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中國歷史上北伐戰爭有勝利的嗎?歷史上北伐戰爭大盤點

中國歷史上北伐戰爭有勝利的嗎?歷史上北伐戰爭大盤點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歷史上北伐戰爭有勝利的嗎?中國歷史上北伐戰爭爲什麼總是輸?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史上以失敗而告終的八次北伐,“北伐”在中國歷史上可謂是一個比較流行的詞,北伐所指的往往是歷代南方政權未恢復中原,長江黃河、統一全國的舉動,但是,實際上卻差強人意。歷史上中國的北方無論是政治、軍事、經濟實力都高於南方,南方統一北方的時機還不成熟,這就是爲何每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

1、東晉時期祖逖北伐

當時東晉政權剛剛建立,北方流亡到江南的人們爲了恢復家園進行北伐。人物首推祖逖,當時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爲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於是到淮陰駐紮,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經過4年多的苦戰,祖逖率領的北伐軍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失地,使石勒不敢揮兵南向。太興四年(321),正當祖逖抓緊積穀練兵,準備進軍河北時,東晉朝廷派戴淵都督北方六州諸軍事指揮逖軍,並扼制逖軍後路。同時東晉統治者內部鬥爭非常激烈。這些情形,使滿腔熱忱的祖逖憂憤成疾,病死軍中。北伐功虧一簣,北方領土爲後趙石勒所得。

2、東晉時期桓溫北伐

祖逖北伐失敗後,東晉權臣桓溫爲了建功立業、樹立自己在朝廷中的威信也進行了北伐。永和三年(347年),他率軍入蜀,滅了氐人李氏的漢國,聲威大振。後來他曾三次北伐。第一次是在永和十年(354年),他親率步騎四萬餘人,連破氐族苻健軍,直抵霸上(今陝西長安東)。當地居民“持牛酒迎溫於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圖今日復見官軍!’”(《晉書·桓溫傳》)桓溫因軍糧不繼,未能攻克長安,退返襄陽。

第二次北伐是在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溫擊敗羌族貴族姚襄,收復洛陽。桓溫向晉穆帝建議還都洛陽;又建議自西晉末年南遷的土庶人等,一律返回故鄉。但上自皇帝下至達官貴人,均安於江南一隅,不願北還。桓溫的建議未被採納。後來桓溫返回江南,洛陽和其他已恢復的土地又相繼失掉。第三次北伐是在太和四年(369年),桓溫率步騎五萬人大敗前燕軍,進抵枋頭(今河南浚縣)。可是前燕得到前秦的支援,截斷了晉軍的糧道,桓溫只得退兵。在退兵途中,晉軍遭到前燕名將慕容垂騎兵的追擊,死傷三萬人。最後導致北伐以失敗而告終。

3、東晉時期劉裕北伐

中國歷史上北伐戰爭有勝利的嗎?歷史上北伐戰爭大盤點

東晉末年,北府將領劉裕控制朝政。佔據山東地區的鮮卑慕容氏南燕政權,此時便乘東晉衰亂之際屢次侵擾東晉邊境。義熙五年(409年)二月,慕容超大掠淮北,劉裕興兵北伐。四月,率水軍從建康北上,沿淮河,越大峴(今山東沂水北穆陵關),次年攻破南燕都城廣固(今山東益都西北),收復青、兗兩州,追獲慕容超,斬首建康。九年(413年),西攻譙縱,收復巴蜀。十二年(416年)後秦主姚興病卒,子姚泓繼立,兄弟相殺,關中擾亂。劉裕乘機率大軍分兵四路北伐後秦,進攻關洛。途經黃河,擊敗北魏軍。翌年進克洛陽,至潼關,命大將王鎮惡直趨長安,姚泓投降,後秦亡。

晉軍收復長安,在少數民族統治下達百年的漢族百姓紛紛響應。這時留在朝廷坐鎮的尚書左僕射劉穆之病故,劉裕怕政權旁落他人之手,便留次子劉義真鎮長安,王修、王鎮惡等率兵萬餘輔佐,自己倉促返回建康。長安留守軍內訌,夏主赫連勃勃乘機奪取關中。劉義真雖被迫撤出長安,但自潼關以東、黃河以南直至青州已爲南朝版圖,江淮流域得到保障,這是祖逖、桓溫經營百年所未能達到的。劉裕在朝廷中聲望也達到極點,進而實現禪代。

4、宋文帝劉義隆元嘉北伐

劉宋先後於元嘉七年(430年)和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兩度大舉北伐,每次北伐都是宋軍趁春夏雨季北進,並迅速攻佔沿黃河一線的重鎮,然後沿河列戍置守,元嘉七年戰領河南後還設立了河南四鎮:洛陽、虎牢、滑臺、碻磝;但是等到秋高馬肥的時節,北魏鐵騎南下,沿河的防禦便很快崩潰,所以兩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

因宋文帝的年號爲元嘉,故這場大規模北伐被稱爲元嘉北伐,又因爲此戰中,拓跋燾兵臨長江北岸的瓜步山,所以也叫瓜步之戰。後世大詞人辛棄疾曾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內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之句,說的正是這段千古教訓。

5、南朝梁武帝時期陳慶之北伐

南朝梁武帝蕭衍欲以魏圖魏,於梁武帝大通元年(529年)派將軍陳慶之率7000白袍騎兵擁北魏北海王元顥北上。陳慶之率軍連克滎城(今商丘東)、樑國(商丘)。大梁(開封)、滎陽、虎牢,遂入洛陽。魏主元子攸北逃,元顥在洛陽登位。時北魏主政者爲爾朱榮,爾朱榮坐鎮晉陽,遙制洛陽朝廷。爾朱榮聞洛陽有變,當即火速南下,邊行邊部署各部迅速南下集結,然後擁魏主進兵洛陽。

陳慶之扼守河陽河橋,以拒爾朱滎之軍。爾朱榮縛材爲筏,渡過了黃河。元顥及陳慶之軍潰敗,元顥被殺,陳慶之逃回南朝。魏主重回洛陽。陳慶之入洛之戰爲劉宋以後南方對北方較深入的一次用兵,與劉宋時期的北伐一樣,其進兵也速,其潰敗也速。

6、南宋高宗時期岳飛北伐

岳飛於宋紹興四年(1134年)擊敗叛將李成,收復襄陽;又乘勝北進,從僞齊手中收復鄧州、唐州及信陽軍。紹興十年(1140年),岳飛自襄陽大舉北進,相繼收復穎昌(今河南許昌)、淮寧(今河南淮陽)、鄭州,又配合敵後抗金的李興收復洛陽等地。七月,岳飛在郾城大敗金元帥宗弼之軍,又在穎昌大破金兵的反撲,乘勝進至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里),與金軍對壘,準備渡河收復失地;由於岳飛的勝利進軍,河東、河北人民紛紛響應,襲擊金軍,斷其歸路。

金人大恐,準備退回北方。就在這時,秦檜與襟高宗謀棄淮河以北之地與金人求和,急詔岳飛班師,岳飛被迫退兵,所復諸州再次喪失。宋高宗殺岳飛,自毀長城,也毀掉了岳飛北伐的成就,南宋以屈辱的代價換得了暫時的和平,這就是“紹興和議”。

7、南宋孝宗時期的張浚北伐

中國歷史上北伐戰爭有勝利的嗎?歷史上北伐戰爭大盤點 第2張

孝宗在經過和主和派的激烈鬥爭後,決定派張浚北伐。張浚坐鎮揚州,派手下將領李顯忠和鄒宏淵北伐。宋軍初戰告捷,收復了靈壁和宿州。但金國很快在河南調集了兵力,反攻。因爲李鄒不和,宿州失守,接着宋軍又在符離潰敗,北伐失敗。主和派看到戰爭失敗,又重開求和論調,於是主和派開始佔上風。主戰派不甘妥協,堅決作戰。

孝宗試探了金國的議和條件,覺得太苛刻,不能接受。但此時,宋在北伐失敗後,已無力再打下去了。金又乘機繼續進攻宋,宋岌岌可危。最後,孝宗答應了金國稍做退讓的議和條件,就是將完顏亮入侵後,宋收復的唐、鄧、海、泗四州還給金國。改宋對金稱臣爲叔侄之國,將歲貢改爲歲幣,數量比以前減少20萬。將秦,商二州的土地割讓給金。這就是歷史上的“隆興和議”。

南宋寧宗時期韓侂冑北伐開禧二年,韓侂冑貿然進行北伐,結果很快就遭到了失敗。北伐的失敗讓韓侂冑成爲衆矢之的。他的政敵史彌遠藉此與主和派和韓的反對派集結成聯盟。而金人又以殺韓侂冑作爲和談條件之一。開禧三年十一月三日,史彌遠等在楊皇后支持下,僞造密旨,將韓侂冑殺死,並將他的人頭函首送到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