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清朝時期湘軍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戰鬥力又如何?

清朝時期湘軍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戰鬥力又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曾國藩,晚清重臣,湘軍創立者和統帥。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在太平天國運動前期,江忠源組建了一支2000人的地方團練武裝,在作戰中表現不俗,曾國藩受此啓發創建了湘軍。衆所周知,曾國藩正是因湘軍而成名,筆者在此首先詳述其組織架構和軍事裝備,希望能以此和大家探討湘軍成功的祕訣。

01

湘軍的組織架構和軍事裝備

首先來看看湘軍的組織架構,湘軍的基本作戰單位是營。一個營裏有5名軍官,500名士兵。營下分爲4哨,哨以下再分爲隊,還另設一支親兵,也分爲若干隊其等級設置和每級人數如下:

營官(營長)1人,配有親長(高級軍士,營長衛兵)3人,什長(軍士)3人,親兵(營長衛兵)60人,火勇(炊事員)6人;哨官(連長)及哨長(哨官副手)各4人;護勇(聽差,傳令兵,每哨5人)20人;什長(軍士,每哨8人)32人;正勇(士兵,每哨84人)336人;火勇(炊事員,每哨9人)36人。

清朝時期湘軍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戰鬥力又如何?

每1隊親兵裏通常包括1名沒有軍銜的軍官、10個士兵和1個炊事員。每1營包括1名軍官和107個士卒。根據《湘軍志》記載,每個營的裝備包括2門輕型擡炮,48支步槍,90支火繩槍(擡搶),95把刀劍,95支長矛。這只是記錄在冊的數字,而實際上湘軍是不遺餘力,把能找到的武器都作爲裝備。在這些武器當中,最有效的武器是步槍,由英國人在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中首先使用(如下圖所示)。

這是一種老式的大口徑短槍,重約20磅(約18.2斤),防守時駕在一個轉檯上,重逢時架在人的肩膀上。它的裏面填充了鐵球和彈丸充當子彈,近距離射擊時是可以致命的武器。在清廷還未對外購買這種裝備之前,太平軍早已先發制人,向外國大批購買了這種武器。他們在初期的戰鬥中頻頻告捷,多半是由於這種新式裝備的優越性。

清廷在吃了苦頭後,從1860年開始從外國購置這種當時的先進武器,同時得益於英法下令對太平軍進行了武器禁運,於是清軍逐漸挽回了戰場上的頹勢。到了1864年,湘軍的每一營都有好幾隊配備了新式的武器,人稱“洋槍隊”。

值得注意的是,太平天國運動期間,長江流域還沒有動物牽引物資的習慣,也沒有車輛運輸。在無法使用船運的地方,開始使用人力,由青壯年男子挑擡彈藥、輜重等軍用物資。每個營都配有負責搬運的長夫,人數如下:

營屬普通長夫78人,擡炮隊每隊3人,步槍隊每隊3人,其他各隊每隊2人,每名哨長配備4人,這樣1個營共計長夫180人。

長夫和軍中的士兵一樣有軍籍,打仗時就由他們來頂替死傷人員。有證據顯示,當長夫頂替士兵後,空出的長夫名額往往由軍隊所在地的長夫來填補,這些人隨後又會成爲士兵。到了太平天國運動後期,湘軍裏面很多士兵都並非湖南人。

事實上我們可以斷定,左宗棠通過這種方式招募了許多原屬太平軍的人,後來他在甘肅和新疆鎮壓起義,軍中幾百名士兵都是從前的太平軍。據統計,一個營的全部作戰力量是500人,但實際上一個營的總人數達到了688人,其中有5名軍官,2名文書,1名軍法官,500名士兵及180名長夫。

和現代軍隊不同的是,湘軍在營以上沒有特設的軍事單位,但2到10個營可組合在一起,由1名選定的“統領”指揮,其軍銜相當於西方的“准將”。2個及2個以上統領所統率的軍隊組合在一起,由一名“大帥”指揮,其職務相當於西方的“將軍”,他所指揮的部隊稱爲“軍”。

清朝時期湘軍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戰鬥力又如何? 第2張

02

湘軍的凝聚力從何而來?

比起綠營抓壯丁的現象,湘軍徵召官兵的制度完全以自願爲原則。大帥從親朋好友中選出他手下的統領,然後這些統領再從自己的友人中選出營官,營官如法炮製挑選哨長、招募士兵。值得重視的是,湘軍接納的士兵只限於來自鄉下的農民,城鎮居民和曾在衙門聽差的人都被排除在外。因此產生了一個現象,整個營的士兵都是從毗鄰的幾個村裏招募的,大家都是鄰里,彼此相識。就這樣,營成了一個家長制的軍事組織,營官相當於“父親”,哨長相當於“兄長”,士兵相當於“兒子”。

每個應徵而來的士兵都需要有同村的人具保。他們必須是身強力壯、身手靈活的年輕農民,在村子裏一向名聲不壞。每個士兵都必須由營部登記入冊,他的姓名、他父母兄弟的姓名都記錄在內,如果他有妻兒,其姓名也要一併登記。每個士兵還必須在自己的姓名旁邊按上大拇指的指紋。

03

湘軍士兵的待遇

湘軍士兵的薪餉無所不包。軍隊爲每個士兵提供一套作戰時用的軍隊制服,也可在其他儀式慶典中穿戴。薪餉中還包括衣物、食品、鞋子、藥物等。營官每月領取50兩銀子的俸祿,另有150兩銀子的津貼,用於僱傭文書、救助傷員、購置服裝和軍旗等。分配給營部的經費也由他領取。以日薪計算,按30天爲1月,每月的分配如下:哨官9兩,副哨長6兩,什長4.8兩,親兵4.5兩,士兵4.2兩,火勇3.3兩,苦力或長夫3兩。

以30天爲1月計,全營的薪餉每月爲2892.2兩銀子,這裏麪包括了營官的俸祿和津貼。湘軍的薪餉一般都是拖延幾個月才發。但比起八旗綠營軍的吃空餉喝兵血,湘軍士兵的待遇無疑是好多了。對於陣亡士兵,湘軍會給他的家屬一筆撫卹金,對於受傷致殘的士兵,也給予數額不等的救濟金。

04

湘軍如何行軍紮營?

清朝時期湘軍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戰鬥力又如何? 第3張

軍隊平常每天行軍16至21公里,急行軍時速度則達到每天32公里。紮營時不論逗留時間長短,都會在營地外頭挖一條起保護作用的壕溝。壕溝深3米、寬2.4米,底部較頂部稍寬;壕溝內側築一道高2.4米、寬3米的牆,牆內再挖一條壕溝,尺寸是外壕的一半;壕溝內再築內牆,尺寸是外牆的一半。士兵住在內牆之中。

平時營裏每天有50人放哨,敵情出現時哨兵的人數加倍。這些哨兵兩小時輪換一崗,其口令在午夜時更換。所有通往營地的道路都設了路障。距營門約百米處設一市場,農民和商販在此聚集,和營裏的人做生意。值得一提的是,湘軍的軍規非常嚴格而獨特:

軍營附近不許吸食鴉片;禁止賭博;禁止大聲喧譁;女性不能進入軍營,且在任何地方侵犯婦女都是死罪;嚴禁士兵散佈謠言或討論迷信的異象;士兵不能在沒有軍官參與的情況下開會,不許祕密結社和信奉怪力亂神,也不能穿着色彩鮮豔或設計奇特的服裝。

05

曾國藩如何治軍?

據稱曾國藩起初並不太信任這些農民出身的士兵,生怕他們缺乏勇猛之氣,因爲當時的觀念通常認爲,種田的農夫和勇敢的尚武精神不沾邊。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這些農夫英勇善戰,而且不被思鄉之情所牽絆,離家越遠,士氣反而越高漲。事實證明曾國藩的擔心是多餘的。湘軍的赫赫戰功很快就家喻戶曉,湖南人爲他們的軍隊感到格外自豪。據說每回湘軍徵兵,一個名額都有十人爭搶。

曾國藩治軍注重思想控制,他對軍官循循善誘,訓誡他們要盡忠報國,隨後這些思想又由軍官灌輸給士兵。這些農民出身的士兵大多沒有見過世面,對他們來說,所出身的縣城就是整個世界。他們在軍中逐漸接受了從前聞所未聞的新思想,因爲自信心大大提高,感到作爲軍人的榮耀,如此一來士氣得以凝聚,進而通過時間的洗禮,使得湘軍成爲了一支真正的軍隊。

湘軍這個名號流傳久遠,是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武裝力量, 其餘脈甚至可以延續到民國時期。但湘軍的總人數很難計算。據稱1856年是湘軍由6萬士兵,此時他們大多都是湖南人。後來與太平軍作戰時,很多地方省份的軍隊重組,與湘軍合併。例如李鴻章最初與曾國藩聯手,並肩作戰好幾年以後才另外建立了淮軍,但其架構仍與湘軍基本一致。湖南省內在戰爭期間保留了大量兵力以保衛本省,而湖南籍士兵在省外服役的人數最多時超過12萬人。

清朝時期湘軍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戰鬥力又如何? 第4張

06

結語

多年以來,湘軍都是清王朝唯一能對抗太平軍的武裝力量。要是沒有湘軍,沒有受其影響而發展出來的其他武裝力量,那麼毫無疑問,清朝已被太平軍推翻。在太平軍橫掃這片土地之前,八旗軍和綠營軍這兩支正規軍已如風中的敗絮,不堪一擊。在湘軍這樣的新軍之中,機會對優秀人才敞開了大門,他們在軍中的地位逐步上升。憑藉在艱苦卓絕的戰鬥中的英勇表現,湘軍涌現了大量人才,不少來自湖南農村的士兵獲得了名望和地位,許多大字不識的人被擢升至將軍一級,而這些榮耀在和平時期,是隻屬於讀書人的,戰爭給了這些貧苦的農家子弟改變命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