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宋朝盛行的“榜下捉婿”是什麼意思?

宋朝盛行的“榜下捉婿”是什麼意思?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盛行的“榜下捉婿”是什麼意思?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着往下看吧~

看過《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電視劇的朋友,想必對劇中“榜下捉婿”這一幕印象深刻,“榜下捉婿”,其實是宋代的一種婚姻文化,即在發榜之日各地富紳們全家出動,爭相挑選登第士子做女婿,那情景簡直就是搶,坊間便稱其“捉婿”。

在“捉女婿”之前,要先了解一下宋代社會。“士、農、工、商”是組成社會的基本結構,雖然不是說社會地位以此排序,但“士人”是當中社會地位最高的應該沒什麼爭議,始終只有讀書人才有機會到朝廷當官,接近帝國權力核心。中學時代必定讀過,“強幹弱枝、重文輕武”是宋代的基本國策,所以當時文人的地位就更加高,連劇中庶女盛墨蘭也說“文官清流總比顧侯一介武夫強多了。”

另一方面,宋代社會比前代趨向商業化,經濟發展十分蓬勃,更開放的市場、海外貿易、漕運等等的因素令百姓更加富裕,這班具有財力的商賈平民就會想靠攏士人,從而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導致“榜下捉婿”的情況出現。

宋朝盛行的“榜下捉婿”是什麼意思?

《知否》中也有“榜下捉婿”的一幕,顧廷燁說盛長柏:“你家這是全體出動,生怕你金榜高中了,哥哥被搶走,連妹妹都來當守衛。”

宋代每兩、三年就會有進士考試,公佈成績謂之“發榜”,所謂“榜下捉婿”就是達官顯貴、商勉勵董傳現在沒有錢不要緊,只要高中就有機會成爲高門富商的女婿。《董傳留別》中就有一句

“囊空不辦行春馬,眼眩行看擇婿車”

那些有錢有地位的高官顯貴自然不擔心找不到兒媳女婿,但對於商賈而言,“榜下捉婿”就是個提升地位的良機。中榜的女婿雖當下並非官員,但就如同潛力股一般,將來必定進入官場成爲仕人,那麼他們的女兒就等於嫁到了官宦之家。

對於中榜士子而言,特別是出身寒微的,他們也難以抗拒商賈的財力,豐厚的嫁妝也吸引到他們迎娶商家出身的女子。

北宋朱彧的《萍州可談》記載到:

“近歲富商庸俗與厚藏者嫁女,亦於榜下捉婿,厚捉錢以餌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餘萬。”

在科場選婿者,不乏“飢不擇食”者,將習俗所重視的陰陽吉凶、家世背景等都拋之腦後,甚至是這位新及第進士是否還是單身都來不及考慮。曾有一個新及第的年輕舉人,體貌亦不凡,爲一權勢之家看中,其家便派出十多個壯丁將青年簇擁至其家,該青年既不拒絕,也不逃避,而是欣然而往。

不多時,一位穿着高官袍服的人來到青年面前,問道:“我只有一個女兒,長得並不醜陋,願意嫁與公子爲妻,不知可否?”此青年深深鞠了一躬,推辭道:“我出身寒微,如能高攀,固然是件幸事,要不您等我回家和妻子商量一下再說,怎麼樣?”

圍觀的衆人見狀鬨堂大笑,隨即散去。有時候年齡也是可以不考慮的。有一個叫韓南老的人,考中了進士,很快便有人來向他提親,他並未拒絕,而是作了一首絕句

“讀盡文書一百擔,老來方得一青衫。媒人卻問餘年紀,四十年前三十三。”

如果把“榜下捉婿”放到現代,想必就是每年發榜日,各大名校門前都一輛輛名車列陣搶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