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皇權與相權是什麼關係?宋代爲何出現二者相制衡的局面?

皇權與相權是什麼關係?宋代爲何出現二者相制衡的局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時期出現了皇權與相權相制衡的局面,爲什麼會這樣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皇帝和臣子之間一直處於一個比較微妙的關係,按理說皇帝是整個國家中等級最高、權力最大的人,擁有着至高無上的地位。但是在皇帝之下還有一羣臣子幫助皇帝做出一些科學的決策,而由於雙方的立場不同,就會導致一定程度上皇權和臣子權力的對立,這種對立直接集中於臣子的領袖——宰相和皇帝之間。

各朝各代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而在宋朝皇權和相權這兩者在此消彼長的發展當中都得到了加強。這表現在兩者權力的穩定,一方面皇帝的地位非常穩固,不會有人能夠凌駕於皇權之上,另一方面宰相能夠有效地約束皇帝,利用自己的權利防止皇帝的專制和濫權。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宋代的皇權和相權相對來說就比較平衡,形成了宋朝總體良好的政治局面。但是在宋孝宗時期,政治事務多是由皇帝下達,很少由臣子上進,從此皇權得到了加強,相權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成爲了後代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的趨勢。

皇權與相權是什麼關係?宋代爲何出現二者相制衡的局面?

一、皇權和相權的關係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帝和宰相的職責是不相同的,宰相的職責主要是管理朝堂上的一些要務,並且協助皇帝處理一些國家大事,可以說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但如果宰相不能行使好自己的這種權力,就會威脅到皇權。

01.相互依存

皇帝在執政的時候,爲了保證自己決策的科學性,就會徵求臣子們尤其是宰相的意見,另外宰相可以幫助皇帝分擔一部分的公務,以免讓其太過於操勞,因此皇帝是離不開宰相的。儘管後來在明朝洪武帝時期曾廢除過一段時間的丞相制度,但後來的皇帝們還是設置了類似職能的首輔來協助自己辦公。

皇帝是一個封建國家中地位最高的人,擁有着最高統治權,宰相與皇帝之間的關係是從屬關係,因此皇權和相權也就不是一種平行關係,相權是從屬於並且服務屬於皇權的,他們相互依存,共同決定國家的大小事務。總體上說兩者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在理想化的情況下,皇權和相權應該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這纔是封建士大夫們心目中的理想政治的形態。

然而在現實情況中,皇權和相權總是避免不了相互對立和相互鬥爭,經常處在一種此消彼長或者同向消長的狀態中。比如在漢武帝后期的時候宰相的存在只是一個形式,實際上並沒有很大的權利,這是皇權強勢的情況;另外還有一種相權強勢的情況,是在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當時的漢獻帝只是一個傀儡,沒有任何實權,但相權如果超過了皇權,就意味着這個朝代快要結束了,因而這是一個不好的徵兆。

02.宋代的皇權和相權

宋代的皇權相比前代來說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強,皇權在當時越來越至高無上,他們的地位是非常穩固的。這是因爲在宋代,皇帝將所有的大權執掌在自己的手中,沒有宦官、女寵、外戚、權臣等來和皇帝“分享”治國之權,因而也沒有篡權的事情發生,沒有人能與之抗衡。

宋代的皇帝掌握着兩種最關鍵的權力,即最終決定權和宰相任免權,這使得相權就不能同皇權比肩。儘管宋代的政令形成有着確定的程序,但無論是什麼樣的政令,必須由皇帝點頭才能夠算數,宰相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提建議的權力。

另一方面宰相位列百官之首,他就有一定的任免權,而宰相的人選卻是由皇帝來選定的,如王安石時期,大部分的人都反對王安石出任,而宋神宗、宋孝宗卻憑一己之力將其送上宰相之位。所以宰相的更換更是一件常有的事情,因而在宋代宰相的任期都會比較短,最長的王珪任期也才105個月,由此可見相權再大也大不過皇權。

皇權與相權是什麼關係?宋代爲何出現二者相制衡的局面? 第2張

二、對皇權的制衡

皇權和相權一方面相互依存,另一方面也彼此制衡,皇帝爲了不讓宰相的權力過大威脅到自己的權利,會在各個方面約束宰相行事,而宰相爲了防止皇帝濫用權力,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監督和制約的作用,這就達到了雙方的制衡。

01.通過道理及思想觀念約束皇權

上文提到,道理和上天是高於皇帝的,雖然它們相對來說有些虛無縹緲,但是在皇帝做決定的時候也會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如在《夢溪筆談·續筆談》中記載道宋太祖問趙普說在天下中什麼東西纔是最大的,趙普回答說道理最大,宋太祖接連稱讚,認爲他說得很對,但道理的約束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皇帝認可這個道理,便會去執行,如果皇帝不認可,那麼道理也無用。

另一種是通過給皇帝灌輸一些思想觀念來約束他們,如“王者無私”、“人君有過”、“君道無爲”等,讓皇帝從內心深處認同這些觀點。如果皇帝有所偏私,官員們就會上奏提醒,更有甚者還會指責皇帝,皇帝面對這些指責也只能贊同。這就在觀念上約束了皇帝的行爲,讓他們認識到天下是百姓的,從而達到他們的目的。

02.通過權力行使約束皇權

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給皇帝進行“洗腦”,宰相就贏得了皇帝的尊重,這表現在皇帝在決策事務的時候往往就會採納或聽從宰相的建議,因而宰相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就比較高。宋真宗更是對當時的宰相達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這就造成了宰相權力的擴大,他們可以左右甚至決定皇帝頒佈的政令,所以在宋代權力大的宰相是比較多的。

宋朝在頒佈政令方面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先由皇帝和宰相及執政大臣商議,其次由中書起草,將草稿交由給事中(宋代官職)審覈,審覈過後再經由皇帝批准,就可以公之於衆,在這個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會有專門的人員進行質疑或者駁回重新商議。這種政令頒佈的方式保證了決策的科學性,讓每一個參與到這個環節中的人都能夠有評判審覈的權力,最大限度的照顧到了所有人的利益。

皇權與相權是什麼關係?宋代爲何出現二者相制衡的局面? 第3張

皇帝如果不按照這個規定辦事,宋代的士大夫們就會上奏批評皇帝,並且不會承認這個政令的有效性,面對這樣的情況宋仁宗非但不會生氣,反而會稱讚臣子能夠約束自己。皇帝如果按照這個程序辦事,那麼被賦予駁回權力的人往往也會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力,對不合理的政令駁回重議,絲毫不留情面,可見皇權還是受到了很大的約束的。

三、制衡局面的成因

宋代能夠形成皇權與相權制衡的局面,離不開皇帝和宰相雙方的努力,這是因爲他們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都是爲了能夠營造一個清明的政治氛圍,以便能夠抵禦外敵,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

01.維護皇權

宋代的宰相們在決策的過程中反駁皇帝的提議,這樣的做法並不是爲了借削弱皇權來進行造反之類的事情,而是爲了防止皇權的濫用,爲了防止出現以往外戚專權、宦官專政等擾亂朝堂秩序的情況發生。歷史證明這樣的做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在兩宋時期從未發生類似的情況,皇權從根本上得到了維護。

而對於宰相的良苦用心,宋代的大部分皇帝在內心深處也是清楚的,宋孝宗曾說過“卿言可謂愛聯”,這表明皇帝和宰相之間的關係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劍拔弩張,總體上還是比較和諧的。這也是爲什麼說相權相比前代有所加強的原因,其中離不開皇帝的默許。

並且皇帝對宰相也有一定的限制,如設立審官院分擔宰相的事務,不允許宰相接見賓客,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爲了防止相權過分濫用,從而讓相權越過皇權。這種制約並不是爲了造成兩者之間的敵對關係,相應的宰相也是明白這個道理的。

皇權與相權是什麼關係?宋代爲何出現二者相制衡的局面? 第4張

02.士大夫的崛起

經過了隋唐時期科舉制的完善和實施,宋代也基本上延續了這一選官制度,這就造成了官場中大多是科舉出身的讀書人,他們組成了宋代的士大夫階層。這一階層具有其本身的開放性,即無論是什麼身份的人,都能夠通過讀書做官進入到這一階層當中,因此他們就組成了宋代官場上的主要力量羣體。

士大夫階層的崛起影響到了宋代的政治,這表現爲當時的政治形式有很大程度上是士大夫政治,他們的心中有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希望皇權和相權能夠形成一種雙贏的局面,達到自己心目中的清明政治。他們整體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如北宋的朋黨、南宋的太學,都顯示出了士大夫階層的實力,由他們來參與朝政,就會形成上文中以大道理來左右皇帝思想的情況。

四、總結

皇權和相權強弱的問題一直是各朝各代都存在的基本問題,而在宋朝這兩種權力達到了一個總體上的平衡。但在這個過程當中,皇帝也依舊掌握着至高無上的權力,是總的決策者,而相權只是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並不是絕對的。皇帝和宰相相互制約,共同創造了宋代比較開明的政治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