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清朝時期的八旗是什麼樣的?他們的戰鬥力如何?

清朝時期的八旗是什麼樣的?他們的戰鬥力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601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創立了八旗制度,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文章。

“八旗”曾經是女真一族標誌性的兵制,這種兵制結構有其獨特的區域優越性,在提升綜合國力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清軍入關後,曾經戰功赫赫的八旗軍,在晚清的表現不盡如人意。總的來說,他們的戰鬥力非常弱,可是,雖然說他們戰敗了,但歷史證明,他們也絕不是孬種。

“八旗”服飾及軍旗

那麼,什麼是“八旗軍”?晚清的八旗軍究竟遭遇了什麼?爲什麼會不堪一擊……想要了解這些細枝末節,我們還得知道“八旗”的來歷。

曾經的“八旗軍”,輝煌建功

“八旗”最初源於滿洲(女真)人的狩獵組織,八旗裏面既包括了軍隊,也包括了普通百姓。八旗中的基本單位叫牛錄,每個牛錄300人。牛錄是軍政合一的機構,牛錄額真平時負責管理本牛錄的生產、生活事務,戰時組織出徵作戰。牛錄的上級單位叫甲喇,五個牛錄組成一個甲喇,每個甲喇1500人。五個甲喇組成一個固山(旗),每個固山7500人。八旗,是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明朝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整頓編制,分別以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爲首領。最初設黃、白、紅、藍4色旗(黃—代表土:白—代表水;紅—代表日;藍代表天)編成四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八旗制度正式確立。滿洲(女真)社會實行八旗制度,丁壯戰時皆兵,平時耕獵,而且他們屬於“一損俱損一榮俱榮”,這使得八旗軍有着極強的戰鬥力。

清朝時期的八旗是什麼樣的?他們的戰鬥力如何?

1601年設立四旗的旗主分別是:

整黃旗,旗主努爾哈赤統領;

整白旗,旗主努爾哈長子禇英統領;

整紅旗,旗主由努爾哈赤赤次子代善統領;

整藍旗,旗主由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

1615年擴爲八旗的旗主分別是:

整黃旗,旗主努爾哈赤統領;

鑲黃旗,旗主努爾哈赤統領;

整白旗,旗主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統領;

鑲白旗,旗主由努爾哈赤十二子阿濟格統領。

整、鑲紅旗旗主由努爾哈赤次子代善統領。

整藍旗,旗主由努爾哈赤侄子阿敏統領。

鑲藍旗,旗主由努爾哈赤第五子莽古爾泰統領。

其實這種組織架構,跟現在的民兵組織有點類似。閒時躬耕,戰時爲兵,這讓我想起了隋唐時期的“府兵制”。這種制度是古代兵制形式之一,最大的特點就是“兵農合一”。這種制度可追溯至西魏時期,歷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趨完備,唐太宗時期達到鼎盛。

所以,可不要小覷了八旗制度。八旗軍不但在軍事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還在社會生產方面帶來了突出的成績。

清朝的八旗制度比較特殊,它按照種族劃分爲滿洲八旗、漢人八旗、蒙古八旗,然後統一由八旗都統衙門統管,統兵權和發兵權完全由中央(皇帝)掌握。三支八旗陣營然後可再進行細分。分別有拱衛京畿的禁衛兵,下面的建制更爲複雜多元,有八旗驍騎營、八旗前鋒營、八旗步軍營、內府三旗,還有鎮守在地方上省城和重點城市的八旗駐防兵等。

清朝時期的八旗是什麼樣的?他們的戰鬥力如何? 第2張

特殊的兵制結構,不但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加強了女真內部的綜合實力,所以八旗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尤其是清軍入關的時候表現得尤爲明顯。

努爾哈赤死後,公元1644年,這支強大的八旗軍,在攝政王多爾袞的帶領下,一路殺入中原,最後一舉滅了明朝殘餘勢力,直至奪得大明江山。而且相對於明軍,八旗軍有兩個顯著優勢:

第一,技術裝備完勝明軍。在“薩爾滸之戰”中,明軍共損失兵力約45800餘人,戰死將領300餘人,喪失騾馬28000餘匹,損失槍炮火銃20000餘支,元氣大傷,後金軍的勝利,此戰不但使其政權更趨穩固,而且奪取了遼東戰場的主動權。這是一次典型的以少勝多的案例,經歷這次洗禮,清軍在冷兵器製造技術上突飛猛進,在遼東地區還形成了一個專門打造冷兵器的專業兵工廠。

第二,八旗軍相對於明軍氣貫長虹。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在後金大軍的氣勢上,有萬夫不當之勇,那時候的遊牧民族擅長鐵騎,加上明軍火器的落後、吏治的腐敗,八旗的的士氣正值旺盛,所以,明軍只能甘拜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