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在宋朝時期瓦子勾欄是什麼地方?是做什麼的?

在宋朝時期瓦子勾欄是什麼地方?是做什麼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瓦子勾欄”,是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東京重要的民間演出場所,也是北宋文化的一大特色。

瓦子內部有不同的專業藝人圈,不同的圈子用欄杆或繩索或幕帳圍成,稱爲勾欄,一個勾欄即爲一個相對獨立的演出場所。這種演出形式觀衆易聚易散,取瓦合、瓦解之義,故稱瓦子。

“瓦子勾欄”中常表演的伎藝有說書、小唱、雜劇、傀儡、講史、小說、散樂、舞蹈、影戲、雜技等,也就是所謂的“百戲”。當時東京的瓦子以東角樓街最爲集中。“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裏瓦。其中大小勾欄五十餘座”,其他有舊曹門外朱家橋瓦子,大內西邊的州西瓦子、保康門瓦子、舊封丘門外斜街州北瓦子等。

各類“瓦子勾欄”遍佈東京全城,如此龐大的文藝演出場所,當時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宋朝時期瓦子勾欄是什麼地方?是做什麼的?

東京的說唱曲藝主要有說書、諸宮調、說諢話、小唱、嘌唱、叫果子等。這種說唱曲藝在宋代大放異彩,成爲宋代文化藝術中的瑰寶。

說書,是宋代新創的藝術形式之一,也是瓦子勾欄中最常見的文娛節目。說書人所用底本稱爲話本,內容取材相當廣泛。說書內容大體可分爲講史、說經和小說三類。

諸宮調,是一種比較高級的說唱藝術,以唱爲主,唱詞是將多種宮調連套演唱,表演一個故事。將單一的宮調發展爲說唱結合的諸宮調連唱,是諸宮調創新的特色,再配上不同種類的樂器,使得這一藝術門類在舞臺上更加活躍。這一形式的創始人是澤州(山西晉城)人孔三傳,而其發展則在東京。諸宮調當時深受人們的喜愛,尤其是社會上層人士。元劇《西廂記》,可謂諸宮調的代表名作。

說諢話,諢話即趣話、笑話,是一種詼諧幽默的說唱伎藝。它不僅有散文說白,還有韻文的長短句可以詠唱。宋人王灼《碧雞漫志》中說:“長短句中作滑稽無賴語,起於至和(1054~1056),嘉祐(1056~1063)之前,猶未盛。”當年兗州張山人說諢話造詣頗深,獨步京師。

小唱,是以詞曲配合音樂進行演唱的藝術形式。由於宋詞的發展,在東京無論瓦子勾欄還是酒樓妓館,小唱均爲人們所喜愛。小唱表演時,由歌者手執拍板擊拍演唱,或由一人吹簫、觱慄等伴奏,這種“淺斟低唱”的柔美音樂旋律,雅俗共賞,很適應市民的生活需要,從而發展爲相當普及的一種文藝形式。當時東京有名的小唱家有李師師、徐婆惜、封宜奴、孫三四等。

嘌唱,是宋代產生的將宮調與叫果子等諸色歌吟叫賣之聲融爲一體的一種新的民間歌曲形式,音調曲折柔曼,所用樂器有鼓或盞。宋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舍衆伎》中對之解釋說:“嘌唱,謂上鼓面唱令曲小詞,驅駕虛聲,縱弄宮調,與叫果子、唱耍曲兒爲一體,本只街市,今宅院往往有之。”

宋代說唱曲藝還有唱賺、合生、猜謎等多種形式,可謂百花齊放。

在宋朝時期瓦子勾欄是什麼地方?是做什麼的? 第2張

傀儡戲,也叫木偶戲,在東京也有廣泛的發展,其種類有:杖頭傀儡,即用一根小直棍,上安木傀儡頭部,另用兩個小曲棍作爲左右臂支撐木偶的上衣,由人雙手操作表演;懸絲傀儡,即用細小絲線數根,系與傀儡的頭部和四肢等部位,人在幕後牽動絲線來表演;水傀儡,即在船上演出的傀儡戲,利用水景表演歌舞、樂曲等多種多樣的節目,效果甚好。

影戲,在北宋東京也深受歡迎,內容生動活潑,滑稽有趣,很吸引少兒觀衆。東京元宵之夜,千街萬巷,多設小影戲棚,以滿足小兒需要。

東京雜劇豐富多彩,有較高水平,在百戲曲藝中光彩奪目。東京宮廷雜劇特點鮮明,多以諷刺性故事爲內容,映射大臣或皇帝等,起着諫官起不到的作用。東京瓦子中的雜劇取材較爲廣泛,也多是滑稽諷刺性故事,爲了吸引觀衆,吊人胃口,有的還採取連續演出的形式,一個雜劇可演七八天,精彩自不必說。

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