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古代秀才換做現在是什麼學歷 高中生能不能考上

古代秀才換做現在是什麼學歷 高中生能不能考上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秀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秀才”相當於今天什麼學歷,高中生能考上嗎?

秀才別稱茂才,原指才之秀者,也就是優異之才。最先有秀才這個稱謂的是春秋時期名叫賈生的人。“賈生,年十八,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吳廷尉爲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此時的秀才與我們日後所說的並不是同一個意思,而是指人才,與學歷並無直接關係。

古代秀才換做現在是什麼學歷 高中生能不能考上

廣義上的秀才,是我國古代在選拔人才時對賢者的一種美稱。漢朝實行察舉制,由地方官府考察和推舉人才稱爲秀才。當時選拔人才的標準是才學、道德和才幹。到了東漢時,爲了規避光武帝劉秀的諱改稱爲茂才。

科舉制度始創於隋朝,確立於唐代,完備於宋代,興盛於明清,也就是說從隋朝開始秀才便不再採用推薦制,而是自己報名參加。俗話說“學而優則仕”,這就讓更多的人有了進入仕途的機會。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成爲當時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古代社會這麼崇尚學習,那麼秀才到底相當於今天的什麼學歷呢?如果放到唐代,秀才科爲科第最高的等級,那麼恐怕連研究生都考不上。因爲在當時的30多年時間裏,每年也僅有1到2人能夠成爲秀才。所以後來秀才科就被廢除了,在當時只要是讀書人都可以稱之爲秀才。

如果你以爲唐代以後考取秀才就非常簡單,那麼就大錯特錯了。曾國藩作爲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也曾在考秀才時6次落榜,直到第7次才考中,終位極人臣。康有爲考了3次才考中;洪秀全則實在是考不上,恨透了當時的政府,發動了起義;袁世凱爲不能博一秀才,死不瞑目。

古時候能夠讀書上私塾的一般都是家境比較好的,普通老百姓連溫飽都不能解決,更別提讀書了,在他們眼中“百無一用是書生”,所以古代的文盲率比較高,高到百分之九十左右都不識字。人們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耕耘僅是爲了填飽肚子,而考取功名則成了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

古代秀才換做現在是什麼學歷 高中生能不能考上 第2張

很多人窮極一生的目標就是爲了中一個秀才,但是現實往往事與願違。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就是這樣一個悲情的角色,他熱衷功名,卻科舉失敗,固執地堅持“茴”字的四種寫法,到老仍然是個童生。

古代的科舉隨着日益成熟和不斷演變,發展成了四個階段:秀才、舉人、貢士、進士,分別對應的是童生試、鄉試、會試、殿試。只有通過了童生試的人,纔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也才能被稱爲秀才。

那麼童生試是何意呢?類似於我們現在的資格證考試。然而,就是這個“簡單”的童生試也要分爲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只通過了縣、府兩試的只能稱爲童生。你千萬別以爲童生都是少年,其實白髮蒼蒼者不在少數,就如我們上文提到的孔乙己,就仍然是個老童生。

通過院試的童生都被稱爲“生員”,俗稱“秀才”。生員獲得“入學”的資格後,可以到官辦的府、州、縣學讀書。這些秀才按成績也被分爲三等,成績最好的稱“廩生”,其次稱“增生”,這兩個等級都是有一定名額的。最後一等是“附生”,也就是剛剛入學的生員。

怎樣才能成爲成績好的秀才呢?那就一定要熟讀《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和《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這些四書五經,並且能夠靈活運用,可見秀才的門檻之高。

古代秀才換做現在是什麼學歷 高中生能不能考上 第3張

以清代爲例,在清代入關後268年中,考中秀才的也不過是46萬人,平均每年才1700多人,這樣看來是相當低的一個數字。想想我們每年大學錄取的學生,光是一個學院的人數也不止這麼多吧。而如今研究生再次擴招,每年的錄取人數高達幾十萬。

古代的秀才與我們現在的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都不一樣,因爲考中秀才就相當於進入了士大夫階層。此時就會擁有一定的特權,比如可以免除差徭、見知縣不跪,並且官府也不能隨便對其用刑等等,所以當時很多的人都願意嫁給秀才。

秀才的待遇都如此之高,可想而知比他更高級的舉人和進士,能享有多少特權,難怪范進中舉後會喜極而瘋。

古代秀才換做現在是什麼學歷 高中生能不能考上 第4張

雖然秀才在古代屬於科舉的底層,但是放到今天的社會,他們的地位已經相當於重點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因爲同樣是飽讀詩書,從當時的考試難度看,考上秀才就相當於考上了現在的985、211大學;就當時的社會名聲來看,那就是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研究生了;而從秀才享有的福利待遇來看,可以說等同於今天的研究生加地方公務員了。

平時看影視劇,我們可能會形成一種刻板印象,覺得秀才往往就是跟“窮”掛鉤,學歷也充其量就是個“中學生”,整天還喜歡賣弄文采,張口閉口就是一句“之乎者也”,很容易讓人譏諷。然而,影視劇中難免有誇張的成分,秀才的確比上不足,但比起古代大多數辛勞窮苦的農業百姓,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因此,我們便了解了,雖然很多秀才窮酸迂腐,到老也沒能考上舉人,但光就秀才這一“學位”也不是什麼人都能考得上的!看來,我們以後再嘲諷秀才,可是得謹慎一些了!

參考資料:《管子·小匡》、《史記·賈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