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天京事變中,諸王反目成仇的原因是什麼?

天京事變中,諸王反目成仇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京事變指的是太平天國領導集團之間發生的一次公開分裂,這一事變將太平天國的歷史分爲了兩個部分,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王朝歷史中,不間斷的上演着鼎盛與衰敗。這樣的情況,似乎成爲了歷代封建王朝都逃不出的一個“怪圈”。並且,每當封建統治走到末路之際,總是會有民衆站出來,反抗腐朽的封建統治。這樣的情況,在王朝更迭的歷史上,不斷的上演着。即使是到了近代的時候,也是如此。當古老的華夏大地,邁入與世界同行的近代之後,更是加劇了這樣的衝突。

天京事變中,諸王反目成仇的原因是什麼?

恰在此時,因爲封建社會的腐朽,以及在西方新鮮事物的不斷衝擊下,太平天國這場運動, 走入了人們的視野中。太平天國維持時間達14年之久,期間,沉重的動搖了原有的封建統治秩序。只不過,這場運動,最終還是因爲種種原因,被清王朝無情鎮壓。當我們,在談論到這場運動的時候,往往都會提到這樣一個事件,這個事件就是“天京事變”。因爲,自“天京事變”後,整個運動就開始走上了下坡路,雖然運動在後期,一度出現過中興的景象,但最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當後人在看這場源自於內部的權力爭奪時,總是會或多或少的產生些許的疑問,那就是,在這場變亂的另一面,昔日並肩作戰的諸王,爲何會反目成仇?

首先,我們最先要清楚的是太平天國的一個特性,這個特性就是皇權與教權的矛盾,正是這份矛盾的激化,成爲了日後諸王之間,反目成仇的最爲根本的原因。這與洪秀全在相當長的時間,沒有直接參與領導運動有着很大的關係。1848年的時候,因爲,馮雲山的入獄與洪秀全沒能直接領導運動,使得楊秀清憑藉着所謂“天父下凡”的噱頭,掌握了太平軍的軍政大權,導致後來的洪秀全成爲了一個象徵。其實,那個時候矛盾就已經初見端倪,但是因爲外部壓力的強大,一直被擱置了下來,所以在定都天京後,這樣的矛盾則凸顯的尤爲嚴重。

天京事變中,諸王反目成仇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到了,建都天京之後,楊秀清的權力慾望,也因此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頂峯。這樣的情況,在於他總是會以教權的名義,對洪秀全的君權進行壓制。甚至,在許多公衆場合也會有意打壓洪秀全的威嚴。在1853年的“東試”中,楊秀清甚至以“四海之內有東王”爲考試題目,選拔人才。這所有的一切,無疑加重了他們兩人之間的矛盾。以至於,在“天京事變”發生前,楊秀清甚至假借教權,仗打洪秀全。這就使得,當時的朝野上下形成了只知有東王,而不知有天王的情況。到最後,楊秀清甚至開始窺伺君權,就有了著名的“逼封萬歲”那一幕。

同時,不僅是對洪秀全進行打壓,對於其他諸王,楊秀清也進行各種各樣的打壓。不論是韋昌輝,還是石達開,無不受到其迫害,韋昌輝甚至受到了當時楊秀清的仗責。當然,這些只是楊秀清衆多跋扈之事的冰山一角。同時,這也使得楊秀清在朝堂中,處在了一個近乎孤立無援的地步。因爲,無論是與諸王之間的關係,還是與洪秀全的關係。都因爲,其野心的不斷膨脹,使得此前隱藏着的內部矛盾,進一步惡化了起來。

天京事變中,諸王反目成仇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在“逼封萬歲”的事情發生後,最終各方反對力量共同聯合,將楊秀清完全誅殺。這樣的情況下,理論上諸王應該因爲楊秀清被剪除,重歸於前。但是,這個時候,韋昌輝爲了能夠填補楊秀清死後的權力真空,對此前原東王手下的將士,進行了瘋狂的屠戮,並且,還殺掉了石達開的全家。最後,洪秀全只得將韋昌輝也誅殺。這場鬧劇,才宣佈告一段落。

其實,我們在看這一幕幕的反目成仇的時候,總是要嘗試着去透過事物的表象,去摸索本質。這反目成仇的另一面,除去教權與皇權的衝突外,還有很大的原因在於楊秀清、韋昌輝等人個人權力慾望的膨脹。這樣的情況下,你死我活的爭奪,最終會以一種事變的方式,呈現在世人的眼前。同時,這樣的權力矛盾,最終也使得昔日並肩作戰的諸王,成爲了互相仇殺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