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伊拉克戰爭,英美軍隊爲主的聯合部隊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爲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時間2003年3月20日—2011年12月18日,最終結果美英聯軍勝利且推翻了薩達姆政府並在2011年12月撤出駐伊軍隊。

因爲是海灣戰爭的延續,又稱爲第二次海灣戰爭。到2010年8月美國戰鬥部隊撤出伊拉克爲止,歷時7年多,美方最終沒有找到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反而以薩達姆政權早已銷燬的文件和人證爲由,結束了戰爭。2011年12月18日,美軍全部撤出。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伊拉克戰爭作戰現場

戰爭原因

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總統布什(全名:喬治·沃克·布什)宣佈向恐怖主義作戰,並將伊拉克等多個國家列入“邪惡軸心國(Axis of Evil)”。

美國等國對伊拉克開戰的主要理由是認爲薩達姆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伊拉克當局政府踐踏人權。據美國國防部長唐納德·亨利·拉姆斯菲爾德表示,這場戰爭的主要目的爲:

1.剷除薩達姆獨裁政權,幫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的政權

2.搜尋並銷燬隱藏在伊拉克境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剿滅恐怖分子

3.結束獨裁統治,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4.保護伊拉克的石油及其他天然資源

但是包括部分美國人士在內的很多輿論認爲原因並不單純。如伊斯蘭共和報等媒體表示美國已經被猶太集團操縱,佔領伊拉克僅僅是龐大侵略計劃的序曲而已。

美國前聯邦儲備局局長格林斯潘在其回憶錄發行時稱,他書中說進攻伊拉克是爲了石油資源;美國防部長蓋茨迴應說“我知道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前就有過同樣的宣稱,但我是不會相信這說法的。”格林斯潘後告訴華盛頓郵報他的話被誤解了,“我不是要說這是(小布什)政府開戰的動機……我只是想說,如果有人問起,“我們幹掉薩達姆算是幸運的嗎”我會說:這是必須的”。2011年2月15日,當年向美國及德國透露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伊拉克變節者首次承認一切均爲謊言。

戰爭性質

支持戰爭者認爲薩達姆犯下了太多大規模屠殺本國人民的反人類罪行,包括人類歷史上首次對自己國民使用化學武器,當天死亡5000平民,傷10000人,還有很多令人髮指的酷刑對待自己的人民,以美國爲首的多國部隊本着人道主義發動瞭解放伊拉克的戰爭;反對戰爭者認爲這是一場美國爲爭奪石油資源而發動的戰爭,而所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情報是編造的。

事實上伊拉克早在兩伊戰爭中就大量使用化學武器,而在此期間美國政府在完全知道這一點的情況下仍然持續支持伊拉克,甚至爲伊拉克研發生化武器提供便利;化學武器殺害5000平民事件發生在1988年,該事件也並未影響當時美伊關係的迅速發展。戰爭爆發前薩達姆政府反覆聲明伊拉克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聲稱聯合國銷燬了所有的相關武器。戰爭結束後美國經過徹底搜索未發現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任何證據。

相關爭議

伊拉克戰爭是一場有爭議的非法戰爭,它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

美國政府宣稱有49個國家支持該軍事行動。但真正參戰的國家只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波蘭四國,丹麥政府宣佈對伊拉克宣戰,並派遣了兩艘軍艦支援美軍。日本等多個國家提供後勤支援。

這場戰爭遭到俄羅斯、法國、德國、中國、阿拉伯聯盟、不結盟運動等多個國家政府和國際組織的批評與譴責。

奧地利等多個國家宣稱,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由於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已經違反了國際法。埃及籍的聯合國前祕書長布特羅斯·加利譴責該軍事行動,認爲違反了聯合國憲章。奧地利、瑞士和伊朗禁止聯軍戰機飛越其領空,土耳其禁止美軍通過其領土向伊拉克北部發動進攻,沙特阿拉伯禁止美軍導彈通過其領空襲擊伊拉克。

全球普遍的反戰情緒最終導致了全球反對對伊戰爭大遊行。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第2張

  抗議美軍的伊拉克民衆

聯軍佔領伊拉克初期,由於結束薩達姆的獨裁統治,受到伊拉克民衆的廣泛歡迎。美軍進入巴格達時也曾被當地市民夾道歡迎。戰後,在美國及各國的幫助下,伊拉克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但發展緩慢,失業人口龐大,居民生命安全和日常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

伊拉克針對美英的軍事佔領而進行遊擊戰,美國18萬佔領軍介入伊拉克戰爭,深陷比越戰更難以自拔的泥沼,兵力緊繃,使美國無餘力對付其它挑戰。美軍陣亡人數於2008年已突破4000人大關,另有3000多人死於事故,大大超過了9.11恐怖襲擊的死亡人數;除此之外,伊拉克戰爭還導致美軍50000多人受傷,許多士兵留下終身殘疾或心理陰影,導致家庭破裂等悲劇。

戰爭過程

首先中央情報局先遣隊在2002年7月10日進入伊拉克,這隊成員由中央情報局的特別行動部組成,後來加入了美國軍方的精英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英語:Joint 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JSOC),總之,他們爲後到的部隊做準備。這些努力包括說服了幾個伊拉克指揮官的部隊投降、或是分裂,而不是反抗美軍,在非常高風險的偵察任務中確定所有初步領導目標。

最重要的是,他們組織了一支庫爾德部隊。在進攻之前這股力量在伊拉克庫德斯坦擊敗了伊斯蘭輔助者組織,然後擊敗了北方的伊拉克軍隊。對伊斯蘭輔助者組織的戰鬥,導致了大量的恐怖分子死亡,還在Sargat發現化學武器設施。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第3張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Landsat 7衛星於2003年4月2日所拍攝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衛星照片。圖中的黑煙由焚燒中的石油所產生,用以阻礙聯軍。

2003年:進攻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第4張

  地圖的進攻路線和主要行動/對伊拉克戰爭的戰鬥,作爲2007年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第5張

  M1艾布蘭坦克在法奧半島烏姆蓋薩爾附近用它的120毫米大炮向伊拉克部隊開火,2003年3月23日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第6張

  在卡迪西亞省附近,被摧毀的伊拉克坦克

在當地時間2003年3月20日上午05:34,對伊拉克的進攻開始了。由美國將軍湯米·弗蘭克斯(英語:Tommy Franks)率領,開始了代號“解放伊拉克行動”,後來改名爲伊拉克自由行動,而英國的代號爲“Telic行動”、澳大利亞的代號爲“獵鷹行動”。北方庫爾德勢力和大約其他四十個政府,組成了美國爲首的聯軍。參與的國家有派遣部隊、提供設備、或是後勤支援。聯軍的部隊有248000名美國士兵、45000英軍士兵、2000名澳大利亞士兵和波蘭GROM特種部隊的194名士兵由科威特前往伊拉克。進攻力量也包括伊拉克庫爾德武裝部隊,估計數量有70000人。

這一階段進攻的目標是:剷除薩達姆政權、消滅可能被發現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消滅可能會發現的伊斯蘭武裝分子、取得更多網絡情報、人道援助伊拉克平民、保護伊拉克的石油基礎設施,協助建立一個民主政府,並作爲其他中東國家的模型。

進攻是一個快速和果斷的行動,但遇到了抵抗,儘管並非美國、英國和其他部隊的預期。伊拉克政權在同時打一場常規和不規則的戰爭,當伊拉克面對聯軍部隊時主動將領土讓出,然後在聯軍後方,穿着平民衣物的戰士發起小規模的攻擊。這暫時取得了一些成功,給聯軍尤其是美軍創造了難以預料的挑戰。

聯軍部隊向法奧半島發動空中和兩棲作戰,以確保那裏的油田和重要港口,支援有英國皇家海軍、波蘭海軍和澳洲皇家海軍的軍艦。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第15海軍陸戰隊遠征部隊、英國第3突擊旅和波蘭機動反應作戰特種部隊襲擊了烏姆蓋薩爾港,而英國陸軍第16空中突擊旅去保護在伊拉克南部的油田。波蘭突擊隊保護海上石油平臺附近的港口,防止被敵軍破壞。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第7張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7團第1營( 英語:1st Battalion 7th Marines)進入巴格達一座宮殿。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第8張

  海軍陸戰隊的M1艾布蘭坦克在巴格達街頭巡邏,在2003年秋天。

美軍第3步兵師的重型裝甲部隊向西方移動,然後向北方移動,通過了巴格達西部的沙漠,而第1海軍陸戰遠征軍向東沿着1號公路通過國家中心,英國第1裝甲師向北方移動並通過東部沼澤地。美國第一海軍陸戰師在納西里耶的一次戰鬥中佔領主要路口及附近的阿里空軍基地。第3步兵師擊敗伊拉克部隊並佔領周圍的機場,繞過城市到西部後北上,通過伊拉克西部。

隨着納西里耶和阿里空軍基地的安全,第3步兵師支援第101空降師繼續對北部的納傑夫和卡爾巴拉發動攻擊,但嚴重的沙塵暴減緩了聯軍的前進,但這個停頓,可讓聯軍鞏固和確保補給線的安全。當他們繼續推進到卡爾巴拉峽口,只有一個方法來到巴格達,通過峽口來到幼發拉底河的橋樑來進入巴格達。在伊拉克中部,第1陸戰師一直戰鬥到巴格達東部,併爲攻擊巴格達做準備。

在北方,OIF-1使用規模最大的特種部隊至今,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成功攻擊率略高於上年同期。伊拉克軍隊面對美軍很快就不知所措,隨着薩達姆敢死隊的精英,用恐嚇,加強伊拉克軍隊的決心和防止反叛的平民。

聯軍在4月9日佔領巴格達,結束了薩達姆24年來的統治。美軍佔領了復興黨黨部,並拉倒一個巨大的薩達姆鐵雕像,照片和視頻都顯示這成了象徵性的事件,雖然後來引起爭議。沒有看過照片或聽過影片使用變焦鏡頭拍攝的。爲了報復,在2008年11月,伊拉克示威者將布什的肖像用腳踩踏以及焚燒。巴格達被佔領後伴隨着許多伊拉克民衆對聯軍的感激,但同時也發生大量的騷亂,包括洗劫政府大樓,犯罪率在短時間內大幅飆高。

據五角大廈表示,25萬短噸(230,000噸)(650,000(590,000噸)總短噸)的彈藥被洗劫一空,爲伊拉克游擊戰的叛亂分子提供了彈藥來源。進攻階段結束時,在薩達姆的家鄉提克里特,美國海軍陸戰隊黎波里特遣隊在4月15日宣佈攻擊有效地結束了。

在戰爭進攻階段(3月19日至4月30日),9,200名伊拉克戰鬥人員和7,299名平民被打死,主要由美國空中和地面部隊造成。聯軍報稱有139名美軍和33名英軍戰鬥人員陣亡。

聯盟駐伊拉克臨時管理當局和伊拉克調查小組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第9張

  伊拉克佔領區劃分,2003年9月。

成功佔領伊拉克後,聯軍建立了聯盟駐伊拉克臨時管理當局,此機構的總部設在綠區,並作爲伊拉克建立民主政府之前的過渡政府。引述戰爭法聯合國安理會1483號決議(2003年5月22日),2003年4月21日,伊拉克臨時管理當局享有對伊拉克政府的期限的行政管理權、立法權、司法權,直到2004年6月28日。

伊拉克臨時管理當局負責人原本是美國前軍官傑伊·加納,但他只持續到2003年5月11日,之後美國總統布什任命保羅·布雷默爲負責人,直到2004年7月將權利移交給伊拉克臨時政府。

在聯軍進攻不久後,伊拉克調查小組的1400名成員進入伊拉克尋找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計劃。2004年,ISG's的迪爾費爾報告說,伊拉克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計劃。

進攻後階段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第10張

  救助受傷兒童的美國女兵

2003年5月1日,布什總統突然參訪亞伯拉罕·林肯號航空母艦,在加州聖地亞哥以西幾英里。這次訪問,布什向全國以及飛行甲板上的水兵和飛行員發表了“任務完成”這篇演講。布什宣佈美軍勝利,因爲伊拉克的常規部隊的戰敗。但是,薩達姆仍然在持續抵抗。

在布什總統的演講後,聯軍在各地區發現了其部隊的攻擊,而且在逐漸增加,尤其是在“遜尼派三角”此地區。 進攻之前,伊拉克軍隊和共和衛隊分別提供數以百計的武器給伊拉克武裝分子。

最初,伊拉克抵抗運動(聯軍稱呼爲“伊拉克叛軍”)主要是源自於敢死隊對薩達姆和復興黨的忠誠,但很快的宗教極端分子也對叛亂做出了貢獻。發生攻擊次數最多的三個省份是巴格達省、安巴爾省和薩拉赫丁省。這三個省佔伊拉克35%的人口,但2006年12月5日,負責美軍死亡人數爲73%,近期美軍死亡人數的比例更高(大約80%左右。)

武裝分子所發動的游擊戰,包括:使用迫擊炮、導彈、自殺攻擊、狙擊手、簡易爆炸裝置、汽車炸彈,小型武器射擊(通常是用突擊步槍)和RPG(火箭筒),以及破壞石油設施和平民基礎設施。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第11張

  在伊拉克的車隊,2003年5月。

美軍佔領伊拉克後在聯軍的努力下後薩達姆政權垮臺。聯軍與聯合國一起開始工作,以建立一個穩定並民主的國家。而且還能夠抵擋非聯軍的勢力,以及克服內部嚴重的分歧。

同時,聯軍部隊向周圍的底格里斯河半島和遜尼派三角發動了行動。到2003年底,武裝分子襲擊的強度和速度開始增加。一個急劇飆升的遊擊行動被稱爲“齋月攻勢”,因爲它正逢穆斯林齋月的開始。

爲了對付這種行動,聯軍進攻結束以後首次使用空中力量和炮兵向疑似有埋伏地點或叛軍的迫擊炮陣地開火。加強監控主要路線,以及巡邏和搜查可疑分子。此外,有兩個村莊被鐵絲網包圍,其中包括薩達姆的出生地al-Auja和小鎮Abu Hishma,聯軍也仔細地觀察這兩個村莊。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第12張

  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在巴格達機場餐飲設施與美軍用餐,2003年感恩節。

捕獲前政府領導人

在2003年夏天,聯軍專注於捕獲剩餘的前政府領導人。7月22日,第101空降師和第20特遣隊(英語:Task Force 20)的士兵發動襲擊,薩達姆的兒子(烏代和庫賽)在襲擊中喪生,和他的一個孫子。300多名前政府高層領導人被打死或被俘,以及許多工作人員和軍事人員。

最重要的是,薩達姆本人被抓獲。2003年12月13日,聯軍發動了紅色黎明行動,在提克里特附近一個農場發現薩達姆。美國陸軍第四步兵師和第121特遣隊的成員進行了該行動。對薩達姆下落的情報來自他的家人和前任保鏢。

隨着對薩達姆的捕獲和武裝分子的襲擊數量下降,有些結束聯軍在當時打擊叛亂的戰鬥。臨時政府開始訓練新的伊拉克安全部隊去維持國家的秩序,美國也承諾以信貸形式將超過20億美元投入對伊重建,以伊拉克未來石油收入爲抵押。石油收入還將用於重建學校,建立電氣和完善基礎設施的工作。

薩達姆被捕後不久,聯盟駐伊拉克臨時管理當局之外的各派開始推動選舉和伊拉克臨時政府的形成。其中最突出的是什葉派牧師大長老西斯塔尼。但聯盟駐伊拉克臨時管理當局反對這個時候進行選舉。叛軍分子加強了他們的活動。兩個最爲動盪的中心是費盧傑周圍地區,以及從巴格達薩德爾區到南部城市巴士拉的什葉派貧民區。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第13張

  在伊拉克自由行動中,在海上作戰的波蘭機動反應作戰特種部隊。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第14張

  2004年5月18日:凱文葉森上士在遜尼派三角的Ad Dujayl村外的檢查兩個反坦克地雷的底部。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第15張

  三角洲部隊第20特遣隊和第327步兵團第3營的士兵,在烏代·侯賽因和庫賽·侯賽因的藏身之處。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第16張

  薩達姆被紅色黎明行動所捕獲,2003年12月13日在他的藏身之處。

反戰與主戰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第17張

  諷刺聯軍攻佔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只會導致當地衝突更加嚴重的漫畫。

有49個國家支持該軍事行動。參加地面戰的國家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波蘭,丹麥政府亦對伊拉克宣戰,並派遣了兩艘軍艦支援美軍。韓國、日本、意大利、烏克蘭等多個國家提供後勤支援。

這場戰爭遭到中國、俄羅斯、法國、德國、阿拉伯國家聯盟、不結盟運動等多個國家政府和國際組織的批評與譴責。

奧地利等多個歐洲國家宣稱,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由於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已經違反了國際法。埃及籍的聯合國前祕書長布特羅斯·加利譴責該軍事行動,認爲違反了聯合國憲章。奧地利、瑞士、伊朗、比利時等國禁止聯軍戰機飛越其領空,沙特阿拉伯禁止美軍導彈通過其領空襲擊伊拉克。馬來西亞在國際及聯合國會議上嚴重譴責美國及英國的軍事報復行動。

全球普遍的反戰情緒最終導致了全球反對對伊戰爭大遊行。

戰後情況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第18張

  進攻中的悍馬車隊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第19張

  美國扶植的伊拉克新軍,第六軍(2006)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第20張

  一個美軍士兵正駕駛中國製福田牌拖拉機進行農業建設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第21張

  伊拉克駐守的愛國者導彈三型

聯軍佔領伊拉克初期,曾一度在伊拉克海岸一帶處於膠着狀態,直到美軍進入巴格達時,伊拉克軍隊便隨即兵敗如山倒。當時主張出戰的美國總統布什和英國首相布萊爾民望一度升上高位。

2003年12月13日晚8點30分,美軍在據提克里特南部15公里的小村子中一地下室內抓獲了一名男子,此人就是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被美國媒體形容乃是此次戰事的最大成就。

戰後美國不斷草擬計劃重建伊拉克,包括把大量重建計劃交給美國各財團,同時委任當地人任臨時政府官員。但由於當地不少派別的政治組織並不支持美國,故針對美英的軍事佔領而進行的伊拉克游擊戰正風起雲涌,截止至2007年5月15日,美國佔領軍死亡人數已超過3,398人。而伊拉克經濟則久久未恢復,不但當地石油設施受到破壞,影響全球石油供應,且失業人口龐大,居民生命安全和日常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故不少國家的反戰分子再度公開舉行反戰示威,指責布什乃世界頭號恐怖份子。

美國除了派出穿制服的軍職人員,還僱用很大數量的民間保安承包商(包括美國黑水)協同軍隊作戰,尤其是操作高科技武器,阿拉伯語英語的翻譯人員,以及擔任後勤補給的工作。與美軍簽約的民間保安人員至2011年6月死亡1487人,其中245名是美國人。美國媒體統計,截至2008年8月17日,至少有包括8名文職人員在內的4143駐伊美軍士兵死亡。其中至少有3368名駐伊美軍士兵在與反美武裝的對抗行動中死亡。

戰爭結果

關於伊拉克戰爭,似乎是美國勝利了,但是也有人說美國失敗了。從軍事角度看,美國已經打敗了薩達姆,最初的目的達到了,因而美國算是勝利了。但是從戰略全局,從政治、軍事、經濟、社會、道義等綜合角度看,美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失敗了。

結束

2010年8月18日,最後一批美軍戰鬥部隊已跨越伊拉克與科威特的邊境,伊拉克戰爭正式結束。

美國在單方面宣佈戰爭正式結束後,截至2011年10月仍然在伊拉克保留3.4萬人以上的軍隊,負責保護美軍基地和訓練親美伊拉克政府的安全部隊。襲擊美軍也不斷髮生,截至2011年8月伊拉克什葉派回教軍事組織宣佈暫停攻擊、以幫助美軍完全撤離之前,每月仍有至少一名美軍在襲擊中喪生。美軍與伊政府談判2012年延長駐軍合約時,希望保留3000人以上駐軍並希望未來美國駐軍不受伊拉克法律管轄,未獲伊政府同意。因此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於10月22日宣佈,美在伊拉克駐軍將於2011年底前全部從伊拉克撤除。此時美軍在伊拉克喪生人數已達4476人,並且在宣佈完全撤軍後,又增加1人。

2011年12月13日,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在接見來訪伊拉克總理馬利基時宣佈,“在近9年後,我們在伊拉克戰事本月落幕”,並宣稱美國是伊拉克“強大和永久的夥伴”。12月15日,駐伊美軍部隊在巴格達舉行降旗儀式,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出席儀式,這標誌着歷時九年的伊拉克戰爭正式全面結束,剩餘的數千名美軍士兵將在未來幾天內陸續撤離回國。

據報導,美軍正式撤軍後,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仍有大約1萬人員,大多數都是武裝保安人員,配有裝甲車等武器裝備,美國計劃2012年另增派5000人武裝保安人員,使得美國大使館成爲世界上武裝最龐大的外交使館。

2011年12月18日,最後一批美軍戰鬥部隊撤出伊拉克。

戰後調查

2007年2月9日,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一份關於伊拉克戰爭前情報的內部調查報告。報告認定,有關薩達姆與基地組織存在明顯聯繫的評估在質量和可信度方面都是可疑的。國防部副部長道格拉斯·費思採取了不恰當行爲得出這一錯誤結論,但調查報告認爲他沒有觸犯法律。

根據維基解密在2010年10月22日所公佈的美軍文件顯示,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直接死於戰火的平民達6萬6081人。

2016年7月6日,主要調查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英國責任的報告《齊爾考特報告》(Chilcot report)正式出爐,該報告歷時7年完工。當天,主導報告制定的調查委員會主席齊爾考特(John Chilcot)勳爵親自宣佈了報告的相關調查結果。報告認爲,基於情報錯誤,2003年伊拉克並沒有擁有對世界構成威脅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當時也沒有對西方世界構成所謂的“迫在眉睫的威脅”。2003年3月,美英正是因爲伊拉克擁有WMD爲藉口,繞過聯合國,對伊拉克發動空襲,由此開啓了長達8年的伊拉克戰爭。

戰爭代價

美方

■4,491名軍人死亡;

■47,541名左右的軍人傷殘;

■7,630億美元戰爭開支;

■500億美元重建。

伊方

■7,600-10,800名士兵傷亡,武裝分子26,544人傷亡;

■平民死亡數字:10-120萬;

■480萬難民。

戰爭影響

隨着伊拉克戰爭的硝煙逐漸散去,美國“倒薩控伊”的目標似乎已經達到,但是美國政府很快發現,他們有可能被拖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游擊戰中。從布什總統宣佈在伊拉克的大規模軍事行動結束到現在,伊拉克的局勢並沒有如想象的那樣趨於穩定,而是越發混亂不堪。越來越複雜的戰爭形勢和鉅額的軍費開支,讓美國政府漸漸感到力不從心,也使全球經濟蒙上了一層不確定的陰影。

至今,伊拉克局勢仍舊動盪,戰爭對該地區及世界經濟的打擊正日益顯現。鑑於經濟全球化的紐帶令世界經濟日益相互依賴,此次的伊拉克戰爭與上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相比,其嚴重後果必將對正從低谷中艱難走出的世界經濟形勢產生消極影響。

戰爭對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國際石油價格居高不下,旅遊業和航空業遭受重創,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受到打擊,美國經濟復甦將步履艱難等幾個方面。

聯軍使用武器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第22張

  聯軍使用的AC-130飛行炮艇

伊拉克戰爭是哪一年 伊拉克戰爭起因 第23張

  M1主戰坦克於伊拉克(2008年)

AH-1W 超級眼鏡蛇直升機

B-52轟炸機

B-2轟炸機

F-117

F-18 艦載機

F-16

A-10 雷霆二式攻擊機

重型增程機動戰術卡車

M939卡車

LAV-25裝甲車

M2佈雷德利

M1艾布蘭

悍馬車

M109自行火炮

M113裝甲運兵車

兩棲突擊載具

MLRS多管火箭發射系統

勃克級驅逐艦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

戰斧巡航導彈

愛國者導彈

AH-64阿帕契

CH-53E直升機

CH-47直升機

OH-6A直升機

UH-60黑鷹直升機

韋斯特蘭山貓直升機

AC-130飛行炮艇

OH-58奇奧瓦偵察直升機

各方對戰爭的觀點

詹氏年鑑

聯合國對伊拉克問題的決議

聯合國安理會1441號決議

全球反對對伊戰爭大遊行

羅馬天主教廷反對對伊拉克戰爭

軍事戰略

斬首行動

震懾行動

伊拉克共和國衛隊

伊拉克游擊戰

反人道主義

聯軍

美軍虐囚事件

英軍虐囚事件

反美武裝

據伊政府部長Bayan Jabr的公佈,2005年1月-2006年6月,共有12000名伊拉克人死於自殺炸彈和反美武裝的其他攻擊。

2003年8月在巴格達有一名聯合國專員和21名聯合國人員被殺害。有兩名阿爾及利亞外交人員Ali Belaroussi和Azzedine Belkadi被斬首。

2006年2月炸彈襲擊al-Askari清真寺,死亡165人,激發了報復狂潮。

有如下非軍事人員被殺害:翻譯金鮮一(韓,被斬首),遊客香田證生(日,被斬首),Fabrizio Quattrocchi(意),義工Margaret Hassan,Nick Berg,攝影師Salvatore Santoro(意)和伊拉克人Seif Adnan Kanaan。四名傭兵,Scott Helvenston、Jerko Zovko、Wesley Batalona和Michael Teague被殺後用車拖着點燃的屍體開過大街並被吊起來示衆。

相關文藝作品

電影

傳媒暴力(WMD: Weapons of Mass Deception,2004)

戰魂榮歸(Home of the Brave,2006)

海陸悍將(The Marine,2006)

等媽媽回家的孩子(Grace Is Gone,2007)

震撼效應(In the Valley of Elah,2007)

反恐戰場(The Kingdom,2007年)

謊言對決(Body of Lies,2008年)

追夢旅程(The Lucky Ones,2008年)

拆彈部隊(The Hurt Locker,2009年)

天堂信差(The Messenger,2009年)

迢迢歸鄉路(Taking Chance,2009年)

最後一封情書(Dear John,2010年)

不公平的戰爭(Fair Game,2010年)

關鍵指令(Green Zone,2010年)

幸運符( The Lucky One,2012年)

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2015年)

死侍(Dead Pool,2016)

紀錄片

華氏911(Fahrenheit 9/11,2004年)

家園—伊拉克零年(Homeland (Iraq Year Zero),2015年)

電視劇

殺戮一代(Generation Kill)