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公孫瓚麾下三名大將,他們分別是誰?

公孫瓚麾下三名大將,他們分別是誰?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孫瓚麾下三名大將,他們分別是誰?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時勢造英雄,亂世出猛人。三國紛亂,智慧超羣的謀臣與武勇超強的猛將層出不窮。在曹操、劉備、孫權三個天下梟雄的領導下,多少謀士、戰將都名留青史,萬古流芳。

可惜的是,這殘酷的戰場、無情的刀劍,不知又埋沒了多少良才。若換做他朝,也許這些良才早已名震天下,實在是可悲可嘆。

公孫瓚麾下三名大將,他們分別是誰?

一、公孫瓚是個猛人

公孫瓚應該算是貴族子弟,只不過他母親出身低微。但好就好在人長得不錯,標準的帥哥,加上洪亮的嗓門,還有不俗的才智,他很快就冒出頭。

1、恐怖的戰績

有了官職的公孫瓚很快展現其猛人的本質。先是帶着幾十名騎兵就敢追着數百名鮮卑騎兵打,後來北邊張純叛亂,他就帶着三千騎兵把張純趕出國界,實在是猛的有點過分。守邊境時,更是每次把進犯之敵當生死仇人來打,以致於烏桓等屬國聽到公孫瓚名字就頭大,害怕公孫瓚的勇猛,不敢再來進犯。

後來黃巾起義,青州黃巾軍攻打渤海城,聚衆高達三十萬。而公孫瓚有多少人呢?兩萬!兩萬對三十萬,結果又如何呢?公孫瓚大破青州黃巾軍,斬首三萬餘人,俘虜七萬餘人。戰績實在是有點恐怖,他不是猛人,而是猛人中的猛人。

可惜,猛中猛的公孫瓚並沒有在三國中佔據多少分量,遠比不過袁紹,甚至連三國搞笑擔當的袁術都比不過。在個人武勇與帶兵殺敵護佑下,依然不算出彩。究其原因,性格實在是有點怪,智商也實在有點拉垮。

2、民心是失不得的

公孫瓚是個帥哥,聲音洪亮有力,他還喜歡騎白馬,風度翩翩。可惜這位帥哥不喜歡幹人事,經常放縱自己的部隊,多次搶奪百姓財物。面對自己頂頭上司劉虞的呵斥,公孫瓚不聽不顧,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地搶奪百姓,於是與劉虞產生很深的矛盾。到了後來,更是殺掉了深受百姓愛戴的劉虞。

失掉民心的公孫瓚從此開始走下神壇,戰績上是連戰連敗。曾被他殺怕的北方各個屬國,爲劉虞報仇聯合起來,兩次大敗公孫瓚。袁紹部將曲義更是殺掉了其麾下第一猛將嚴綱。

而受挫的公孫瓚變得更難以讓人理解,他給自己修建了一座堅固的“牢籠”,把自己關進了易京城。不見客、不見人、不打仗,謀臣猛將全跑光。等到袁紹大軍來攻,略施小計,他便受騙上當,讓袁紹甕中捉鱉,最後自焚而亡。

公孫瓚曾手握近四州之地,兵強馬壯。他應該好好想想,他的兵馬來自何處,殘害百姓無異於自掘墳墓。本可爭霸天下的他在失掉民心後,更是昏招頻出,最後只得引火自焚。但也得承認,早期的公孫瓚打仗帶兵是真的猛,也曾守得邊疆平安。這時的他麾下也是猛將如雲,其中三位傑出代表就是田豫、趙雲,以及超級猛人嚴綱。

二、只能是小弟的趙雲、田豫

公孫瓚人稱“白馬將軍”,麾下有一隊輕騎兵,全都是善騎射的勇士。他們高喊“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鑑、白馬爲證!”,於是被他們打怕了的塞外各族,稱這隻軍隊爲白馬義從。

1、白馬義從的小頭目

趙雲在三國可以說是大放光彩,不僅爲劉備立下豐功偉業,更是被後人傳頌至今。可是這些都是他跟隨劉備之後的事情,而跟隨劉備之前,他在公孫瓚的麾下效力。

公元191年,年紀輕輕的趙雲受到百姓推舉,率領常山郡義兵投奔了公孫瓚。那個時候趙雲是一個寂寂無名的毛頭小子,那個時候公孫瓚還是一個威震塞外的優秀將軍。這個毛頭小子很厲害,個人武勇征服了公孫瓚,不但加入了白馬義從,還當上了小頭目。

但是,白馬義從來得快,去得也快。就在趙雲投奔公孫瓚的同年冬,公孫瓚與袁紹之間爆發戰爭,在界橋之戰中,公孫瓚指揮失誤,連出昏招,白馬義從全軍覆沒。萬幸的是,這時的趙雲被劉備借走,去青州掌管騎兵,這才僥倖逃過一劫。

此次戰役後,公孫瓚完全變了一個人。殺掉德高望重的劉虞,徹底失去民心,自己驕奢淫逸,睚眥必報,也不再體恤百姓。這樣的領導,趙雲是看不慣的,借兄長去世,向公孫瓚請辭。早已看懂趙雲心性的劉備,知道趙雲不會再回來,很想把趙雲招致麾下,但又實在不好意思在人家地盤挖牆腳,趙雲也不好意思當着公孫瓚的面改換陣營,只好離去。不過還好,公元199年,公孫瓚引火自焚,公元200年,趙雲不遠千里投奔劉備。

年輕的趙雲,並未在公孫瓚手下得到重用。或許是因爲公孫瓚沒有劉備一樣的識人能力,亦或許是因爲公孫瓚已經有了更好的人選。但不管怎麼說,沒有受到重用的趙雲,躲過了界橋之戰,留得性命,爲之後的三國增添了不少佳話。

2、文武雙全、高風亮節的田豫

劉備是非常喜歡田豫的,在他依附於公孫瓚的時候,少年田豫在他的手下打工。可惜,田豫的年紀實在是有點小,劉備還來不及重用,而田豫母親年老體弱,需要照顧,田豫不得不向劉備請辭,害得劉備大哭一場。至此之後,劉備和田豫便沒有了交集。

之後,田豫被公孫瓚任命爲東州縣令,守護一方平安。公孫瓚失敗後,田豫投奔了曹操,開始慢慢展現才能。不管是穎陰、郎陵令,還是弋陽太守,在田豫的治理下,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田豫不僅會治理,還會打仗。公元218年,代郡烏桓反叛,曹魏大軍遭到埋伏偷襲,軍隊亂作一團。但田豫很冷靜,根據地形,指揮軍隊佈陣,大破烏桓軍隊,平定了代郡。之後,北方遊牧民族強盛,不斷侵擾邊境。田豫略施小計,就讓北方各部族自亂陣腳,相互攻殺,而且對善良的部族進行安撫,對兇殘的部族進行打壓。

讓北方各部族對他是又敬又怕,田豫聲威震動北疆。可惜,曹操之後,曹魏識人善用的好標準沒有了,田豫始終沒有獲得更大的重用,但田豫依然盡心爲國爲民服務。立功不貪圖賞賜,分發給部下將士,年邁不貪戀官位,當退就退。

不過,田豫的名聲遠不如趙雲,並非田豫無大才。而是像《三國志》中陳壽評價的那樣“田豫居身清白,規略明練,而豫位止於小州,未盡其用也”。

三、本該大放光彩的嚴綱

嚴綱很悲劇,作爲公孫瓚麾下第一大將,在歷史中的地位遠遠不如趙雲也就罷了,連田豫也是比不上。更悲劇的是,他在《三國志》裏,並沒有自己的傳記,他的史料都來自他人傳記的記載。

1、第一大將的風采

《三國志》裏面,用了六個字形容天下第一猛將呂布,的武力,“有武勇、善騎射”。這足以證明,善騎射是多麼重要的一項技能。而白馬義從呢,這是一支善騎射的軍隊,也被譽爲東漢末年第一輕騎。

作爲老大,公孫瓚指揮白馬義從威震北疆,但是這支軍隊的具體管理並不是他來完成的。這個艱鉅的任務交給了他最信任的一個人,嚴綱。要想一支部隊保持第一輕騎的戰鬥力,戰士的徵集與訓練,軍隊的管理與後勤補給,裝備的保養與更新,都是讓人頭大的事情。不過嚴綱全搞定了,而且搞得不錯。這支部隊長期威懾着塞外那些蠢蠢欲動的部族,讓匈奴這樣驍勇善戰的騎兵也是望風而逃,經常相互轉告“當避白馬”。

除了領導白馬義從,嚴綱還被公孫瓚封爲冀州刺史,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位置。公孫瓚北方最大的敵人就是袁紹,而冀州則緊鄰袁紹,既是抵擋袁紹進攻的第一道防線,又是進攻袁紹的前沿陣地。在公孫瓚昏招頻出,葬送大好形勢前,袁紹一直在吃癟。

可惜,這樣一位英才,在28歲的時候,被公孫瓚給坑死了。

2、跟錯人是會要命的

趙雲、田豫都是壽終正寢,嚴綱有點死於非命。公元191年,公孫瓚與袁紹爆發界橋之戰。公孫瓚不知爲何,連續犯錯。先是看見敵人兵少,就輕視對方的戰鬥力;接着讓白馬義從在最不合適的地形衝鋒;最後讓白馬義從這樣的輕騎,去對弩兵的正面進攻。就這樣,嚴綱,這位一手締造白馬義從,威震北疆的英才,在28歲的年紀,戰死沙場。

如果不是公孫瓚昏招頻出,如果嚴綱的頂頭上司是曹操或者劉備,也許嚴綱之名不會亞於五子良將、五虎上將。可惜造化弄人,再強的個人也逃不過命運的捉弄。

四、結論:

三國亂世,成就了不少英雄豪傑,大浪淘沙,又埋沒了多少英才猛將。在這場你死我活的戰爭中,很多人獨佔鰲頭,在歷史中留下各式各樣的傳說,也有人雖然身負大才,卻英年早逝。文臣裏的郭嘉、武將中的嚴綱都是這樣可悲的角色。

而公孫瓚,明明雄霸北方,不知人善任,還昏招頻出,被不太厲害的袁紹給收拾了。本該大放光彩的嚴綱,早早落幕,只能讓人空悲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