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王保保是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王保保

王保保是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王保保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擴廓帖木兒(Köke Temür,蒙古語意爲“青鐵”,?—1375年/1376年)。蒙古伯也臺部人,生於光州固始縣,漢名王保保。元朝末年將領。他的父親是元翰林學士、太尉賽因赤答忽,母親是元末將領察罕帖木兒的姐姐,後爲舅舅察罕帖木兒收爲養子。元末農民起義時,擴廓帖木兒跟從察罕帖木兒組織地主武裝,鎮壓紅巾軍。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兒遇刺身亡後,他獨當一面,並捲入元廷黨爭及軍閥混戰,曾被封爲河南王、中書左丞相。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朝攻佔大都,擴廓帖木兒自山西退至甘肅,在沈兒峪被明軍擊敗後於至正三十年(1370年)北奔和林,輔佐北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力圖光復大元江山,在宣光二年(1372年)大破明軍於漠北,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爲“天下奇男子”。後卒於哈剌那海之衙庭。

歷史如何評價王保保

《明史》:“擴廓百戰不屈,欲繼先志,而齎恨以死……要皆元之忠臣也。”

《新元史》:“擴廓帖木兒纔不及其父(察罕帖木兒),然崎嶇塞上,卒全忠孝,明太祖謂之奇男子,諒矣哉!”

朱元璋:“王保保本一孺子,承李察罕餘烈,驟得重權,恢復山東、河南北諸郡,遽襲王爵,遂萌驕縱之心,豈有豪傑之見?使其能知禮義,欲爲一代中興名將,則必盡忠於元,凡閫外生殺之權,專之可也。……今王保保不此之務,自除官職,其麾下稱左右丞、參政、院官,不可勝數,而各處錢糧皆收入軍中,不供國用,此與叛亂何異?名雖尊元,實則跋扈,若一旦爲敵國所敗,天下後世,將謂何如?是遺臭也!古之賢哲,寧如是乎?” “王保保以鐵騎勁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謀臣如(荀)攸、(荀)彧,猛將如(張)遼、(張)郃,予兩人能高枕無憂乎?” “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王保保是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王保保

權衡:“嗟夫!平定江淮,大事也,而帝付之擴廓,擴廓受之於庚申帝,何其易哉!……觀庚申帝漫爾而命擴廓,擴廓亦漫爾而受之,其根本已非矣。而又庚申帝宣淫於上,擴廓肆愚於下,上淫而下愚,上虐而下暗,處則昧經國之大計,出則失兵家之神機,及大兵一動,君臣俱及其禍,豈不宜哉!”

胡粹中:“擴廓玩寇養亂,厚自封植,挾天子以令諸將,其所以異於羣雄無幾,然其名猶曰元臣也。及分兵詔下,而不受命,則不臣之跡見矣。況屢詔和解,不從,又殺天子之使,其無君孰甚焉?律以春秋之法,擴廓爲亡元罪人之首歟!”[44] “擴廓苟有忠義之心,獎率三軍,以收復爲事,鞠躬盡力,斃而後已可也。夫何志得氣滿,徇身忘國,分立省部以自隨,既不能謀謨於內,又不能敵愾於外,盤桓猶豫,徑歸河南,及京畿危急,遣兵徐駐濟南,則是其心竊窺鷸蚌之勝負而欲收漁人之功者也。卒之大勢已去,寰宇盡失,竄伏沙煙漠草之間,而欲以興復爲名。吾誰欺?欺天乎?人謂擴廓爲元忠臣,吾不信也。”

高岱:“山西、陝西之虜,李思齊、張思道、擴廓帖木兒三人耳,如賀宗哲、孔興等不足言也。李、張二虜雖擁衆,然非我諸將敵,惟擴廓最強獷。擴廓一名王保保,察罕帖木兒養子也,勇略善用兵,故以逋播垂盡之勢,猶能轉鬥千里,屢挫不衰。徐達自入中原,未嘗少衂,獨隴右之克甚艱,至多斬殺其部曲,則擴廓之故也。暨其祚終運訖,卒遁沙漠,而不爲亡國之俘,此亦難能哉!我聖祖(指明太祖)激勵諸將嘗曰:‘王保保,天下奇男子也’,豈非深羨之耶?使擴廓得從聖祖,功名不當在李(文忠)、傅(友德)、湯(和)、鄧(愈)之下,而甘心從夷,沒爲胡鬼,良可惜也!雖然其失在委身之初耳,既巳受元命、食元祿,則元亡不死,即北從爲當,是又可深非哉?

鄭觀應:“古之所謂將才者,曰儒將、曰大將、曰纔將、曰戰將。英布、王霸、張遼、劉牢之、曹景宗、高敖曹、周德威、擴廓帖木兒等,戰將也。”

和田清:“擴廓帖木兒在元末混亂時期挺身而起,對衰殘的元室竭盡孤忠,曾一度討平山東、河南的寇賊,兩次打敗山西韓店的明軍,這裏無需贅述。後來不幸隨同元室北竄,退居漠北地方,但始終懷復興之志,屢次威脅明邊。尤其是洪武五年,在嶺北殲滅明朝的徵虜大將軍徐達等的大軍,使明人懾服,一時不敢進窺塞北。……當然,指揮敗兵殘卒的擴廓帖木兒,往往爲新興的明軍所乘,幾次嚐到慘敗的苦楚,但明人還害怕這個人,不敢輕舉妄動。北元朝廷就靠他抱一線中興希望。真可以說是孤掌支撐了將傾的天下。”

牟復禮:“在爲元王朝效命的地區性領袖中最令人感興趣的、和在明王朝崛起的歷史中肯定是這些領袖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擴廓帖木兒。”“和他的養父一樣,擴廓身材魁偉,有英雄氣質,雖然他承受了雙重文化遺產,但他對草原上武士理想的興趣多於對漢族政治家的理想的興趣。”“他的整個一生都受到巨大的壓力,要他力求符合大草原的理想而不去與招致他敵人嘲笑的漢族身份認同。這就大大增加了人們對於瞭解他的個性和事業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