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的權勢就已經很大了嗎?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的權勢就已經很大了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的權勢就已經很大了嗎?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簡單來說,在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其實就是個“二皇帝”,如果他願意,可以隨時與李淵“公平對決”,發動玄武門之變只是走了一條捷徑。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的權勢就已經很大了嗎?

李世民的權勢到底有多大?我們從地位、軍事、行政和地方掌控四個角度來具體分析。

李世民的地位:位在親王、三公之上

朝廷中皇帝與太子的地位最獨特,他們屬於“君”,餘者皆爲“臣”。臣子也要分等級,最高級別的是正一品的親王、三師(太師、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李世民的頭上加了七八頂烏紗帽,從三品到一品所有要職都兼遍了,也不能搞個“副太子”啊。於是李淵只好下了一道聖旨:李世民位在親王三公之上,相當於“正一品plus”,僅次於李淵和李建成。

李世民的軍權:天策府統領天下兵馬

李建成雖然掛了個“二號人物”的頭銜,其實在實際權力上卻遠不如李世民,比如在軍權上,二號人物其實就是李世民。

唐初的軍制是府兵制,十六衛統領天下府兵,李世民任左、右武侯大將軍。這個職位與十六衛大將軍平級,顯然不能與李世民的地位相匹配,於是李世民又兼任了兩個職務:太尉、天策府上將。

太尉是秦漢時期的最高軍事長官,三公之一(太尉掌軍事,司徒掌行政,司空掌監察),漢武帝時期改稱大司馬,隋唐時期太尉已經沒有實權,只是象徵性的軍隊第一人。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的權勢就已經很大了嗎? 第2張

爲了授予李世民實際軍權,於是李淵創造性地發明了“天策上將”這麼個職務,行使秦漢時期的太尉實職統領天下兵馬,並規定其地位比太尉高。

其實李世民的軍權真的比太尉高。三公開府建衙是慣例,但其官署成員由國家選拔任命,沒有自主權。天策府就不一樣了,它的編制達到了50人之多,且由李世民自行決定,朝廷不能干預。

人事權就意味着控制權,很顯然,這個結果就導致天策府的官員只認李世民這個大boss,事實上與朝廷割裂成兩大並列的軍事系統。

李世民又打了個擦邊球,他在天策府搞了個“文學館”,這個名字很“溫馨”的機構其實就是李世民跟朝廷爭奪人才的“魔爪”。

李世民的政權:司徒兼尚書令、中書令

除了兼任太尉,李世民還兼任了司徒,三公除了“司空”外,他一人包了倆。司徒跟太尉一樣,在唐朝只是象徵性的外朝第一人,並沒有實權,實權在誰手上呢?三省長官,亦稱“宰相班子”。

三省是指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其中中書省負責決策,尚書省負責執行,門下省負責複覈監察。中書省的一把手稱“尚書令”,副手稱“中書侍郎”;尚書省的一把手稱“尚書令”,副手稱“左右僕射”;門下省一把手稱“侍中”(納言),副手稱“門下侍郎”。

三省的一、二把手,以及加“平章事”、“參知政事”、“同三品”的官員,都是宰相班子成員,其中一般以尚書令爲宰相之首。

李世民一人包攬了尚書令和中書令兩個職務,是朝政決策和執行的最重要人物之一。

李世民的地方勢力:分陝東割據

除了以上中央任職外,李世民又兼任陝東道行臺尚書令、益州道行臺尚書令、雍州牧、涼州總管。

雍州和涼州大致相當於今天陝西、甘肅、寧夏,益州相當於今天的四川和陝西南部,陝東道就有點嚇人了,它包括了河南、河北、陝西和部分山東地區

李世民在地圖上畫了個圈,把整個北方都劃拉進自己的勢力範圍了。當然,這不代表他在這些地方可以一手遮天。但陝東道這地方非常值得一說,它是李世民的膽氣所在。

按史書記載,在李世民和李建成兩派鬥成烏雞眼時,李淵曾提出一個方案:劃陝而治,以潼關爲界,李建成在長安,李世民去洛陽。不過,這個方案因遭到李建成的激烈反對而最終破產了。

我個人認爲這是李世民登基後編造的歷史,李淵不可能搞出這麼個方案,這麼做其結果就是分大唐爲“東西唐”,進而引發新的戰爭。除非李淵患了老年癡呆症,否則他寧可把這倆兒子都殺了也不會這麼做。

所謂“分陝而治”其實是李世民一直想達到的目的,並且他爲此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說起來讓人不寒而慄。

早在李世民征伐竇建德、王世充時,李世民就開始營建個人勢力,比如他連娶兩個韋氏姑娘,這兩個韋氏都是二婚女,不是李世民好這口,而是爲了抓牢韋氏家族。再比如,他派張良悄悄潛入河南、山東一帶,祕密聯絡各方地方勢力。

這些小動作被李淵看穿後,李世民又玩了個“無間道”,他提出自願交出陝東道的兵馬控制權,交給李淵的心腹溫大雅。李淵於是很高興地接受了,他哪裏知道,溫大雅早就是李世民的奸細!

在陝東道的經營中,李世民唯一的失誤就是在清剿劉黑闥時得罪了河北集團,李建成卻在魏徵的建議下把握住了機會。倘若不是那次失誤,估計不需要玄武門之變李淵、李建成就要交槍了。

李世民的權勢爲何會發展到如此可怕的程度?原因很簡單:

一是李世民的戰功太卓著,李淵離不開他,從而培養了李世民的勢力;

二是李淵在處理兒子的問題上不夠理智,護犢子的心理太嚴重,當斷不斷的婦人之仁導致兄弟矛盾越來越深;

三是李世民集團爲了個人利益最大化,必然要推動李世民奪嫡,作爲這個團隊的領袖,李世民恐怕也很難有後退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