那麼它在明代又有着怎樣的發展?

不過,到了明朝之後,武舉考試科目已經更改爲“先之以謀略,次之以武藝”,從軍事技能轉向了軍事謀略,並規定考試者不能在筆試中考試合格的話,就不能參加之後的武試了。初期的筆試主要是策論兩題,四書一題(後來改爲默寫武經)。不過,可惜的是,明代的軍事職位大多都是世襲而來的,再加之就是從軍隊中提拔起來,武舉考試只是個形式罷了。

大明弘治六年,武科定爲六年一試,起初先是策略,然後是弓馬,如果策略不過關者就不能考試弓馬,不過後來又改爲了三年一試,考試內容也主要是馬步弓箭和策論。雖說,武舉發展到這裏,已經很重要了,不過要是萬曆年間那一次改革實施的話,恐怕將會產生極爲深遠的影響。

武舉始創於武周時期,那麼它在明代又有着怎樣的發展? 第2張

當時,有大臣提議“將材武科”,主要分爲三場考試。第一場爲初試,主要內容爲馬步弓箭以及刀、槍、劍、戟、拳搏、擊刺等法;第二場爲二試,主要內容包括營陣、地雷、火藥、戰車等項;第三場爲三試,主要內容涉及兵法、天文、地理等軍事謀略。這個提議在當時可是非常具有遠見卓識的,可惜的是,這個提議卻沒有得到朝廷以及皇帝的重視。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熊廷弼這位明末名臣,他可是一位難得的文武通材。據《明史》本傳記載:“身長七尺,有膽知兵,善左右射。”熊廷弼先是中了萬曆年間某科湖廣武鄉試第一名,後棄武從文,又中了萬曆丁酉年(二十五年,1597)的湖廣鄉試第一名,並於次年登進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