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髡刑是一種什麼樣的刑罰?殘忍嗎?

髡刑是一種什麼樣的刑罰?殘忍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想知道髡刑是一種什麼樣的刑罰?殘忍嗎?其實髡刑在夏商周和東漢時期都是較爲常見的刑法,其懲罰力度相對較小,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行刑時對犯人的傷害也比較小,但被實施髡刑的犯人雖沒有生理上的疼痛,心理上卻感覺到十分的侮辱。

髡刑主要以剃光犯人的頭髮和鬍鬚爲主,旨在剃光犯人頭部的毛髮,或者使用髡刑減掉古人長髮剪爲短髮,而更帶恥辱性的便是實施髡刑,讓犯人一半有頭髮而一半沒有成爲“陰陽頭”這對古人來說簡直生不如死。

因髡刑的懲罰力度較小,所以在一些情節較輕的犯罪上,便會實行髡刑,即達到了懲罰目的,也合理的根據罪行而懲罰。

髡刑是一種什麼樣的刑罰?殘忍嗎?

據野史記載,在東漢時期縣城縣令下令不準牲畜踩踏農田,農田在當時對百姓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經濟來源,於是縣令便頒佈此法令,而之後人們所養的牲畜都繞路而走,即使騎馬出行也會十分注意農田,不得踩踏。

可誰知有家農戶,不僅不注意放養牲畜,更讓牲畜在農田裏肆意踩踏,在看見牲畜踩踏別人家農田也不阻攔而是仍其毀壞,這時有其他農田主看見便立馬大聲呵斥,並將此事告訴縣令,縣令得知此事後,傳喚農戶仔細詢問,卻發現農戶不僅態度惡劣且沒有悔改之心,這讓縣令十分惱火。

可此事並沒有嚴重到需要關進牢獄的程度,雖情節惡劣可沒有傷害到其他農戶性命,於是縣令便下令對此農戶實行髡刑,雖無疼痛感,但可以讓農戶外觀進行改變,讓他人見此便明白此人是犯罪之人。

實施髡刑之後,男人的頭髮、鬍鬚、眉毛等毛髮都被剃的一乾二淨,導致男人一度悔恨,覺得沒有臉面見自己的父母,行走在街上的男人被別人指指點點,男人瞬間感覺擡不起頭。

02被實行髡刑如同被打上烙印 備受指點自古以來人們便十分重視身體毛髮,如人們熟知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隨意的改變自己的身體,這對父母來說是大不敬也是不孝,而髮型的樣子不僅代表着對父母的尊敬也代表着一個人的身份地位。

漢朝時期最典型的髮型是四方髻,頭髮向上束起不留一絲鬢髮,向上在頭頂挽成髮髻,再拿綢帶或布條包住,而不束頭髮讓其四方散落的基本都是囚犯或市斤乞丐,可見頭髮對於當時人們的重要性。

人們在判斷一個人的身份首先從其穿衣打扮來判斷,其次便是從髮型,而被實行了髡刑的犯人,人們看此人的第一眼便知道此人是個犯人,因爲像頭髮等如此重要且屬於身體一部分的,一般人都不會輕易的去修剪,更何況是剃光。

如上文被實施髡刑的男人,身上或許沒有太大的疼痛感,但在街上行走時便被旁人指指點點,剃掉毛髮是大不敬更多的還是無法融入社會,人人都知男人是犯人,自然不會對其有好臉色。

髡刑是一種什麼樣的刑罰?殘忍嗎? 第2張

對於日常生活而言也有許多的不便之處,出門購買東西、和他人接觸或在外尋求生計,人們只要看見此人毫無毛髮便知道此人被實施了髡刑,而被實施過刑法懲罰的人自然便是犯人,而這便導致人們都會懷疑此人的品行和人格問題,畢竟沒有人能保證犯人不再犯罪。

就如現社會一樣,人們在知道有人有過犯罪經歷之後,便都會再三思量是否能僱傭此人,更多的便是不與此人接觸。

被實施髡刑的人,在日後的生活中都會感到不便,正因感受到不便和他人的指點纔可反省自我的作爲,雖會難以融入社會,但懲罰目的本就如此,犯罪的人本因承受自己行爲所帶來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