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明鏡高懸斷傘的故事具體說的是什麼?

明鏡高懸斷傘的故事具體說的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鏡高懸斷傘的故事具體說的是什麼?這個故事發生在平遙古城,時間得追溯到康熙年代,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爲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爲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爲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麪包磚。以後景泰、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臺。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爲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明鏡高懸斷傘的故事具體說的是什麼?

據傳康熙年間,範村人宋忠原揹着一把大雨傘進當時的平遙城看病,走到落邑村村南,從後面慌慌張張地跑來一人,宋忠原識的此人,是鄰村人毋連遲。當時烏雲密佈,電閃雷鳴,眼看就要下雨了。不一會兒,果然下起了大雨。宋忠原撐起揹着的大雨傘,邀毋連遲同行,毋連遲趕緊靠過來借傘避雨。兩人風雨同舟,互濟互助,邊談笑邊行路到了高林村。宋忠原因風力大累得滿頭大汗,毋連遲於是接過宋忠原的傘打着到了南門外孔家飯店。

這時已是風停雲散,雨過天晴。宋忠原向毋連遲拿傘。毋連遲不但不還宋忠原,反而誣賴傘是他的,兩人爭吵起來,圍攏來不少的觀衆。毋連遲說:”傘是我的!”宋忠原說:”傘是我的!”宋、毋扯奪雨傘,觀衆誰也斷不清這傘是誰的,看他們吵吵嚷嚷,一直鬧到平遙縣署。宋忠原擊鼓喊冤,知縣王傑急忙升堂,原告宋忠原陳述了事情的經過。被告毋連遲仍一口咬定傘是他的。兩人各抒已見,知縣王傑一時作難,不好判斷。沉默了一會,王傑猛然間把驚堂木一拍說:“刁民!屁大的事到縣衙擊鼓告狀!想試探本官的軟硬智愚……。”隨即把傘撕的粉碎,擲下堂來,喝令退堂。

原告宋忠原從堂上下來,淚涕滿面,被告毋連遲則幸災樂禍,洋洋得意。兩人走出縣衙走到照壁南街上,四個衙役趕了出來,傳喚二人重回縣衙。二人再次跪在大堂上,知縣王傑和顏悅色地判斷,傘是原告宋忠原的,被告毋連遲屬誣賴,重責四十大板,罰錢十貫,賠原告一把新雨傘。事後宋忠原給王知縣送了一塊匾額,上刻”明鏡高懸”四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