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鄧攸棄子保侄的故事具體是怎麼回事?世人是如何評價他的?

鄧攸棄子保侄的故事具體是怎麼回事?世人是如何評價他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鄧攸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鄧攸棄子保侄——禮法上的“仁義”,人性中的“殘忍”

鄧攸,字伯道,晉朝(西晉)人。他一生做過多個官職,爲官清廉,賢名遠播。時值五胡爲亂中原,鄧攸帶着家人逃難過程中,食物漸漸消耗完了,而後面還有胡人強盜緊追不捨。

此時,鄧攸忖度(cǔn duó,指推測),全部人都帶着,恐怕最終都會遭難,恐怕要拋棄一人。而他帶着的,除了自己的妻子,還有兩個孩子,一個自己的兒子,一個是弟弟的兒子。

鄧攸父親早逝,從小與弟弟相依爲命。後來弟弟也早逝,只留下這一個孩子,叫做遺民,跟着鄧攸生活。鄧攸不忍弟弟無後,跟妻子商議,拋棄自己的兒子,保全弟弟的兒子。

鄧攸棄子保侄的故事具體是怎麼回事?世人是如何評價他的?

妻子賈氏痛哭不已,不忍心拋棄自己的兒子。鄧攸勸道:我弟弟早死,只有這麼一個兒子,按理不能讓他絕嗣,我必須養大他,只能放棄我們的孩子。只要我們能倖存,以後還會有孩子的。

最終在鄧攸的勸說下,其妻賈氏流着淚,勉強同意了。於是鄧攸將兒子趕下馬車,帶着妻子侄子驅車疾馳而去。但誰知道後來,每當他們車速放慢後,兒子總是大哭着從後面追趕上來。鄧攸於是用繩子將兒子綁在了路邊樹上,避免他再追上來。

永嘉年間,隨着東晉在南方建立,鄧攸一家渡江南遷。然而鄧攸的妻子卻再也沒有懷孕。鄧攸於是納了一姬妾。那時候因爲時局混亂,流民四竄,很多人流離失所,失其名姓。一次偶然聊起閒事,問起姬妾的家世父母,鄧攸這才知道,這個姬妾,竟然是自己的外甥女。

鄧攸痛悔不已,從此不再納妾。一生無子。當時人們對於鄧攸的遭遇唏噓不已,嘆道:“天道無知,竟然令鄧伯道無子。”是以便有“鄧攸無子”,或者“伯道無兒”這樣的典故傳播開來。

鄧攸棄子保侄的故事具體是怎麼回事?世人是如何評價他的? 第2張

中國歷史中,義是一件很道德正確的事情。鄧攸拋棄自己的兒子,保全兄弟的兒子,本身是一個很艱難的選擇,就中國歷史的道德觀而論,大體上會被視爲義舉,人們很難批評這種行爲。

但人性,並不是冰冷的道德標準。

唐朝名相房玄齡評價說:鄧攸拋棄兒子,保全侄子,以義斷恩,就算是力有不及,不得不忍痛割情,又何至於用繩子綁在樹上,斷絕他的逃生之路?這豈是慈父仁人所爲?鄧攸後來沒有兒子,難道不是剛剛好嗎?怎麼能說天道無知呢?這就是天道報應而已。

王楙評價:晉史中多怪誕的人和事,打着禮教的名義,其實更是危害了禮教之義。比如鄧攸遭遇賊子,想要保全侄子,所以拋棄自己的兒子,當他兒子追上來後,居然還將他綁在樹上,這樣喪盡天良的人,居然還能留下賢名?

魯迅則辛辣諷刺:鄧伯道棄子保侄,想來也不過“棄”而已,那些自以爲禮儀道德的人,也不過批判他不該把兒子綁在樹上,使其追不上來。

古人信奉封建道德,即使對鄧攸的行爲批判,也主要針對在他殘忍地將兒子捆綁樹上,實際上對於鄧攸棄子保侄這件事本身,並沒有什麼微詞。魯迅作爲接受現代新思想的人,更傾向於會站在人性的角度,對這件事根本上質疑,諷刺這種“假仁假義”的行爲,說其“正如將‘將肉麻當有趣’一般,以不情爲倫紀,污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

但其實,魯迅也無法對鄧攸“棄子保侄”的行爲判個對錯吧?難道誰能說,保子棄侄就是正確的?魯迅也只不過批判這種行爲產生的道德倫理。事實上棄子還是棄侄,本身就是一個殘忍的選擇,無法用對錯評判。

但無論如何,鄧攸也算不上賢人。

鄧攸的兒子何其無辜,又何其可憐。鄧攸的選擇,殘忍又艱難,基於時代的道德正確性,讓人們無法徹底地否定他,或者批判他,但終究,出於人性的角度,人們也無法讚美或肯定其拋棄自己的兒子的行爲,更是不能忍其將兒子捆在樹上,絕其後路,是以只留下對其行爲的感嘆,對其結局的心有慼慼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