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在古代皇帝是如何寫聖旨的?有何發展?

在古代皇帝是如何寫聖旨的?有何發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今許多古裝歷史劇涉及宮廷朝政,其中免不了出現聖旨。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是在宮廷劇中宣讀聖旨的官方正規題頭,以至於不論在頒佈哪個皇帝的聖旨時都會聽到這八個耳熟能詳的字眼。那麼,這個聖旨的標準格式“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究竟是誰發明的呢?說出來你別不信!

“皇帝”的官方稱謂要從秦始皇說起,之前的國家統治者都稱爲“王”,不管是春秋五霸,還是戰國七雄,國家最高領導人都是以“王”爲尊。直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實現第一個封建社會大一統時,纔出現了“皇帝”的字眼。

在古代皇帝是如何寫聖旨的?有何發展?

秦始皇認爲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用“王”不能彰顯出他的偉大“業績”,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成爲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這也是“始皇帝”的由來。

“皇帝”雖然有了,但皇帝在頒佈“官宣”聖旨時,雖然書面表達趨於正規化、禮儀化,有時候難免不了一些華麗詞藻的堆砌與陪襯,但在各朝個代都有自己的風格,也可以說隨意性比較強,並沒有形成標準格式化的聖旨。

最多比較統一的說法就是以皇帝下達的命令爲“詔”,也就是說,在秦朝之後,“皇帝詔曰”是在“官宣”上比較常見的說法。而這四個字也是比較淺顯易懂的,就是“皇帝下達的命令上寫着……”

直到明朝,“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聖旨標準格式纔始見於世,而這個標準“官宣”格式的發明人,說出來別不信,他就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既出過家、又當過乞丐的皇帝——朱元璋。

別看朱元璋早期沒有受過什麼正規教育,但在治國方面卻有着極高的天賦,或許命中註定他這個從小悽苦的人將來必然有一番大作爲一樣,讓他從一個和尚、乞丐,最後華麗“蛻變”成爲九五之尊的皇帝,簡直是小說中存在的人設一樣。

不說朱元璋如何勵志,單說他治國的才能,從“洪武之治”完全可以看出他有着不一般的帝王治國之術,似乎他天生就是當皇帝的料,這些與生俱來的帝王天賦讓朱元璋對“皇帝”產生了新的見解。

自古從周朝時期就有“天子”一說,真龍天子更是皇帝的別稱,龍與天是等價關係。朱元璋認爲“皇帝”是天上派來統治天下的人,所以,朱元璋便把皇帝的一切言行都提升了一個“檔次”,那就是 “授命於天”的意思。

因此朱元璋蓋了史上較爲出名的一座豪華宮殿“奉天殿”,也就是百姓常說的“金鑾殿”,朱元璋在殿前舉行重大典禮和接受百官朝賀,是一個高規格、高禮制的宮殿。

在古代皇帝是如何寫聖旨的?有何發展? 第2張

後來朱棣即位當皇帝遷都於北京時,仍然把“奉天殿”在紫禁城內原封不動的“複製”了一個。據《明太宗實錄》記載:“(北京故宮)凡廟社、郊祀、壇場、宮殿、門闕,規制悉如南京明故宮 ,而高敞壯麗過之。”

北京的這個“奉天殿”後來在清朝時期又經歷了翻修,它就是現在大名鼎鼎的“太和殿”。

正因爲朱元璋的骨子裏有着“奉天”情結,他要盡顯皇帝的無上尊貴,因此,在他的“詔書”前面加上了“奉天承運”,意思是“授命於天,承接天賜的運氣”。而這“奉天承運”這四個字則是“皇帝”的修飾詞,在語法中來講屬於“定語”。

所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正確讀法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在皇帝后面才爲標準的停頓,或者乾脆一口氣讀下來,沒有句讀。

大概聖旨加了這句話,更能彰顯皇帝無上的尊貴地位,因此得到了後面明清多位皇帝的“好評”與認可,聖旨的標準格式就這樣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