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歷朝歷代帝王不斷對孔子進行追封,孔子獲得過哪些尊稱呢?

歷朝歷代帝王不斷對孔子進行追封,孔子獲得過哪些尊稱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他是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後世尊爲“孔聖人”,並稱他是“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有着深遠的影響,孔子也被列爲“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孔子最大的貢獻就是把教育引向平民,在孔子之前,讀書是貴族和統治階層的事,普通老百姓是沒有資格也沒有機會去讀書的。

孔子自己雖然身處貴族階層,但他飽讀詩書卻沒有用武之地,因而他開壇布講,倡導有教無類,打破了教育壟斷,開創了私學先驅,遂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最終使儒家思想遍地開花,影響並統治中國歷史兩千多年。

歷朝歷代帝王不斷對孔子進行追封,孔子獲得過哪些尊稱呢?

鑑於孔子對後世影響之深遠,歷朝歷代的帝王們不斷地對孔子進行追封,稱號越來越多,等級也越來越高,那麼,孔子都獲得過哪些尊稱呢?

西漢末年,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漢平帝追封孔子爲“褒成宣尼公”,其中,“褒成”是古國名,“宣尼”是封給孔子的諡號,“公”是爵位,在我國古代社會,爵位分爲:公、侯、伯、子、男五等,其中公爵地位最高。

東漢時,永元四年(公元92年),漢和帝追封孔子爲“褒尊侯”。

北魏時,太和十六年(492年),孝文帝追封孔子爲“文聖尼父”,其中,“文聖”是追封的諡號,“尼父”只是一種尊稱。

北周時,大象二年(580年),周靜帝追封孔子爲“鄒國公”,其中,“鄒國”也是古國名,公是爵位。

隋朝時,開皇元年(581年),隋文帝追封孔子爲“先師尼父”,“先師”和“尼父”都是尊稱。

歷朝歷代帝王不斷對孔子進行追封,孔子獲得過哪些尊稱呢? 第2張

唐朝時,貞觀二年(628年),唐太宗封孔子爲“先聖”,隋朝至初唐時期,奠禮時是以周公爲先聖,孔子爲先師,至唐太宗起開始廢周公,而以孔子爲先聖。

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又追封孔子爲“宣父”,其中,“宣”是諡號,“父”是暱稱。

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追封孔子爲“太師”,這個“太師”是一種官位,其俸祿和職務實際授予孔子的嫡傳子孫,其他朝代的爵位也同樣由孔子的嫡子嫡孫領受。

天綬元年(690年),女皇帝武則天尊孔子爲“隆道公”,其中,“隆道”是諡號,公是爵位。

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追封孔子爲“文宣王”,其中,“文宣”是諡號,“王”是帝王,寓意孔子和周文王、周武王並列,至唐玄宗時,將孔子的地位推崇到了極致。

宋朝時,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追封孔子爲“玄聖文宣王”,四年後,宋真宗又改封孔子爲“至聖文宣王”。

唐宋之前的朝代封孔子也就是“公”,唐宋兩朝也只是把孔子升格到了“王”的地位,而與宋朝成鼎足之勢的少數民族王朝西夏,反而對孔子的封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西夏人慶三年(1146年),夏仁宗直接封孔子爲“文宣帝”,這一稱號,也成爲我國曆史上對孔子封號的最高級別。

歷朝歷代帝王不斷對孔子進行追封,孔子獲得過哪些尊稱呢? 第3張

元朝時,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封孔子爲“大成至聖文宣王”。

明朝時,嘉靖九年(1530年),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張璁認爲孔子稱王名不正言不順,明世宗依其意見,去王號及大成文宣之稱,而改封孔子爲“至聖先師”。

清朝時,順治二年(1645年),李若琳提請恢復孔子元朝時的封諡,經禮部商議,最終確定孔子爲“大成至聖文宣先師”。順治十四年(1657年),又改孔子封號爲“至聖先師”。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國民政府也封孔子爲“大成至聖先師”。

其實,相對這些帝王對孔子的追封,後世民間對孔子的評價最普遍、最高的稱謂卻是“素王”。

所謂“素王”,簡單地說就是沒有頭銜的君王,也可以理解爲沒有土地、沒有人民,只要人類歷史文化存在,他的王位的權勢就永遠存在。自古就有“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的說法。

當代哲學大師馮友蘭(1895-1990)先生曾指出,孔子著書立說是開王者之道,行王者之事,具王者之風,無王者之稱,所以也將其尊爲“素王”。英國科學史學家李約瑟也稱孔子是“無冕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