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後世如何評價柴榮?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後世如何評價柴榮?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柴榮,即周世宗,周太祖郭威的養子,五代十國時期後周第二位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外戚繼承宗室的皇帝,在位共6年。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廣順三年(953年),入朝任開封府尹,進封晉王。顯德元年(954年),柴榮繼位爲帝。在此時期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都有建樹,號稱英主,初步奠定了後來北宋的勢力。在商議取幽州時病倒,不久去世,年僅39歲,廟號世宗,諡號睿武孝文皇帝,葬慶陵。

軼事典故

滅佛運動

中國歷史上有四次“禁佛”事件,分別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以及後周世宗柴榮的禁佛,被後人統稱爲“三武一宗”四次“滅佛”。 自後周顯德二年(955年)起,後周世宗開始排斥佛教的一系列政策。是五代唯一對佛法排斥的一次。

對於“私度僧尼,日益猥雜”、“鄉村之中,其弊轉盛”的現象,柴榮下詔:“近覽諸州奏聞……私度僧尼,日增猥雜,創修寺院,漸至繁多……宜舉舊章,以革前弊……諸道州縣鎮村坊,應有敕額寺院,一切仍舊,其無敕額者,並抑停廢。”詔旨頒佈後,廢佛之風席捲全國,當年就廢去寺院30,336所,僧尼還俗者約6萬人。除重點保護寺院外,一律停廢。禁私度僧尼,禁僧俗捨身。當時有檀越銷融銅錢以鑄佛的風氣,柴榮反其道而行,即下令毀滅天下銅製佛像,要銷燬佛像以鑄造銅錢。世宗限定民衆於五十日內繳納,官府收購。只要家藏五斤以上的銅佛而不繳納,則判死刑。只留下前朝帝王有賜與匾額的重點佛寺,其餘寺院一律毀去。又對僧侶條件嚴格限制,必須要會背誦一定卷數以上的佛經並取得尊長同意,才能出家,否則犯罪。且禁止一切當年佛教徒“自殘式佈施”(斬斷手腳、以熱油燙臉等)明志的風氣,最後,廢去佛寺30336所,還俗61200僧。全國寺院僅餘兩千所。

後世如何評價柴榮?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一時之間,天下佛像幾滅。官員議論紛紛,柴榮卻說:“你各位不要對我毀去佛像這件事有疑慮。佛啊,是以善道度化世人的,如果有心向善,就是供奉佛了,那銅像豈是所謂的佛呢?而且我聽說過,佛爲了利益他人,就算是頭顱、眼睛都可以佈施給別人。如果朕的身體可用來救濟民衆,我也在所不惜啊。”

病龍臺

顯德六年(959年),柴榮親征伐遼,直取幽州(今北京)。車駕至瓦橋關(今河北涿縣南),探聽到遼軍已經望風披靡,非常高興,認爲大功將成,於是登高臺,視察六軍。這時,有父老鄉親百餘人,持牛酒進獻,柴榮問:“此地叫什麼名字?”父老答道:“歷世相傳,稱之爲病龍臺。”柴榮聞言默然,於是騎馬離去。當夜,柴榮就開始生病。次日,病情愈加緊急,只得班師回朝,不久後病逝。

財神皇帝

柴榮在民間被俗稱爲“柴王爺”。據記載,他自少經商,曾在南方販茶,取得成功,所以從宋元時期開始,就被中原地區百姓奉爲財神,同時也是礦工、窯工、建築工的保護神。

人物評價

齊藏珍:陛下神武之功,近代無比,於文德則未光。

李璟:伏惟皇帝陛下,體上聖之姿,膺下武之運,協一千而命世,繼八百以卜年,化被區中。恩加海外,虎步則時欽英主,龍飛則圖應真人。

薛居正:世宗頃在仄微,尤務韜晦,及天命有屬,嗣守鴻業,不日破高平之陣,逾年復秦、鳳之封,江北、燕南,取之如拾芥,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加以留心政事,朝夕不倦,摘伏辯奸,多得其理。臣下有過,必面折之,常言太祖養成二王之惡,以致君臣之義,不保其終,故帝駕馭豪傑,失則明言之,功則厚賞之,文武參用,莫不服其明而懷其恩也。所以仙去之日,遠近號慕。然稟性傷於太察,用刑失於太峻,及事行之後,亦多自追悔。逮至末年,漸用寬典,知用兵之頻並,憫黎民之勞苦,蓋有意於康濟矣。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

趙恆:周世宗固英主,然用刑峻急,誅殺過當,享祚不永,豈不由此乎。

王欽若:世宗幼而英悟,以嚴重自處。與賓客言,必低聲柔氣;商確古今及論攻戰之事,則縱辯高譚。詞理鋒起,故時人多之。

龍袞:以周世宗之神武確斷,當矢石而不懼。予觀自古帝王之達者一人而已。

趙頊:①世宗誠創業造功英主也。②使天假之年,其功業可比漢高祖。

後世如何評價柴榮?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第2張

歐陽修:世宗區區五六年間,取秦隴,平淮右,復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而方內延儒學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禮》、定《正樂》、議《刑統》,其製作之法皆可施於後世。其爲人明達英果,論議偉然。即位之明年,廢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時中國乏錢,乃詔悉毀天下銅佛像以鑄錢,嘗曰:“吾聞佛說以身世爲妄,而以利人爲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於世,猶欲割截,況此銅像,豈其所惜哉?”由是羣臣皆不敢言。嘗夜讀書,見唐元稹《均田圖》,慨然嘆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詔頒其圖法,使吏民先習知之,期以一歲,大均天下之田,其規爲志意豈小哉!其伐南唐,問宰相李谷以計策;後克淮南,出谷疏,使學士陶谷爲贊,而盛以錦囊,嘗置之坐側。其英武之材可謂雄傑,及其虛心聽納,用人不疑,豈非所謂賢主哉!其北取三關,兵不血刃,而史家猶譏其輕社稷之重,而僥倖一勝於倉卒,殊不知其料強弱、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可失之機,此非明於決勝者,孰能至哉?誠非史氏之所及也!

司馬光:①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廢有益。[19]②世宗以信令御羣臣,以正義責諸國,王環以不降受賞,劉仁贍以堅守蒙褒,嚴續以盡忠獲存,蜀兵以反覆就誅,馮道以失節被棄,張美以私恩見疏。江南未服,則親犯矢石,期於必克,既服,則愛之如子,推誠盡言,爲之遠慮。其宏規大度,豈得與莊宗同日語哉!《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又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世宗近之矣![

曾鞏:唐太宗即位之初,延羣臣與圖天下之事,而能絀封倫,用魏鄭公之說,所以成貞觀之治。周世宗初即位,亦延羣臣,使陳當世之務,而能知王樸之可用,故顯德之政,亦獨能變五代之因循。

洪邁:周世宗英毅雄傑,以衰亂之世,區區五六年間,威武之聲,震懾夷夏,可謂一時賢主,而享年不及四十,身沒半歲,國隨以亡。固天方授宋,使之驅除。然考其行事,失於好殺,用法太嚴,羣臣職事,小有不舉,往往置之極刑,雖素有才幹聲名,無所開有,此其所短也。

朱熹:①周世宗亦可謂有天下之量,纔見元稹均田圖,便慨然有意。②周世宗規模雖大,然性迫,無甚寬大氣象。做好事亦做教顯顯地,都無些含洪之意,亦是數短而然。

馬天驥:周世宗當天下四分五裂之餘,一念振刷,猶能轉弱爲強。

後世如何評價柴榮?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第3張

朱元璋:三代之王有其時而能爲之,漢文有其時而不爲,周世宗則無其時而爲之者也。

孫承恩:世宗英明,志存混一。服強以力,懷弱以德。武功既振,文治亦修。宏規大度,邈焉寡。

朱國禎: 有輕天下人而好殺者,周世宗是也。

王夫之:①唯周主決志親征,而後已潰之右軍,不足以搖衆志;潰掠之逃將,不足以劫宮闕;身立血戰之功,而樊愛能等七十人之伏辜,無敢爲之請命。於是主乃成乎其爲主,臣乃成乎其爲臣,契丹不戰而奔,中國乃成乎其爲中國。周主之爲天子,非郭氏授之,自以死生爲生民請命而得焉者也。②周主南伐江南,勞師三載,躬親三駕,履行陣,冒矢石,數十戰以極兵力,必得江北而後止。江北既獻,無難席捲以渡江,而修好休兵,饋鹽還俘,置之若忘。嗚呼!此其所以明於定紛亂之天下而得用兵之略也。蓋周主之志,不在江南而在契丹也。③周世宗以數州之士,乘擾亂之餘,臨陣一麾,而強敵立摧,亦非教練十年而後用之也。

胡承諾:五季十三君,顯德稱有道。繼亂騁英圖,扶義擁大寶。中權帷幄深,前鋒技擊好。虎旅清雄霸,龍騎躍丹漅。國步尚危淺,驚飆折何蚤。徯予去委裘,助順移蒼昊。一乘歸薊祝,五畤異豐鎬。荊墳寄空山,寢宮無遺燎。玉簫咽清夜,銀鳧沒幽沼。彷彿見襖雲,徘徊宿怪鳥。異代頗蒸嘗,有司亦草草。徵車過其旁,塵沙閱昏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