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子爵歷史 子爵歷史百科

子爵歷史 子爵歷史百科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子爵,周朝時期爵位名,因受中國影響鄰國也因此爲爵位名。而到了中世紀,伯爵被用來翻譯成爲歐洲貴族爵位中,相應等級的爵位的稱號。

中國

自中國先秦時代開始,已有君主賜封子爵,是中國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四等。《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周朝的子爵國有楚國、巴國、吳國、越國等。

秦、漢朝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內沒有子爵。唐朝設縣子爵,宋朝有子爵。明朝不設子爵。清兵入關後,時以滿語稱精奇尼哈番(滿語:ᠵᡳᠩᡴᡳᠨᡳ ᡥᠠᡶᠠᠨ,轉寫:jingkini hafan),意思是“正官”。此後清朝設子爵,分爲三等。

子爵之下,又有阿思哈尼哈番(滿語:ᠠᠰᡥᠠᠨ ‍ᡳ ᡥᠠᡶᠠᠨ,轉寫:ashan-i hafan),意思是“副官”。

日本

中國的爵位名稱也傳到日本。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改革爵位制度時仿效英國爵位制度,但名稱上則根據中國周禮制訂爵位名。相應的爵位是子爵(ししゃく),簡稱子。

朝鮮

朝鮮古代的爵位直接沿襲了中國的制度,也有子爵,古代亦稱班首。1896年以後,受日本影響,朝鮮也設立了五級爵位制度,其中相應級別稱爲子爵。

越南

越南古代的爵位也沿襲了中國的制度,稱爲子(Tử)。

歐洲貴族

子爵歷史 子爵歷史百科

  英國子爵小冠冕式樣

子爵是歐洲貴族爵位之一,一般高於男爵,低於伯爵。這一爵位在英國出現於1387年。

英文的viscount來自古法文的visconte(現代法文爲vicomte)。而這一詞來自中世紀拉丁文vicecomitem,即vicecomes的賓格,vicecomes本意爲“副(vice)侍從(comes)”,而“侍從”(comes)則在中世紀也發展成爵位(一般譯作伯爵)。同源的爵位稱號還有法文vicomte和意大利文visconte等。

另外一組也稱作“子爵”的歐洲爵位稱號是德語的burggraf,以及同源的荷蘭語Burggraaf,英語burgrave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歐洲國家歷史上可能既有和第一組同源的爵位稱號(例如意大利的visconte)也有和第二組同源的爵位稱號(同爲意大利爵位的burgravio),中文翻譯則視當地爵位系統和習慣翻譯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