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古代皇帝在面對王朝末期的時候 最後爲何努力都失敗了

古代皇帝在面對王朝末期的時候 最後爲何努力都失敗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古代末代皇帝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王朝末世,爲什麼皇帝的努力最終都無濟於事?

相信很多人存在這樣的疑問:那就是早在先秦時代,孟子就提出民爲邦本,而且古代皇帝在小時候就聽說過得民心者得天下,那麼,爲什麼古代皇帝在末世的時候,沒能重新收斂人心,力挽狂瀾?

古代皇帝在面對王朝末期的時候 最後爲何努力都失敗了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

“民”心

在當下,很多厚黑學寫手認爲,在古代,得不得民心是無濟於事的。因爲得天下不靠民心。原因是古代老百姓不關心什麼人當皇帝。

但其實這個想法是膚淺的。在古代,想得到天下,確實需要民心。不過,具體是哪一部分民,可就頗爲值得探究了。

古代皇帝在面對王朝末期的時候 最後爲何努力都失敗了 第2張

以晚明代廷爲例。明代打從萬曆皇帝親政後,在萬曆、天啓兩朝的胡折騰下(泰昌帝在位太短,忽略不計),天下老百姓都對明代朝廷恨之入骨:士紳階層面對萬曆、天啓朝廷(天啓朝廷,主要是魏忠賢掌舵)的壓榨,對明代早已深恨不已,巴不得明代早點垮臺,然後新朝廷上臺,士紳的利益也可以得到保護。

這在晚明的農民起義中體現的很明顯:比如李自成軍隊滅亡明代的過程中,明軍將領不斷放水,李自成進京後,很多士紳也一度打算支持“大順朝”——當然前提是大順朝一定要保護他們的利益。

和士紳階層相比,農民兄弟對明代朝廷的痛恨更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畢竟,明代敲骨吸髓的壓迫,農民兄弟是最終的受害者。所以,當李自成還是農民軍老大的時候,爲了照顧農民軍將士的情緒,還專門處決了明代的福王。

事實上,張獻忠的起義軍,爲了照顧農民兄弟的情緒,還把鳳陽的朱家祖墳刨了。而參與刨墳的,就有李定國將軍。

所以說,明代的滅亡,還真是被民心拋棄的結果。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失去民心,滅亡還真是時間問題。清代的滅亡同樣如此:太平天國時期,清代在士紳羣體鼎力幫助下,得以壓制太平軍。但隨着晚清的“憲政”騙局遭到曝光後,士紳羣體拋棄清代,清代也退出歷史舞臺。

民心難挽

那麼,爲什麼古代皇帝都無法挽回民心?

其實崇禎皇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崇禎帝登基之前是明代的藩王。所以,從藩王角度來說,崇禎帝要比自己的爺爺萬曆帝、父親泰昌帝、哥哥天啓帝更清楚明代社會的情況。因此崇禎帝登基後,也勵志做個好皇帝:從他上臺後沒幾天,就超度魏忠賢老賊上了西天,就可以看出崇禎帝勵精圖治的態度。

古代皇帝在面對王朝末期的時候 最後爲何努力都失敗了 第3張

但是,此時的明代朝廷,從上到下,已經爛透了:比如崇禎帝收到的奏報,有幾條是真實的?崇禎帝的旨意,傳達到基層,具體得到什麼樣子的落實?這一切,崇禎帝都無法掌握:換句話說,崇禎帝只是一個瞎子、籠子,一個癱患者。他接收不到真實的消息,更無法對改變明代社會情況作出實質性的動作。當然,這不是崇禎的責任。

所以,雖然崇禎帝在位十七年,爲挽救明代做出了海量的努力,但是,崇禎時代其實就是後魏忠賢時代,在魏忠賢的破壞下,明代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所以在基層,老百姓——不論是士紳還是農民,都感受不到崇禎朝廷的溫暖。所以,他們拋棄明代的態度無法轉變。

這也是歷代王朝後期,無法扭轉民心的典型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